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禮
軍民融合發展是新時期黨和國家頂層設計的重大戰略決策和重要部署,更是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邁入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及促進老工業基地實現新一輪振興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和重要途徑[1]。
多年以來,朝陽市工業結構始終處于“一業獨大、低端主導”的初級狀態,產業結構失衡,未能形成持續支撐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組織結構松散,產業集約集聚度不高;產品結構低端,同質化現象嚴重;技術創新能力弱,產業創新能力不強,嚴重制約了全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當前,黨中央把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遼寧省提出建設軍工大省目標,為我們乘勢大力發展軍民融合產業、完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助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近期,市委黨校組成課題組,通過實地調研、與軍工企業家和相關部門開展座談、研究國家和省軍民融合產業相關文件等工作,對朝陽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堅定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制定出臺了《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綱要》《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2018 年工作要點》《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等,為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提供了指導方向和發展重點。
遼寧作為軍工大省,“十三五”規劃提出“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充分發揮遼寧優勢,積極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區,增強先進技術、產業產品等軍民共用的協調性”。2016 年3 月,遼寧省與國家國防科工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加快推動重點領域軍民融合產業化發展,實現軍工經濟與區域經濟的深度融合。
朝陽市“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示范園區,推動軍民兩用企業,加強與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兵器集團、中核集團、沈飛等中央企業的戰略合作,發展國防科技產業,提升產品的裝備水平,增加產能產量。
總體看,國內軍民融合已向縱深拓展,相應的政策環境利好將持續釋放,為我市發展軍民融合產業提供政策指引。
軍民融合產業具有配套廣、市場需求大、發展潛力強等特質,特別是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軍工央企、科研院所將加快向具有經濟和市場活力的區域布局。按照國家“十三五”規劃,我國將重點發展三大支柱產業,包括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五大先進制造業,這些都亟需信息技術、航天航空、裝備制造、核電關聯等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支撐,而這些產業與我市現有產業基礎相吻合,為我市大力發展軍民融合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朝陽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歷史悠久,集聚了一批軍工先進技術、項目、成果和人才,產業初具規模。
1.具有軍工資質的企業發展態勢良好。目前,朝陽市現有軍品配套資質企業4 戶。
2.“民參軍”的需求較大。目前意愿擬參與軍品配套企業9 戶等。
3.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園區、基地建設起步發展。朝陽縣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是我市第一家以軍民科技資源統籌配置、有效共享、軍地協同、政企協同為主的園區,確立了軍民融合產業基金總規模100 億元。正在籌建中的軍民融合產業基地有3 項。
為此,我市要把握改革深化的契機,發揮自身優勢,大力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爭創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培育壯大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2]。
目前,朝陽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局勢整體上表現為速度較快、水平不高、問題較多。
朝陽市軍民分離現象比較顯著,軍民產業融合因二者迥異的管理體制而嚴重受阻。過去朝陽市的軍工企業主要由國有企業構成,其投入、產出及管理都極具行政色彩且生存無壓力,致使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或者與民合作缺乏積極性。進入壁壘也始終影響著民參軍。目前朝陽市還缺乏專門的職能部門來為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提供指導,也缺乏足夠的管理決策經驗幫助開發軍民兩用技術,優化產業結構以及促進企業市場化改革[3]。
朝陽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目前的法律體系也不夠完善,影響軍民融合的發展。國家出臺的《國防法》雖然具備了對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全局觀念和總體要求,但對于具體的發展指導意見及實施細則闡述的不夠詳實;而地方政府則相反,未能站在全局高度制定長遠目標,因而很難有更大范圍的發展。此外,軍民高科技成果也因缺乏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而缺少相互轉化的動力。
朝陽市軍民產業融合發展還因雙方的獨立發展且生產標準差異顯著而嚴重受阻。軍用企業與民用企業生產所采用的差異巨大的軍品生產標準和民品市場標準,使得其融合成本增加,生產壁壘愈加牢固,挫傷軍民產業融合積極性,融合更加困難。
為了更有效促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需要從軍轉民、民參軍、軍民合作三條路徑著手。首先,需從宏觀層面上為其發展提供優良的外部條件,包括建設更加健全的法律體系,設立有關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指導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等。其次,重點展開中觀層面的軍民融合產業調整,使其獲得更快速的發展[1]。
法律制度需要從國防安全與經濟發展兩個角度來不斷完善。需要對過去擬定的影響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進行適當的廢除或修訂,還要完善強化國防科技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規政策,制定相應的法規政策對民參軍的進入退出機制規定明確,并給予軍轉民、民參軍和軍民產業融合一定的扶持與優惠。
就朝陽市而言,需要集結更多的軍民融合專業管理人才共同構建專門的行政管理機構,對軍民產業的合作與轉化提供更專業的指導與監督。同樣,各地區也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構建專門的職能部門,進而促進軍民融合發展。
通過生產標準改革,促進生產標準的融合,使得非特定領域的部分軍用產品能以統一的標準與民用產品相互融合轉化。促使軍民產業能以更低的成本相互轉化,使軍民品市場更具活力。而民用企業向軍用企業的轉化,也將進一步促進朝陽市國防安全與經濟增長雙重目標的實現。
要做好軍民融合很重要一點就是要拓寬產業鏈,而拓寬產業鏈的核心則是做好生產融合,即使得軍民企業的生產能夠相互滲透,民品不僅由民品企業生產,軍品企業也可以參與,而軍品生產也部分授權給民品企業。如此,軍用企業就不再處于壟斷地位,也促進其未來更具競爭力而進行改革與科技創新。朝陽市的軍品生產與國防實力也將在產業鏈拓寬的過程中獲得質的飛躍。
軍民企業的融合使得雙方的各類資源得到有效共享,進而通過產業增長極形成軍民產業集群。地區的規模經濟也將在軍民產業集群的影響下更進一步的發展壯大。軍民融合除了要重視國內合作外,國際的競爭與合作、技術與先進經驗同樣需要參與和學習,使得軍品和民品更具出口優勢,進而構建更優化的國防產業結構。
軍用產業和民用產業要形成產業集群,有效途徑是發展工業園區,且二者本身的產業關聯性和經濟互補性足以作為基礎來構建工業園區。首先需要做好對工業園區的規劃并保障其基礎設施的完善,再向園區內引入符合軍民融合條件的軍工企業和民用企業。其次,為了使得軍民融合產業能夠有足夠的資金和動力,需要引入能夠作為融資渠道、市場信息提供方和信用擔保的第三方中介服務機構。隨著進入園區的企業越來越多,產業集群也將在更大的范圍發揮經濟效應,區域經濟也將獲得進一步發展。
在軍民融合產業新路徑的建立過程中,除了要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還要充分把握其技術經濟特征和朝陽市的實際情況與問題,在不斷健全相應的法律體系和政府管理機構的基礎上,整合產業鏈、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并融合生產標準,從而進一步加速軍民融合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