■吳淑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得事業就大有希望。”在黨的絕對領導下,新時代人民軍隊的歷史使命已經是為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提供戰略支撐,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提供戰略支撐,為維護國家海外利益提供戰略支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戰略支撐。“四個戰略支撐”明確了人民軍隊履行使命的范圍得到擴大,軍事力量使用的方式得到拓展,軍事能力建設的指向得到增強。
根據中共十五大制定的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長遠發展戰略,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首次提出了從20 世紀末到21 世紀中葉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即第一步,到2010 年,努力實現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提出的各項要求,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第二步,從2011 年到2020 年,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和軍費的相應增加,加快我軍質量建設的步伐,適當加大發展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力度,完善武器裝備體系,全面提高部隊素質,進一步優化體制編制,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有一個較大發展;第三步,再經過30 年的努力,到21 世紀中葉,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入新時代以來,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按照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構想,加緊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雙重歷史任務,力爭到2020 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將原來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完成時間提前了15 年,提出了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三步走”發展戰略,即第一步,確保到 2020 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戰略能力有大的提升;第二步,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力爭到 2035 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再次強調“到2027 年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到2035 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戰略”。這一我國軍隊和國防建設的新發展戰略是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發展趨勢和國家安全的需求,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的目標指引。
人民軍隊建設的奮斗目標不斷精進。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了加強國防工業建設,用現代化裝備武裝軍隊成為了建設現代化國防的基礎。針對“現代化”在軍隊總體建設中的戰略定位,毛澤東同志提出“建設優良的現代化革命軍隊”的軍隊建設目標,這一目標要求,有力地解決了新中國成立后較長時期內人民軍隊建設發展的重大問題[1]。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為了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和改革開放的新形勢,鄧小平同志提出“必須把我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的新時期人民軍隊建設總目標,為加強人民軍隊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1990 年,江澤民同志在全軍軍事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人民軍隊建設“五句話”總要求,“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戰斗力很強的人民軍隊”[2]。這“五句話”明確了軍隊建設的主要任務。進入21 世紀,胡錦濤同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軍的歷史使命,提出了“三化”的軍隊建設目標,即“按照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的原則加強軍隊全面建設。”這一軍隊建設目標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開始走向中國特色精兵之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角度,明確了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聽黨指揮是靈魂,能打勝仗是核心,作風優良是保證。軍隊建設目標的不斷精進,展現了黨中央根據不同時期的時代背景和具體實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主動,強軍目標,謀的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布的是強軍興軍大局,立的是安全發展之基[3]。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就要以新“三步走”發展戰略為目標安排,以新時代強軍目標為建設引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軍事保障,從全局性和整體性回答了“怎樣強軍”這一時代課題。
新時代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不僅要從整體上把握,更要落實到具體層面上去,推進人民軍隊建設工作做深做細做實。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是回答新時代“怎么強軍”的基本經驗和強軍方略。政治建軍是立軍之本,改革強軍是必由之路,科技強軍是核心驅動,人才強軍是有力支撐,依法治軍是強軍之基,四者統一于強軍興軍的偉大實踐之中。
思想建黨,政治建軍。政治建設是人民軍隊的立身之本,把工作做好,必須先從思想上解決問題[4],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深入貫徹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發揮政治工作生命線作用,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鍛造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過硬部隊,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5]。新形勢下的軍隊建設更應從思想政治建設入手,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頭腦,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建設在軍隊建設中的重要優勢,打牢“三個自信”的思想政治基礎,真正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和掌握部隊,從而推進“三個確保”在思想政治層面的不斷加強。
要強軍就要改革。改革強軍是要通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從而來解決軍隊建設面臨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黨中央在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過程中,已經建立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軍委總部體制的重大變革革除了原有體制下四總部權力過于集中的弊端,以“多部門”體制將原來權力高度集中的“總部領導機關”轉變為權力互相制約的“軍委辦事機關”,這一重大改革有效保障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和軍委集中統一領導,是完善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制度的重大創新成果。
科技創新是實現強軍目標的必然選擇。打造世界一流軍隊必須要把國防科技創新擺在重要位置,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不斷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就必須要加快科技強軍步伐,加快提高新型領域創新能力,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的開發,加快實現核心技術突破。科技強軍是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新跨越的關鍵,是決定軍隊前途命運的關鍵,也是壓縮與世界主要軍事強國之間差距的關鍵。
創新的根本在人才,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是強軍興軍的根本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才強軍納入強軍興軍戰略總體布局,把軍事人員現代化作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軍戰略,堅決從貫徹“六個必須”科學體系,全面深化軍隊院校改革,構建起“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和人力資源政策制度體系。堅持黨管人才的人民軍隊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則,強化各級黨委領導識才用才主體責任,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匯聚起優秀軍事人才的磅礴力量。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一支現代化軍隊必然是法治軍隊。黨中央把依法治軍納入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盤子,放在推進強軍興軍戰略運籌之中,深刻揭示了依法治軍在建設世界一流軍隊中的基石作用和在推進我國強軍事業中的保障作用。堅持依法治軍,就要堅持從嚴治軍,發揮法治在基層建設中的引導、推動、規范、保障作用,鍛造聽黨話、跟黨走,法紀嚴、風氣正的過硬基層[6]。堅持依法治軍,就要用法治強制力這一優勢,確保軍委主席負責制貫徹落實,確保黨指揮槍原則毫不動搖,為確保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