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鋒 北京市辛迪森建筑裝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中級建筑師
高速增長的社會經濟形勢下,能源、資源不足等問題已愈發嚴重,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并在某些方面嚴重制約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國家加大了環境治理的力度,綠色理念在建筑施工中應用越來越廣泛,項目施工方也在加大對環保建材的應用,合理控制企業的成本支出,企業的經營收益也明顯提升。
就目前的行業發展形勢來看,綠色理念應該貫穿于項目的始終,從業人員根據項目的具體安排提前做好發展規劃,積極響應國家的環境治理政策,實現科學發展。
建筑行業的綠色發展觀念不僅表現在直觀意義上的綠色規劃,更要關注能源的損耗是否合理。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對企業的用水、用地以及能源損耗等科學管控,使其發揮更大的價值,為人們提供更高品質的生活體驗。
綠色理念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科學應用可以有效緩和城市用地不足、單位面積能耗偏高等問題,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從建筑工程本身的特征來看,項目完工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源來支撐。施工單位要積極踐行國家提出的經濟持續發展理念,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新技術和新理念。建筑工程施工中引用綠色理念更加符合環保部門倡導的低碳節能方案,使資源的利用率也更高。為了更好地完成建筑工程的設計工作,相關人員除了要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外,還要重點關注建筑物通風、溫度調節以及資源利用等多種功能的實現。
綠色理念在設計和施工中的應用可有效降低企業的成本支出,建筑物的設計更合理,優化了工作流程,品質更有保障。因此,將綠色理念應用在建筑物的設計規劃階段,必須充分激發現有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他們的重視程度,大力推行綠色技術,不斷提升我國建筑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1]。
在建筑工程的設計規劃中,設計單位需引進先進的設計理念,更好地踐行綠色設計理念,可以提高環境治理效率。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大量現代化的設計理念和工藝對于生態環境的改善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能夠為人們提供更高品質的生活。在進行建筑工程設計的過程中,要與周圍的環境形成穩定、和諧的整體,建筑工程結構設計不能破壞生態環境,要對植被、水資源等自然條件進行充分保護。
建筑工程與人們密切相關,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和居住體驗,其中綠色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參與工程設計的人員要深入了解建筑物的功能以及用途需求,充分考慮人們的生活習慣。設計思想要兼顧環境治理以及人文需求等因素,做好建筑物的裝飾裝修工作。
建筑工程的設計方案要滿足工程施工需求,積極推進方案的改革和優化,提升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讓有限的能源發揮更大的價值。工作人員需要全面了解當地的氣候、環境特征,堅持走節能環保線路,在符合施工要求的基礎上及時調整內部結構,有效控制內部成本。此外,工作開展中還要注重可再生資源的充分利用,如光照條件較為充裕的地區,可安裝一些太陽能收集設施,將太陽能轉換為熱能;寒冷地區則應加強保暖措施,避免冷橋、冷風滲透[2]。
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秉承文化地域性的設計原則,采取本地取材的理念進行文化裝飾,體現地域效果,提升文化發展的效果。此外,文化地域性的原則能夠提升成本的有效控制,在綠色建筑設計的基礎上將綠色環保作為重要的依據,確保建筑升級,更好地讓建筑和生態環境保護進行有效銜接,體現出文化地域的特點。
工作人員要想制定科學有效的綠色施工設計方案,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優勢,需要有大量真實的數據作為參考依據。因此,企業要組建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團隊,認真勘察現場地形特征,并做好詳細的記錄。工作人員通過對當地氣候的綜合考量,積極響應國家的環境治理政策,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體系,不斷提升建筑行業的整體施工水平。
建筑工程的前期設計階段,工作人員需要評估環境變化,做好項目協調工作,保證建筑物的光照充足,為人們提供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加強對建筑整體布局的規劃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分析建筑所處的地形、氣候等條件,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對于建筑的布局需要根據建筑物所處地的日照特征進行有效的設計,分析建筑朝向并合理規劃,最大程度降低照明的時間,實現電能節約。從設計工作入手,為人們提供高品質的生活,合理控制能源損耗,實現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最大化[3]。
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運用綠色建筑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內容,能夠保證平面布局設計的有效性。進行平面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采光設計效果,讓綠色設計理念更好地應用于平面布局中。此外,由于建筑物對自然光的利用具有較高的要求,提升對自然光的有效利用能夠更好地利用自然光的能量,進而能夠為居住人員提供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因此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需要對地域環境進行分析,提升建筑平面布局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確保建筑環境具有良好的光照,進而提升自然能源的利用率。
綜合以往建筑工程施工案例進行分析,氣候變化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影響因素。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現階段社會關注的重點,為了推進工程的順利實施,施工單位需要提升污染治理技術水平[4]。
隨著工業化發展進程的加速以及管理者認知水平的限制,對環境保護問題不夠重視,氣候惡化問題已經敲響了警鐘。單純依靠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已經無法妥善解決愈發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工作人員要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積極尋求有效應對當地氣候環境的環保技術,制定科學有效的設計方案,有效減少氣候的不利影響。
事實證明,引進新型的環保理念,可有效緩解氣候變化給環境帶來的破壞,更符合我國當下的環境治理政策,能夠將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建筑工程設計方案的制定階段,企業要注重增強參與人員的環保意識。綠色理念要貫穿于整個項目的始終,無論是建筑結構還是原材料的應用,都要緊緊圍繞節能環保開展,保證最終方案的合理性。工作人員擬定工程量,并有針對性地制定施工方案,準確掌控不同階段的能源損耗情況。科學搭配環保設計理念,提升施工質量,滿足人們對外觀及功能的使用需求,合理分配社會資源。
近些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給建筑行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商機。為了降低環境污染,在建筑工程設計階段,工作人員更要認識到綠色環保的重要性,做好技術的升級和優化工作,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優勢[5]。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的成本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設計和施工人員要做好材料統籌分配工作。前期設計階段要仔細核對工程量,明確材料領用標準,避免浪費。新型建材的選擇和應用除了要考慮原材料的經濟效益外,還要從其使用壽命、給環境帶來的影響等多方面來衡量。
在原材料的選擇上,工作人員要結合實際情況,在不影響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盡量就地取材,可以考慮一些廢棄材料的二次利用。這樣不僅降低污染,還減少了企業的成本投入。建筑物拆除中產生的廢舊金屬、木材等都可以通過改造加以回收利用,這些廢舊材料經過回收處理,在滿足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可以再次應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有效緩解環境污染問題的同時,還減少了企業的成本支出。
在項目實施階段,工作人員要因地制宜,從多方面推進綠色工藝的實施和應用,積極響應國家的節能環保要求。為更好地發揮綠色理念的價值,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治理水平,企業管理人員要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不僅要大膽嘗試還要推進新能源的應用,確保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光能、風能都是可再生能源,生物能、地熱等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發揮地熱資源的優勢,組建一套資源循環體系,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量。
3.7.1 墻體保溫設計
建筑工程需要做好外墻保溫處理。根據工程所在地的氣候條件,科學分析氣候環境,合理選材,提升墻體保溫性能,滿足人們的居住舒適度需求。同時要兼顧高溫氣候環境下的隔熱和通風效果,為夏日提供舒適涼爽的居住環境。
3.7.2 屋面節能設計
屋面保溫隔熱材料對室內環境的影響要從以下幾方面認真分析。
第一,屋面保溫層和防水層的正置,即防水層位于保溫層上面,在夏季可保護保溫材料,減小外界溫度變化對室內環境的影響。第二,屋面保溫層和防水層倒置,即保溫層下方增加隔氣層,在取暖季室內空氣濕度大,隔氣層能夠阻隔濕氣。屋面保溫層不宜選用容重較大、熱導率較高的保溫材料,以防止屋面重量與厚度過大;也不宜選用吸水率較大的保溫材料,以防止屋面濕作業時,保溫層大量吸水,降低保溫效果[6]。第三,做好通風措施,調節室內溫度。屋面上方設置架空層,減少太陽輻射熱,提升自然通風效果,更加節能環保。第四,合理利用屋面空間,采用種植屋面吸收熱量,避免夏季室內溫度過高。
3.7.3 門窗設計
門窗是室內外環境溝通的媒介,其主要作用是采光通風、遮風擋雨,在對室內環境的調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門窗的設計而言,做好設計工作能夠提升建筑物的散熱以及通風效果。在此過程中,對城市的特點進行有效分析,進而進行門窗設計參數的有效制定。在進行門窗設計的過程中,還需對門窗的開設面積以及使用材料等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充分分析,同時需要結合四季的變換情況,有效利用自然光,降低對空調地暖的利用。針對門窗結構的設計,需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選擇合理的朝向,通過節能計算可以獲知某些部位需要獲得更多的太陽輻射熱,某些部位要減少冷風滲透。第二,門窗的質量,主要因素包括氣密性、水密性、傳熱系數、抗風壓性能、太陽得熱系數以及遮陽系數等,對于提升室內舒適度有著重要意義。除此之外,設計要考慮周邊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進行合理規劃,提升現有資源的利用率。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構建和諧的生態環境。從以往的項目經驗來看,生態環境和建筑結構的融合不僅提升了整個建筑環境的視覺感官,還能夠借助自然資源的優勢有效改善環境問題。設計工作人員要根據地域特征選擇適宜的植物種群進行搭配,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品質。景觀的應用要充分考慮其自身的性能,通過合理設計提升景觀的觀賞價值,將自然風貌更好地應用到城市生活中。此外,還可以通過綠植提升空間的分布層次,做好垃圾處理、吸煙專用場所、游客休閑場地等相關標識,提高其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度。
在建筑工程設計中推行綠色理念,必須注重資源的回收和利用。施工中引入先進的可循環利用資源,可有效改善資源不足的問題,更加高效環保,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自然界的能源在施工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自然界的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取代了煤炭以及石油等傳統資源,更加環保。我國現階段的技術運用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關部門要積極推進能源的研發和應用發展,不斷提升建筑工程中綠色理念的應用能力。
隨著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環保理念已經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的主導,并發揮著重要作用,更符合目前的行業轉型需求。應用綠色技術后,環保治理效率明顯提高,更符合當下的人、建筑以及生態環境和諧共存的發展需求。此外,綠色理念在建筑工程結構中的應用提升了社會經濟結構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度。工作人員應積極改善生產模式,做好前期規劃設計,加強綠色材料的應用,多元化利用綠色建筑技術,加強圍護結構優化設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帶動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