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 (白)有這樣一雙手,每個關節都纏滿了膏藥,每天都在病痛中熬煎。
女 (白)就是這樣一雙手,卻托起了大山女孩的希望和明天。
男 (白)有這樣一個人,身患20多種疾病,幾乎把世上所有的藥都吃遍。
女 (白)就是這樣一個每天與病魔搏斗的人,卻時刻把大山女孩兒的命運掛牽。
男 (白)這個人就是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張桂梅張老師,
女 (白)“王老師,新學期開學了,我們班的小玉輝,到現在沒來報到,我要進山去找她。”
男 (白)“張老師,你剛剛做完手術,身體還沒有恢復啊。”
女 (白)“我的病犯了還能再治,可孩子一耽誤就是一輩子啊,我必須把她找回來。”
女 張桂梅不顧,
男 眾人勸慰,
女 一路上風塵仆仆,
男 來到周家圍。
女 找到了玉輝家來到院內,敲敲門輕聲呼喚小玉輝,“玉輝,你在家嗎?”
男 周大貴隔著窗戶看見人一位,張老師一定是來找玉輝。玉輝明天就要成婚配,她要知道準得吹。我必須想方設法來推諉,迎出門換成笑臉來相陪,“張老師工作繁忙多勞累,今天咋親自到訪不知有何為?”
女 “新學期開課學生已到位,小玉輝為啥沒把學校回?”
男 “玉輝她出門打工決定把學退,請恕我招待不周您請回。”說完話周大貴摔門回屋內。
女 關門聲就好像鐵拳心上錘,張桂梅下定決心暗中查原委,再表那周大貴苦口婆心勸玉輝。
女 (呼喊)“爹,我不要嫁人,我求您讓我上學吧。爹!”
男 “玉輝呀,大山里條件差為貧所累,咱家里供你們姐弟實在難為。你弟弟他成績不好需要補課費,你媽媽患病在床藥費堆成堆。女孩家早晚嫁人成婚配,明天我送你去成親就當幫爹這一回。”
男 (白)“閨女,你就答應爹吧。”【男欲跪,女扶。
女 (白)“爹,您別這樣,我,我嫁,我嫁!”小玉輝我抱著書包淚如雨水,從此后美麗的校園只能夢里回。心愛的書本兒放進衣柜,脫下那校服疊好摘下校徽。向著那遠方的同學說聲再會,祝你們學習進步學業騰飛,荼呆呆望著嫁衣苦笑流眼淚。
男 第二天一大早花轎出山圍。
女 送親隊吹吹打打剛到鷹山嘴,
男 一時間停住腳步難動難推。
女 路當中站著,
男 人一位,
女 她正是玉輝老師,
男 張桂梅。
女 (白)“玉輝爸爸,昨天我到村里了解原委,小玉輝根本沒有離開家周圍,你快讓孩子隨我返回校內。”
男 “玉輝她已訂婚不能把校回,求老師不要把我來難為(wèi),家里窮供孩子上學心力難為(wéi)。”
女 “現如今國家的扶貧政策陸續到位,眼瞅著山村要騰飛,想致富咱以后大有機會,耽誤了孩子學業再難回。”
男 “耽誤,可不耽誤了咋滴。玉輝她16歲已經排隊尾,老孫家二丫頭15就把孩子背。我兒子學習吃緊需要補課費,不能再學這學那四處瞎飛。”
女 張桂梅我聞聽此言差點氣炸肺,“周大貴你太自私你好可悲。你為兒子能交補課費,偏偏要犧牲女兒逼嫁小玉輝。說什么家里窮交不起學費,說你是重男輕女一點也不虧,你無知無畏、落后愚昧、自棄自廢、親人愧對,枉負了父親的名字在你身上背。”
男 一番話讓我無言以對,惱羞成怒我把人往一旁推。(白)你閃開!
女 這一推正好撞在我左肋,牽動了手術刀口痛徹我心扉。咬牙關回到路間守住位,要想出村就踩過我張桂梅。
男 “我周家從來沒把你得罪,為什么死纏爛打跟我耍威?”
女 “你怎能把孩子當成累贅,怎忍心親閨女往那火坑推。我已聯系了婦聯還有村委會,一會兒他們就來周家圍。你逼孩子出嫁已經是犯罪,再往前走你可頭難回。”
男 “你就是天王老子請到位,我也沒錢供玉輝。”
女 (白)“你—,你不供,我供!”
男 (白)“什么,你供?”
女 (白)“我供!”
男 (白)“你供?”
女 (白)“對,只要孩子想上學,我就供!”
男 一句我供說得我萬分羞愧,就好似萬把鋼刀刺痛我心扉。只見她滿面病容神情憔悴,只見她瘦弱的身軀顫巍巍。非親非故她把孩子真心對,可我卻把親閨女往那火坑推。將心比心何顏相對,枉為人父白活一回,周大貴我站在一旁越想越愧。
女 花轎內早就哭壞小玉輝。
男 (白)“張老師,張媽媽!”
女 “玉輝,我好孩子!”一聲“媽”叫得我止不住地掉下淚,一把手拉住了可憐的小玉輝。玉輝你正值青春好似鮮花蕊,本應該父慈母愛朝夕影相隨。輕輕地擦去玉輝臉上兩行淚,小小年紀為啥要把人世間的苦澀背。女娃娃好年華學習才最珍貴,沒文化巧婦難成無米之炊。這大山燙金流銀靠的是這一輩,用知識建設家鄉你們大有作為。為孩子受點委屈我一點都不后悔,為孩子再苦再累我也不覺虧。抬頭看巍峨的群山青峰疊翠,張桂梅學松柏枝青干巍。只要孩子們能成才桂梅我這心安慰,任憑那狂風暴雨蠟炬成灰百折不回。
男 “張媽!”
女 “玉輝走,跟老師上學去!”
男 就這樣,張老師把一個又一個輟學的孩子拉回到了課堂。
女 2008年,在黨和政府的支持關懷下,華坪免費女子高中成立了。
男 自女中成立以來,有2000名大山的女孩從這里走出大山,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女 在華坪女中,總有一盞燈光守望著孩子們。那就是您,一枝守望大山的—
合 云嶺紅梅!
伴唱 歷盡風霜終不悔,她在叢中笑芳菲。
點評:
在接到中國曲協關于全國道德模范創作的任務后,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家協會專門為此成立了創作小組,多次在線上線下對創作方向進行研討。在研討過程中,小組成員們深深為張桂梅老師的奉獻精神所感動,并決定將張老師的事跡以二人轉的藝術形式展現在舞臺上。
方向確定了,但如何把一個有血有肉,立體全面的張老師展現在觀眾面前呢?二人轉《云嶺紅梅》創作過中也遇到以往常見的問題。以英模人物為原型的藝術創作歷來是一個難點,在十幾分鐘的曲藝作品中完成這樣的創作,無疑是難上加難。創作以英模人物為原型的作品的目的是宣傳英模人物的事跡,弘揚人物的精神,但如果把英模的所有事跡都羅列出來,很容易變成了一個合轍押韻的報告材料,缺少藝術感染力,這樣觀眾肯定不買賬,也有違創作的初衷。而如果只抓住一個人物事跡的一點進行藝術加工,又往往掛一漏萬,很難全方面展現英模人物的風采。
受張桂梅老師精神所感染,創作小組經過反復討論研究,決定做一次大膽嘗試。首先確定以張老師的一次家訪作為切入點來展開故事,同時在表現形式上,把朗誦借鑒到了二人轉中來。這么做的目的,一是希望通過故事來展現張桂梅老師的內心世界,展示一位道德模范的精神內核。二是通過誦讀來展現張老師對社會、對這個時代的貢獻,盡可能在有限的時空擴大人物事跡的外延。二者有機地結合,最終讓人物藝術化地立在舞臺上的同時,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張老師在平凡的崗位上所做的不平凡業績。文本經過多次修改最后成型。我們開始音樂的創作,今年和往年不同,我們大膽起用編曲、導演、服裝設計等方面的新人,希望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讓節目本身有一個新的突破。
“二人轉是個框,是啥都往里裝”,二人轉藝術向來以海納百川、博采眾長著稱,它因吸納其他姊妹藝術的優長而不斷發展。但是開始就說口這種形式出現在二人轉里恐怕還是不多見,對表演來說,這也是一個新的課題,萬事開頭難,我們先嘗試嘗試看看效果如何,但不管結果如何,為了把道德模范的精神傳播得更廣、更遠,這種嘗試無疑是值得的。
(點評人:中國曲協副主席 二人轉表演藝術家 閆淑平)(責任編輯/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