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
青少年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一個卓越有遠見的民族,總選擇把青少年作為面向未來、復興國勢的重要力量。在百年變局復雜嚴峻的形勢下,鑄牢精武之魂,聚力強軍之要,既是培根鑄魂之舉,更是強國強軍之策。因此,要自覺把習武強軍納入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大局中去把握、去定位。
緊跟形勢,深化認識。當今世界安全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日趨復雜,強軍固防的任務更加緊迫。習主席站在時代和戰略的高度,提出了“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強軍目標,為青少年習武備戰指明了方向。因此,要深刻理解青少年習武強軍在維護國家安全戰略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把尚武興武作為和平時期強軍建設的重點突出出來,努力通過習武精訓,開創戰斗力提質增效的新路子。
加強教育,增進認同。中華民族百年屈辱史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唯有一個有骨氣、有血性的民族,才能在群狼環伺的世界舞臺上,維護尊嚴,不被欺辱。青少年肩負著富國強軍的歷史重任,更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基石,必須通過黨史軍史以及安全形勢教育,克服幾十年和平環境滋生出來的麻痹思想,鏟除在部分青少年中存在的國防觀念淡薄、危機意識弱化、貪圖安逸享樂的“和平積習”,大力強化崇武、尚武、精武意識,把國家命運和個人前途緊密結合起來,時刻苦練硬本領、真本領,以有效擔負起強軍固防的神圣使命。
強基固本,堅定認知。習主席指出:“強軍夢是國家的夢、軍隊的夢,也是每個官兵的夢”。同樣,也是全體青少年的夢。廣大青少年要努力把個人理想融入強軍實踐。要圍繞強軍目標,用兵語、兵心、兵事引導青少年深刻理解強軍夢的內涵,自覺把強軍目標融入靈魂血脈,轉化為武備動力。中國青少年永遠是支撐我軍不斷發展壯大的生力軍。
習武強軍是一個標準高、要求嚴、針對性強的重要課題,深入研究習武強軍的特點規律,推進新質作戰能力的提升,對我們用新視角、新思路審視和思考青少年強軍實踐,系統推進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的深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加強習武強軍特點規律的研究。要系統研究武備建設對戰斗力生成的促進作用,深入探索新形勢下青少年習武備戰能力建設的科學方法,把習武與強軍的關系搞清楚,把影響和制約強軍發展的重難點問題搞清楚,切實把強軍任務帶來的新情況、新特點研究透,有效增強青少年武備能力建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加強習武強軍能力需求的研究。使命決定任務,任務牽引訓練。在歷次遂行反恐處突、平亂制暴、特種作戰任務中,精武專業人員常被作為主力軍和突擊隊,用于重要部位和關鍵時刻。在威脅日盛、任務多元的今天,培養一支專業化“拳頭”后備力量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抓好青少年習武強軍建設,要搞清武備建設的新要求,加強習武強軍能力需求的研究。
加強習武強軍運行體系的研究。新質作戰能力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要求習武精武必須確立與之相適應的訓練運行體系。把提高戰斗力作為習武精訓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作戰所需、強軍所需。要摸索總結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對象開展習武練兵的內容和方法,在習武籌劃上精心設計,在訓練實施上精心組織,在比武考核上精確評估,在備戰保障上精確計算,形成在實際運用中會操作、用得上、真管用、打得贏的本領和能力,特別是打硬仗、打惡仗,打勝仗的能力。
能打仗、打勝仗永遠是強國強軍的根本指向,要鉚住強軍夢砥礪戰斗意志、錘煉過硬作風,把打造聽黨指揮、報效國家的戰斗信念,勇攀高峰、敢打必勝的戰斗血性,眾志成城、團結協作的戰斗品格,勇于創新、敢于超越的戰斗作風,作為習武強軍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夯實精武強軍的思想根基。實現強軍目標,必須靠堅定的理想信念來支撐。大力培育戰斗精神,首先要在堅決落實聽黨指揮這一最高政治要求上下功夫,鑄牢青少年愛軍習武的思想根基,從源頭上解決好青少年“聽誰指揮、為誰武備”的問題。定力源于信仰,信仰鑄就忠誠,要始終保持青少年對黨忠誠的“純度”“熱度”和“持久度”,把習主席“中國夢、強軍夢”等一系列重要論述烙在青少年的腦海里,始終做到初心不移,信念如磐;要傳承紅色基因,把捍衛國家利益、維護民族尊嚴,作為青少年的神圣責任;要胸懷國家,不忘黨恩,自覺弘揚革命優良傳統,砥礪血性斗志。
錘煉敢于亮劍的血性膽識。歷史反復證明,軍威和勝利是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概拼出來的,生存的希望是靠敢打硬拼的戰斗精神搏出來的。無血性不足以勇,少虎氣不成其師。培育青少年血性膽識,既是戰斗力建設的內在需要,也是青少年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狹路相逢勇者勝,戰爭是勇氣與膽魄的較量,只有抱敢死的決心,才會有生的希望。要按照“把擂臺當戰場,把習武當打仗”的思路,讓青少年在苦與累、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練膽淬勇,磨練敢打硬拼的虎氣,努力塑造“首戰用我”的霸氣、“見敵眼紅”的殺氣、“不懼強手”的膽氣、“決戰決勝”的豪氣。要把能打仗、打勝仗作為青春出彩的著力點,堅定“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的打贏斗志。做到當戰爭硝煙燃起時、當恐怖襲擊發生時、當自然災難降臨時,有足夠的膽魄挺身而出,有足夠的智謀從容應對,有足夠的本領克敵制勝。不斷砥礪青少年“聞戰則喜、英勇無畏、敢于拼搏”的血性虎氣,真正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強筋壯骨。
磨礪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戰斗精神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源泉,大力培育戰斗精神是落實習主席“能打仗、打勝仗”指示的必然要求。要引導青少年樹牢“頑強拼搏,精武強能,苦練本領,報效國家”的信念,時刻準備應對復雜嚴峻局面的考驗;要把思想引導與實踐磨練相結合,把習武訓練與錘煉意志相結合,堅持練武備與練作風、練技能與練膽魄有機結合、同步強化,培育青少年堅韌不拔、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要在遂行急難險重任務、參加比武演訓的“擂臺”上,歷練青少年處變不驚、百折不撓的良好心理素質;要綜合采取形勢教育、環境磨礪、典型激勵、文化熏陶等方法,把戰斗精神培育向深層次引伸、向全方位滲透,樹牢青少年“平時忘我、戰時忘死”的拼搏信念,攻堅克難、敢打必勝的英雄氣概,做到腦子里永遠有國防,眼睛里永遠有危機,肩膀上永遠有責任,胸膛里永遠有激情;要把青少年勇武精神的培育貫穿國家復興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不斷在思想上淬火、意志上磨練、斗志上砥礪。
百年變局,有劍方安。戰斗力是軍隊強大的基礎,而強軍目標的實現,歸根到底是提高能戰、勝戰的能力。因此,推進青少年習武強軍,必須緊緊扭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強軍之要,掌握克敵制勝的“真招”“絕招”和“殺手锏”,為習武強軍打牢備戰基礎。
培養強軍所需的人才方陣。能戰方能止戰,適應強軍任務需求,有效應對各種安全威脅,最現實、最有效的舉措,就是遵照習主席聚力備戰、精武強能的指示要求,通過鑄軍魂、鍛利劍、礪精兵、強武備,造就一批強軍所需的人才隊伍,這是新形勢下加強軍事斗爭準備的根本著力點。要立足社會發展和軍事變革前沿,加強青少年軍事理論、國防知識、勝戰技能的培訓,通過持續不斷的習武演訓,創新新戰法,演練新招法,達到以武助訓、以武助建的目的,努力筑牢青少年習武備戰的能力基礎。同時,要瞄準未來戰爭形態,加大“武教頭”“硬拳頭”人才的培養力度,并發揮好骨干人才的“酵母”作用和輻射效應,努力打造一支能在危局、難局、險局中遂行任務的后備人才隊伍。
發揮習武備戰的“抓手”作用。習武演訓對戰斗力生成和提高起著特殊的“倍增器”作用,決定了在實現強軍目標過程中更具適用性。強化習武備戰的“抓手”作用,發揮好習武備戰對確保“打得贏”“不變質”的服務功能、對訓練創新成果的整合功能、對戰斗力生成的催生功能,以嚴格正規的習武訓練推進戰斗力的全面提升,用部隊戰斗力的剛性需求牽引習武備戰的創新發展。要著眼增強習武備戰的質量效益,保持戰備需求和武備能力的相互促進,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習武強軍建設的質量水平。
探索扎實有效的方法對策。受使命任務牽引、軍事斗爭準備促進、訓練轉變推動,軍事訓練始終處于創新發展中。要有針對性地研究強軍使命對習武備戰的特殊要求,積極探索戰訓一致謀武備、實戰牽引抓武備的有效招法,力求在訓法上出效益,在戰法上求突破。習武備戰要有系統性、針對性和實用性,要以最有效地實現強軍目標為出發點,圍繞提高和生成戰斗力,創新與遂行任務相適應的武備方法。一要加強軍地聯訓。二要加強實戰演練。三要加強體系訓練。
確保招招見功的訓練實效。要善于用嶄新的視覺、前瞻的思維、戰斗力的標準,確立與任務要求相適應的整體效益觀,努力提升習武訓練的起點,增強應戰備戰的實效。要強化習武打仗意識。要突出強軍所需,區分習武專業,開展針對性訓練,改變“一刀切”“一鍋煮”、“一個套路”的習武演訓模式,克服“表演式”“過場式”“花架式”訓練形式,集中精力習練戰場所需的“重、難、險”實戰課目。努力找準武備訓練的短板弱項和習武重難點,以實戰化標準,解決好青少年習武與實戰的差距,不斷夯實武強軍武備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