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玲
大連具有豐富的紅色歷史資源。然而中國近代史上的大連除戊戌變法、中法戰爭外,列強發動的七次侵華戰爭、三次革命運動及洋務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無一例外與大連息息相關。習近平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了解大連久遠的紅色歷史,運用豐富的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是宣傳、鼓舞、教育、激勵新一代共產黨人和青年人的寶貴財富。
“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1]。回望大連的過往歷程,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著我們黨在大連走過的光輝歷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我們黨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匯聚成屬于大連的紅色血脈,也激勵著共產黨人砥礪奮進。
1926 年5 月,“四二七”大罷工領導人、大連第一位共產黨員傅景陽被日本殖民當局所逮捕。1927 年為遏制大連地區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日本殖民當局加緊了偵破活動。短短一年間大連黨員數量就從230 人減少到十幾人。在驚濤駭浪面前,真正的共產黨人依然挺立潮頭,義無反顧,向死而生。中山區桃源街,這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關東刑務支所(1939 年改成旅順刑務所)所在位置,也被大連人民稱之為“嶺前大獄”,大批抗日志士在這個魔窟受到殘害。1940 年,因為叛徒告密,紀守先、秋世顯、鄒立升等抗日放火團(國際情報組)成員先后被捕關押在這里,秋世顯被施以慘無人道的酷刑摧殘致死。1943 年2 月,紀守先、鄒立升等12 人則在所謂的“公平審判”中在絞刑室被殖民者處死。“國破家亡,民族恨不共戴天。身入獄,志愈堅,頭可斷,志不轉,看敵人氣餒,進退兩難,鐵血沖開自由路,奮勇打破勝利關,建立起中華蘇維埃,死無憾。”這篇《滿江紅》是紀守先行將就義前創作的,字里行間沒有絲毫對死亡的畏懼,充滿了共產黨人義無反顧、勇赴國難的豪邁氣概。1945年8 月15 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關押在監獄里的人陸續被釋放,但被日本警察和憲兵逮捕的何漢清和劉逢川(國際反法西斯地下電臺組織人員)卻在投降的第二天在旅順刑務所被押上絞刑架秘密殺害。時年35 歲劉逢川和23歲的何漢清倒在黎明就要到來的一刻。從1923 年到1945 年,日本殖民者在大連進行了無數次的鎮壓活動,無數的愛國人士和共產黨員被逮捕、監禁和殺害,更多的是連姓名都沒留下來。黨團結領導大連人民的革命過程是漫長而曲折,艱苦而殘酷的,據記載,1906—1936年,旅順監獄收押犯人1.96 萬人,到1940 年,遭受毒打者累計44.3 萬人,僅1936 年前后死于重刑的就有150 多人,這些當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國的革命黨人和人民群眾[2]。
細看大連的發展史,無數革命前輩在這里留下了足跡。建黨初期,中國共產黨就派羅章龍、李震瀛、秦茂軒、鄧中夏等人先后來連指導工作,一方面利用大連地區黨團組織創辦了《新文化》月刊(后改名為《青年翼》),為中國人民奪得出版權,共產黨領導人李大釗、惲代英和著名學者胡適、梁啟超等人都曾在此發表文章。另一方面,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在斗爭最艱苦時期,中共北方局領導人李大釗先后派張熾、鄧鶴皋、尹才一、張氏沅(安娥)來連加強領導。新民主主義時期,鄧鶴皋、韓光等一大批共產黨人曾先后在大連任職,為大連的政權建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功績。鄧鶴皋應黨中央指示建立東北地區黨的統一組織——中共滿洲省委,并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從大連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將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組織起來,領導工人罷工,開辦夜校,組織市民集會,舉辦講演會,以提高群眾的覺悟。韓光,抗日戰爭勝利后,他歷任中共大連市委書記、關東行政督察公署主席、東北人民政府委員。其間,他堅決貫徹中共中央關于東北工作的方針,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先后組建了第一屆中共大連市委和旅大市第一個民主政府;領導建立大連市公安總局,與國民黨開展爭奪大連的斗爭,用政治和公安手段打擊國民黨特務活動,開展反奸清算運動;組織開展群眾工作和文藝宣傳教育,使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迅速建立起來,粉碎了國民黨企圖接收大連的計劃,實現了中共中央東北局關于控制大連戰略要地的意圖。共產黨領導人關向應(大連地區第一位青年團員)、“為抗日救國捐軀的民族英雄”金伯陽,抗日名將萬毅;我國航天航空功臣孫家棟和戚發軔,科學巨匠張存浩、王大珩、錢令希,都是在大連這個“英雄輩出”之地出生成長的。這些革命英雄為了國家榮辱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用自己的行動在人民群眾中樹立了共產黨人的高大形象,在大連這片熱土上留下了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奮斗精神。
紅色遺址遺跡作為革命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革命進程的重要歷史見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大連地方組織在上級黨組織的領導下,發動和組織人民群眾,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無數英雄兒女在大連出生、戰斗、奉獻、犧牲,形成了難以忘記的紅色記憶,譜寫了壯麗的革命詩篇,留下許多珍貴的紅色遺址遺跡。經中共大連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普查,目前大連市初步確定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在大連地區活動和戰斗具有重大代表性的革命遺址遺跡有130 余處,如旅順監獄舊址、中華工學會舊址、大連建新公司、南子彈庫舊址、“紅房子”抗日活動遺址等。這些紅色遺址遺跡,銘刻著中國共產黨人和大連人民前赴后繼、英勇戰斗的光輝歷程,折射出濃郁的地域紅色文化,寄托著城市精神和人文情感,也深深體現著“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
習近平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弘揚大連市紅色文化的傳播,在文化興市戰略中具有獨特的地位。
紅色文化遺存具有唯一性、不可再生性,是紅色基因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強市建設的重要資源。對于大連市紅色文化資源要加大全面系統普查工作,全面了解掌握各個地區紅色文化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和存在問題,要摸清“家底”[3]。同時加強對革命文物補充工作,廣泛搜集整理紅色文物,深入開展紅色文化收藏,積極走訪革命前輩及其親屬,走訪革命紀念地、革命根據地、革命博物館、革命紅色遺址等,充實、完善有關資料,包括珍貴實物、圖片、錄音、錄像等,積極做好登記工作,做到心中有數。
大連要始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方針。政府主導各級單位協調宣傳、文化、黨史、文物、旅游、民政、城鄉建設規劃等部門,整合各部門的管理職能,以黨史部門為主,對國家、省、市、縣等重點紅色文化保護名單,逐一研究,分類施策,制定總體的保護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新建或者改建一批縣市級綜合性博物館,從而推動整個大連市紅色文化資源系統、綜合保護開發管理。
政府可加強同宣傳部門以及社會主流媒體的聯系,實現線上線下雙向互動,以普查公布的紅色文化遺存名單為重點,開發與自然、文化相結合的紅色旅游產品,建設大連市區、旅順、金州、莊河等革命遺址眾多的紅色旅游區路線,以數字化模擬實景的形式加大對一些革命文物、革命人物的宣傳講解,在增強游客體驗感的同時,提升紅色文化認同感。其次基層社會組織和社會團體可以通過舉辦紅色文化文藝宣傳演出、紅色文化收藏、紅色文化書畫作品展覽、撰寫回憶革命先輩光榮歷史和不朽功勛的紀念文章等各種紀念活動,讓群眾也參與其中,增強紅色文化的可讀性、吸引力和傳播力。
要建立起一批專業的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人才素質隊伍。首先要在黨員中遴選一批具有政治素養高、理論功底強、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人才,將他們派送至各個紅色文化的基點,讓其對于紅色文化進行講解,加深群眾的理解。其次,要發揮青年的力量,以高校作依托,不斷地廣納賢才進行產學研學合作,培育新一代青年對紅色文化的情感認同,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使紅色文化活起來,從而令弘揚紅色文化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