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智能化技術上具備了向汽車大鱷“輸出技術”的實力。
繼去年大眾旗下CARIAD與地平線組建合資公司后,今年8月,全球第一大車企豐田也開始與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成立合資公司了。
近日,小馬智行與豐田中國及廣汽豐田簽訂合作協議,計劃于今年年內成立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相關事業合資公司,共同推進L4自動駕駛的無人化、規模化和商業化應用,項目總投資將超10億元。
按照計劃,合資公司所使用的L4自動駕駛純電動車輛,將由豐田中國和小馬智行提供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系統,原型車則由廣汽豐田生產;生產出來的成品車主要供應給小馬智行,并通過小馬智行運營平臺,為乘客提供自動駕駛移動出行服務;未來,合資公司還將進一步探討促進Robotaxi的量產化。
實際上,這已不是豐田第一次與中國本土科技公司合作。早在今年2月,速騰聚創就已與豐田汽車旗下多款車型達成量產定點合作,成為首家進入豐田汽車供應鏈體系的中國激光雷達科技企業。
風起浮萍之末,跨國汽車巨頭頻繁找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合作,說明中國已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和智能化技術上獨占鰲頭,具備了向豐田和大眾等汽車大鱷“輸出技術”的實力。尤其是自動駕駛技術,向來被視為汽車行業的未來,豐田與小馬智行成立合資公司,進一步驗證了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可以“用技術改變汽車未來”的事實。
為何與豐田合作就意義重大?因為豐田擁有全球最大汽車產銷規模,2022年更是創下1"048.30萬輛產銷新紀錄,并連續3年蟬聯全球銷量第一。對比豐田,中國最大汽車集團上汽集團(2022年銷售530.26萬輛)與豐田的差距幾乎是另一個“上汽集團”了。
小馬智行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一方面說明其自動駕駛技術實力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中國自動駕駛產業規模和競爭格局都將發生根本性改變,而這種改變不只是技術上的提升,更是商業落地上的成效,對出行領域變革、“車能路云”融合以及構建智慧交通都具有引領和示范意義。
眾所周知,作為老牌頂級車企,豐田在混動技術與氫能源領域早已成功搶跑,但在電動化和智能化浪潮中卻過于保守。不過,對于豐田這樣的“大象”要想順利“轉身”,確實需要每一步都走得極為謹慎。
所以,選擇與小馬智行合作,絕非豐田饑不擇食,而是考量許久。早在2019年,豐田就已與小馬智行開展合作:8月正式建立合作關系,在中國共同推進面向移動出行服務的自動駕駛車輛開發;9月攜手在中國公開道路開始推動自動駕駛合作項目,采用豐田旗下雷克薩斯RX車型和小馬智行自動駕駛系統。
到了2020年2月,豐田更是宣布4.62億美元領投小馬智行新一輪融資,助力小馬智行奠定全球最具價值自動駕駛公司江湖地位。2023年4月,搭載小馬智行第六代L4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的豐田賽那Autono-MaaS車輛在北京和廣州開啟公開道路測試,該車型是小馬智行與豐田面向移動出行服務的高級別自動駕駛戰略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從合作目的上看,選擇小馬智行這樣擁有有著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和Robotaxi產品化經驗的企業合作,可以反哺豐田向移動出行公司的變革進程。成立于2016年的小馬智行,公司估值達到85億美元,是全球最有價值的自動駕駛公司之一,其技術水平被行業內公認為第一梯隊,并成為全球首家在中美均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公司。
截至2023年4月,小馬智行在城市及高快速路中累積2"200萬公里自動駕駛里程,無人化測試里程超100萬km,付費出行訂單數近20萬單。這些數據與經驗,不僅可以為豐田智能化技術賦能,還能為豐田技術外供全球提供可能。
另外,在與豐田合作中,小馬智行也可以獲得豐田在車輛技術和量產經驗上的支持,并可借助豐田資源優勢,獲得更廣泛的市場認可與更高的品牌價值。總而言之,此次合作無疑是三贏局面:小馬智行具有世界頂級水平的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豐田汽車擁有獨步全球的高品質與低成本精益生產方式和電動化車輛平臺;廣汽豐田則具備卓越的渠道網絡與服務體系。
自2009年谷歌開啟研發自動駕駛汽車以來,這一領域逐漸成為眾多車企和科技公司比拼的主戰場之一。而作為自動駕駛領域的“頭部玩家”,小馬智行則是首批在國內四大超一線城市均取得無人化測試資質的自動駕駛公司,此次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更是彰顯了中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全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