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華
PHN 是帶狀皰疹(HZ)常見并發癥,疼痛性質呈多樣性,如電擊樣、燒灼樣等,對患者睡眠、飲食及情緒造成極大的影響[1]。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約有400 萬PHN 患者,其中以免疫功能低下、高齡患者最為常見,約有30%~50%患者疼痛持續超過1 年[2,3]。中醫外治法在PHN 治療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目前尚缺少中醫辨證分型精準選擇合適外治法試驗數據。鑒于此,本研究按照循證醫學的要求,以臨床為基礎,采用現代醫學研究的科研設計原理和方法,觀察中醫外治法治療PHN 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20 年9 月~2021 年9 月收治的 60 例PHN 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 例。對照組男16 例,女14 例;年齡36~69 歲,平均年齡(46.92±7.36)歲;體質量指數(BMI)18~29 kg/m2,平均BMI(23.45±2.01)kg/m2;病程2~11 個月,平均病程(3.88±2.38)個月。觀察組男18 例,女12 例;年齡33~70 歲,平均年齡(46.89±7.71)歲;BMI 19~30 kg/m2,平 均BMI(23.61±2.13)kg/m2;病 程3~10 個月,平均病程(3.97±2.01)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臨床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4]、《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5]的診斷標準;年齡30~70 歲;臨床資料完整;VAS 評分≥4 分;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語言、認知功能正常;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皮質固醇激素藥物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嚴重器質性疾病者;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者;嚴重感染者。
1.3 方法 對照組口服普瑞巴林膠囊(Pfizer Manufacturing Deutschland GmbH,Betriebsstatte Freiburg,注冊證號H20150619)治療,150 mg/次,1 次/d。觀察組予以中醫外治法治療,具體措施:①火針刺絡拔罐:常規消毒疼痛明顯處皮膚,將直徑0.8 mm 中粗火針燒紅燒透后,快速點刺痛點局部及相應夾脊穴,深度為2~3 mm,具體針數根據痛點面積確定,再用閃火法在被刺部分施以火罐,留罐10~15 min,起罐后清除血液,再次消毒,每次選擇3~5 個部位治療,前3 d 施行1 次/d,之后隔日1 次。②脊柱關節突針刀松解術:依據疾病累及的脊神經階段選取相應夾脊穴,常規消毒鋪巾,在夾脊穴進針點采用0.5%利多卡因做皮下、筋膜、骨面浸潤麻醉,每個點注射約0.5 ml;采用3 號0.8mm 針刀快速進入皮下,對皮下、淺筋膜、肌肉層進行松解,直達骨面,并向周圍廣泛松解2 cm 范圍;間隔7 d 后行第2 次針刀松解,取患者疼痛感最明顯皮膚區域周緣,環形取多個進針點,間距5 cm,采用 0.5%利多卡因做皮下、筋膜浸潤麻醉,每個點注射約0.5 ml;采用4 號1 mm 針刀進針,刀口線與皮膚呈平行方向運針,依次對皮下、淺筋膜進行松解,由病變周緣向中心呈放射狀切割松解,反復3~4 次,并從該進針點環形區域對側進針,按照上述操作方法進行對稱松解;間隔7 d 后第3 次對疼痛部位環形松解,取第2 次治療相間隔2~3 cm 的點進行治療。③針刺選穴:取患者合谷、曲池、三陰交、膈俞、血海和阿是穴(皮疹疼痛部位),大便干結者加大腸俞和支溝穴;胃脘脹痛者加陰陵泉和中脘穴;食欲不振者加足三里。阿是穴采用1.5 寸毫針從四周向疼痛中心平刺0.8~1.0 寸,形成合圍之勢,針間距約1.0 cm,其余穴位采用1.5 寸毫針進行針刺,得氣后施以提插捻轉補瀉法,留針30 min,隔日1 次。兩組均治療10 d 后進行觀察。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判定標準:疼痛基本消失且療效指數≥95%為治愈;疼痛明顯緩解且療效指數75%~94%為顯效;疼痛有所緩解且療效指數30%~74%為有效;疼痛無緩解且療效指數<30%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 100%。②疼痛情況:采用VAS 評估疼痛程度,分值0~10 分,評分越高,疼痛越劇烈;疼痛持續時間按照疼痛持續0.5~1、1~3、3~5、>5 h 分別計0、1、2、3 分;疼痛間隔時間按照疼痛間隔>5、3~5、1~3、0.5~1 h 分別計0、1、2、3 分。③SP 水平:采集患者治療前、治療10 d 后3 ml 肘靜脈血,檢測SP 水平,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④采用HAMD 評分、AIS 評分、DLQI 評分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0 d 后評估患者的抑郁、失眠情況和生活質量。HAMD 評分>7 分表明存在抑郁,評分越高,抑郁越嚴重;AIS 評分包含8 個條目,分值0~24 分,評分>6 分代表失眠,評分越高,失眠越嚴重;DLQI 評分從心理、工作學習等10 個方面評估生活質量,每個方面分值0~3 分,總分值0~30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受疾病影響越大。⑤不良反應:統計頭痛、惡心嘔吐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 評分、疼痛持續時間評分、疼痛間隔時間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AS 評分、疼痛持續時間評分、疼痛間隔時間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SP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S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SP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SP 水平比較(±s,pg/m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SP 水平比較(±s,pg/m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的抑郁、失眠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HAMD 評分、AIS 評分、DLQ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AMD 評分、AIS 評分、DLQI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HAMD 評分、AIS 評分、DLQI 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的HAMD 評分、AIS 評分、DLQI 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兩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PHN 伴明顯神經疼痛,病程較長,疼痛頑固難愈,若不及時加以治療,則嚴重影響睡眠,甚至引發抑郁情緒、自殺傾向,導致患者生活質量持續降低,也嚴重影響患者心理健康水平[6,7]。現代醫學關于PHN 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明確,目前普遍認為與局部發生缺血性改變、病毒侵犯脊髓后索、局部炎癥反應等有關[8,9]。關于其治療尚無特效手段,目前運用最多的仍然是藥物治療,主要采用鎮痛藥物以減輕患者痛苦,但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諸多副作用。祖國醫學將PHN 歸屬于“蛇串瘡”、“纏腰火丹”等范疇,認為該病多因體弱不能祛邪外出,濕熱毒邪致氣血凝滯,經絡阻塞不通,不通則痛[10]。故治療PHN 當以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為基本原則。
中醫外治法眾多,療效確切,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VAS 評分、疼痛持續時間評分、疼痛間隔時間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VAS 評分(1.27±0.31)分、疼痛持續時間評分(0.58±0.11)分、疼痛間隔時間評分(0.85±0.13)分 低于對照組的(3.06±0.32)、(1.25±0.29)、(1.51± 0.3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黃愛蘋等[11]研究將西藥治療的45 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將電針結合刺絡拔罐治療的45 例患者納入觀察組,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VAS 評分(1.23±0.86)分低于對照組的(3.93±0.9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提示針刺、刺絡拔罐減輕PHN 患者疼痛程度的有效性。SP 是一種由神經元分泌的參與傳遞傷害性感受和炎性疼痛等生物過程的肽類物質,在PHN 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SP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SP 水平(45.12±6.80)pg/ml 低于對照組的(60.25±7.42)p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醫外治法治療PHN 患者,可降低SP 水平,從而緩解患者疼痛。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HAMD 評分、AIS評分、DLQI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HAMD 評分(5.33±1.02)分、AIS 評分(3.62±0.70)分、DLQI 評分 (5.12±1.05) 分低于對照組的(7.05±1.17)、(6.45± 0.92)、(10.71±2.0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PHN 患者中應用中醫外治法治療效果確切,可顯著改善抑郁、失眠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火針刺絡拔罐充分發揮火針和刺絡拔罐的優點,火針療法有引氣和發散的作用,通過其產生的火熱刺激可引動火熱毒邪排出,達到清熱解毒的作用,火罐拔罐治療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等作用,可托毒外出[12-14]。現代研究表明,拔罐的機械刺激和溫熱作用,可改變局部內環境,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加快致痛物質排出,從而緩解疼痛[15-17]。脊柱關節突針刀松解術通過對病灶、皮膚行松解術,可緩解局部肌肉痙攣,解除攣縮的軟組織對血管、神經的刺激或壓迫,改善微循環,使疼痛逐漸減輕。針刺治療具有舒筋活絡、化瘀止痛之效,可調節陰陽,扶正祛邪,并可提高患者的痛閾值,達到止痛的作用[18,19]。本研究針刺血海、三陰交、膈俞具有活血止痛之效;針刺合谷、曲池具有清熱理氣之效;圍刺阿是穴具有活血通絡之效。諸穴共用可疏通皰疹病毒所侵犯的皮膚經脈氣血,解決“不通則痛”[20]。從安全性角度分析,治療期間兩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提示中醫外治法治療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PHN 患者應用中醫外治法治療可有效減輕疼痛,改善抑郁、失眠狀況,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安全可靠,利于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