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正祺

自2022年5月韓國尹錫悅政府上臺后,美韓軍事安全合作顯著加強,美韓聯合軍演以高強度、大規模、多兵種的形式“強勢回歸”,呈現出諸多新動向、新特點。美韓同盟通過提升聯合軍演的深度、廣度和頻次,試圖增強塑造地區安全秩序的能力,對朝鮮半島局勢和印太地區總體戰略穩定產生不利影響。在此背景下,總結分析美韓聯合軍演的新動向及其特點和影響,有助于更好地厘清現實,研究形勢,洞察未來。
恢復導彈射擊聯合演習。自韓國尹錫悅政府上臺以來,美韓大力強化聯合軍演,恢復了聯合地對地導彈射擊演習,凸顯對朝鮮精準打擊的能力。2022年5月,美韓時隔4年零10個月再次實施聯合地對地導彈射擊,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1枚“玄武-2”和1枚陸軍戰術彈道導彈(ATACMS),以彰顯美韓聯軍防止挑釁重演的快速打擊能力。6月5日,駐韓美軍和韓軍再次開展實彈射擊聯合演習,共發射8枚陸軍戰術彈道導彈。該型導彈速度為3馬赫,射程可達300多公里,能同時攜帶900多枚小彈頭,可將三至四個足球場大小的地區夷為平地。此前一天,朝鮮向東部海域發射短程彈道導彈,而美韓此次射導演習選擇在凌晨進行,便是凸顯常態精準打擊朝鮮的態勢,展現美韓同盟迅速應對危機的能力。

2022年6月,美韓開展航母戰斗群演習
提高動用戰略武器頻次。在美韓聯合軍演中,美國動用戰略武器的頻次不斷提高,多次出動航空母艦、戰略轟炸機等戰略資產,甚至將F-35A再次部署至朝鮮半島,以彰顯美韓同盟牢不可破的聯合防衛態勢。2022年6月,美韓時隔4年零7個月再次聯合實施航母戰斗群演習,美國方面動用10萬噸級的羅納德·里根號核動力航母、9800噸級的安提耶坦號巡洋艦(CG-54)、6900噸級的本福爾德號宙斯盾驅逐艦(DDG-65)以及大號角號補給艦等艦船參加軍演,韓國方面則派出1.45萬噸級的馬羅島號兩棲攻擊艦(LPH)、7600噸級的世宗大王號宙斯盾驅逐艦(DDG)、4400噸級的文武大王號驅逐艦(DDH-Ⅱ)等艦船參演。美韓雙方聯合進行了防空、反潛、補給、攔截等多種訓練,進一步鞏固嚴厲應對朝鮮任何挑釁的立場,共同檢查美韓聯合防衛能力。7月5日,美國空軍六架第五代隱形戰機F-35A時隔4年零7個月再次部署至朝鮮半島。同月11日起,美韓兩軍首次實施出動各自F-35A隱形戰機的聯合空中演習。此次演習是韓國引進F-35A戰機以來兩國同型戰機首次共同參演,韓國空軍所屬F-35A、F-15K、KF-16、FA-50戰機及美國空軍所屬F-35A、F-16戰機等編隊執行了攻防兼備的空中作戰任務,進一步加強第五代戰機之間、第五代和第四代戰機之間的聯合運用能力,提升雙方F-35A戰機的互操作性。8月份,美韓兩國空軍聯合實施代號為“雙鷹”(Buddy Wing)的空中演練。美軍F-16戰斗機和40余名兵力前往韓國第20戰斗飛行團基地,與韓軍KF-16戰斗機一同實施演練。9月份,韓美海軍實施聯合軍演,美軍“里根”號核動力航母戰斗群參演。雙方在聯演中實施了反特種作戰演習、反潛戰、防空戰、戰術機動演習等,加強應對朝鮮“挑釁”的聯合作戰執行能力,提高互操作性。
恢復大規模野外實兵演習。自2018年朝鮮半島局勢轉圜以來,美韓大規模野外實兵演習便中止進行。然而,韓國進步陣營與保守陣營的政權更迭之后,韓國迅即恢復了大規模野外實兵演習。2022年8月22日至9月1日,美韓正式舉行下半年大規模聯合軍演,演習名稱使用符合美韓同盟追求的共同價值和實施聯演目的的“乙支自由護盾”(UFS),延續了先前“乙支自由衛士”的聯合軍演。此次美韓聯合軍演將政府演習和軍事演練合并,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實施轉入戰時體制并擊退朝鮮攻擊及防御首都圈的演習,為期5天。第二部分重點練習反攻和反擊作戰,以確保首都圈安全,為期4天。在此期間,美韓兩軍共同實施了各梯隊、各軍種聯合參與的11項野外機動訓練,全面驗證作戰能力,提高美韓同盟整體作戰能力。美韓兩軍在8月16日至19日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危機管理演習,相當于“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的預備演習。10月下旬,韓軍實施“護國軍演”戶外機動演習,提升協同作戰執行能力。駐韓美軍參加部分演練,雙方實施“韓美聯合渡河演習”,共1000余名官兵參演,旨在提高與韓軍的互操作性。
開展多國聯合軍演。美韓聯合軍演除以雙邊形式展開外,還將演習規模拓展至多國聯合軍演,在大規模多邊軍演中提升聯合作戰的協同性。2022年6月底至8月初,由美國海軍牽頭的多邊海上演習“環太平洋”軍事演習在美國夏威夷海域舉行,韓國海軍的參演規模創下歷屆之最。除馬羅島號兩棲攻擊艦、世宗大王號宙斯盾驅逐艦和文武大王號驅逐艦三艘大型水面艦艇參演之外,韓國還派出孫元一級柴電潛艇申乭石號、1架P-3反潛巡邏機、2架山貓直升機、9輛韓式兩棲裝甲突擊車(KAAV)以及海軍陸戰隊1個登陸連隊、4個海豹特戰群、第59機動建設戰隊等1000多名官兵參加軍演。這是韓國海軍第17次參加“環太軍演”,也是自1990年首次參演以來派出的最大規模兵力。6月,韓國國防部宣布,將派出20多名官兵首次參加定于10月由美國網絡司令部主辦的“網旗”(Cyber Flag)網絡安全聯演。8月8日至14日,美日韓三國海軍同澳大利亞、加拿大海軍在美國海軍太平洋導彈靶場設施(PMRF)實施朝鮮彈道導彈探測、追蹤聯合演習“太平洋龍”(Pacific Dragon)。韓國方面派出曾參加環太平洋軍演的世宗大王號宙斯盾驅逐艦。10月份,韓美日在韓國東部海域公海上聯合實施反導演習,假設朝鮮發射彈道導彈的情況,通過共享攔截目標情報熟練掌握探測、追蹤、攔截流程,鞏固防衛態勢。

2022年7月5日,美空軍F-35A隱形戰機飛抵韓國

韓軍K1主戰坦克在韓朝邊境地區待命
強化對朝“延伸威懾”。2022年6月,美日韓三國防長會晤,就聯合軍事演習進行討論,就對朝聯合導彈預警演習、彈道導彈追蹤監視演習等進行具體交流。美日韓強烈反對打破當前狀態、加劇地區緊張局勢的任何單方面行為。7月,美韓防長舉行會談,就提高對朝“延伸威懾”執行力進行廣泛討論,有關延伸威懾戰略磋商的進程正由韓國外交部在美韓外長防長“2+2”會談的框架內主導推進。8月,美韓舉行了聯合國防協商機制(KIDD)第21次會議,雙方商定提前實施延伸威懾手段運用演習(TTX),并在美韓威懾戰略委員會(DSC)會議機制下新設“導彈政策協商機制”(CMWG)。在8月份舉行的美日韓“太平洋龍”演習中,美日韓三方重點增強對朝鮮彈道導彈的靶標探測能力,共享靶標信息,并重申為應對朝鮮挑釁,將推進三方安全合作,捍衛共同安全和繁榮,維護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在同月舉行的美韓“乙支自由護盾”聯合軍演中,美韓兩軍重點演練跨部門危機管理能力及聯合作戰支援流程,全面提高應對朝鮮發起局部挑釁和全面戰爭的國家總體戰執行能力。9月,韓美國防部時隔近5年重啟“延伸威懾戰略協商”機制會議,美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副部長科林·卡爾表示,美國將堅定不移地兌現對韓提供延伸威懾的承諾,包括核武、傳統戰略武器、導彈防御系統等美軍所有防御手段。
模擬推演與野外演練相結合。在“乙支自由護盾”聯合軍演中,美韓同時進行采用電腦模擬方式的指揮所演習(CPX)和按各梯隊和職能檢測實戰水平的聯合野外機動訓練(FTX)。在模擬推演中,由韓國國防部牽頭進行跨政府部門桌面推演,檢查對朝鮮核武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挑釁的威懾及應對方案,包括從外交和軍事角度應對朝鮮威脅,負責國民安全、應急醫療救援、與民溝通等工作的部門之間的合作等。在聯合野外機動訓練中,美韓雙方進行了科學化戰斗聯演(旅級)、消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聯演(營級)、特殊戰交換聯演(小規模)等共13項演練。此外,美韓聯合軍演充分反映無人機攻擊、網絡戰等烏克蘭戰爭中出現的戰爭形態新變化,假設敵軍攻擊港口、機場、半導體工廠等主要產業設施和國家重點設施等情況,實施由民、官、軍、警等共同參與的防護和恢復重建演練。
充分評估“全面作戰能力”。韓國尹錫悅政府上臺后,積極與美協商評估移交作戰指揮權所需的未來聯軍司令部“全面作戰能力”,在美韓聯合軍演中進行充分檢驗評估。在美韓“乙支自由護盾”聯合軍演中,美韓聯軍司令保爾·拉卡梅拉和副司令安炳錫互換角色,由韓軍安炳錫指揮演習,這是韓軍大將首次負責指揮。韓籍副司令指揮聯演接受未來聯合司令部完全作戰能力評估,是“附條件收回戰時指揮權計劃”的一個環節。根據美韓兩國防長在2021年12月就美韓聯合軍演期間評估“全面作戰能力”所達成的協議,對韓軍四星大將指揮的未來聯合司令部戰區作戰遂行能力進行的評估分為3個階段,由淺入深依次評價初始作戰能力(IOC)、完全作戰能力(FOC)和全面執行任務能力(FMC)。

2022年8月2日,韓國防部長李鐘燮訪問美韓聯軍司令部戰時指揮所
推動新版“對朝作戰計劃”的制定。在《第53次美韓安保會議(SCM)共同聲明》中,美韓雙方強調“在朝鮮半島進行美韓聯合軍演以強化同盟防衛態勢的必要性”,并充分肯定“美韓聯合司令部在遏止戰爭、防衛韓國方面發揮的核心作用”。拜登政府上臺后,基于對朝鮮作戰力量發展的研判,美國開始推進對新版“美韓對朝作戰計劃”的制定。目前,美韓現行的主要作戰方案以先發制人的打擊為主,強調在朝鮮發動攻擊的同時立即對其核設施、導彈基地、作戰指揮部等戰略要點進行摧毀。由于近年來朝鮮在核武器小型化、遠程導彈精準化、潛射導彈等方面取得了技術突破和試驗成功,美國認為現行作戰方案難以全面應對朝鮮威脅,因此拜登政府迫切要求更新對朝作戰計劃,調整駐韓美軍和美韓聯合防衛態勢。按照程序,修改對朝作戰計劃之前需要先批準戰略規劃指南,然后再敲定戰略計劃指南,最后再根據指南制定作戰計劃,整個過程歷時一至兩年。在2021年12月舉行的第53次美韓安保會議中,雙方批準制定新版“戰略規劃指南(SPG)”。2022年3月,美韓又正式簽署根據新版戰略規劃指南發展而成的戰略計劃指南,為新版對朝作戰計劃的制定奠定了基礎。美韓聯合軍演的大規模舉行,為制定新版“對朝作戰計劃”創造了條件,推動新作戰方案的加速成型。
驅動美韓同盟軍事合作不斷強化。當前,美國拜登政府重在增強美韓同盟內部凝聚力,重塑所謂“共同民主價值”,構建多層次復合同盟體系,服務于大國戰略競爭。在美韓同盟關系上,同盟的不對稱性決定了“美主韓從”的基本戰略框架,“借韓遏華”的戰略目標驅動美國從多維度強化美韓同盟協調能力。與此同時,韓國對所謂“朝鮮威脅”的安全關切不斷增大,在美國對韓提供核保護傘的基礎上,韓國試圖在“美主韓從”的大框架下尋求美國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從美國方面來看,拜登政府全面對華戰略競爭的手段策略與特朗普時期有很大不同。拜登政府更多強調以強大的同盟體系塑造對美有利的戰略環境,以大規模聯合軍演為抓手,在西太平洋打造強大的前沿軍事存在。從韓國方面來看,來自朝鮮日益嚴峻的“安全威脅”是韓國政府的首要關切。近年來,朝鮮的彈道導彈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在潛射導彈、偵察衛星等新質領域不斷增大科研攻關力度。韓國面臨的“安全壓力”與日俱增,對美國履行其對韓防衛承諾、增強“延伸威懾”的需求也愈發迫切。尹錫悅政府上臺后,美韓宣布擴大朝鮮半島及其周邊地區的聯演范圍和規模,并積極推動重啟“延伸威懾戰略磋商”,便是韓國安全關切的具體實踐。
推動塑造對美國有利的地區安全秩序。在美韓聯合聲明中,美韓同盟關系是“地區及世界秩序關鍵軸心”。拜登政府以印太地區為首要戰區,將主要戰略資源向印太地區傾斜。美韓同盟的職能定位從“遏制朝鮮”向“維護地區秩序”轉型,在2022年5月的美韓首腦會晤中,美韓同盟關系更是升級為“全面戰略同盟”,是“印太地區和平、安全與繁榮的關鍵所在”。在印太地區安全秩序版圖中,美韓同盟所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所發揮的作用也愈發廣泛。拜登政府頻繁派遣戰略核力量進駐朝鮮半島周邊,大規模開展美韓聯合軍演,以“炫耀武力”的方式試圖塑造地區安全秩序。在拜登政府印太戰略框架下,美韓同盟將繼續以塑造地區安全秩序為目標,以冷戰思維強化美韓聯合防衛態勢,試圖攪亂東北亞地區的安全秩序,與中國展開戰略性、長期性競爭。

2022年8月,美韓開展“乙支自由護盾”聯合演習
嚴重影響印太地區戰略穩定。在美國全球同盟體系下,美韓聯合軍演的擴大、對同盟關系的長期強化,將進一步推動韓國與美其他盟友之間的戰略互動,形成以美為主、相互交織的復合型同盟網絡。這將嚴重影響印太地區本就脆弱的戰略穩定,惡化中國周邊地區的戰略環境,損害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美韓大規模聯合軍演的擴大,將促進美日韓三方安全合作的深化,推動韓日關系的改善。在拜登政府的拉攏主導下,美日韓三方軍事安全合作走出特朗普時期的困境,不斷拓展深化。美日韓首腦會談、美日韓外長會談、美日韓防長會談、美日韓對朝政策代表會談等多種磋商對話和機制推動三方戰略溝通和協調。美日韓三方的軍事合作,刺激朝鮮不斷提高其回應烈度,引發朝鮮的一系列軍事反應,通過試射短程彈道導彈、高超聲速導彈等方式展示自衛力量。此舉可能打破印太地區現有的力量平衡,影響印太地區戰略穩定。
展望未來,美國為護持其日漸式微的全球霸權,將繼續強化美韓同盟關系,繼續與韓國實施大規模聯合軍演,意圖“借韓遏華”,破壞中國周邊的戰略安全環境。在美國印太戰略的指導下,美韓聯合軍演更加注重對朝鮮的延伸威懾,更加注重作戰方式的更新,同時也有染指中國近海的企圖。美韓聯合軍演作為影響中國周邊安全環境和地區安全穩定的一個“不穩定因素”,需要我們對其進行持續跟蹤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