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于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意義重大。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的期盼。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把生態環境這一關系民生的重大政治和社會問題擺在突出位置,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高質量生態環境的期盼,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圍繞這一主題,本期策劃推出山東、浙江、江蘇有關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文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內容。《芻議習近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全面審視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價值蘊含、核心要義和實踐指向,并針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矛盾變化,回答了何以實現“和諧共生”的實踐問題。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鍵。《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路徑思考》分析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強調要有生態理性,從源頭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以正向的規模效應、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高水平協調。優良的生態環境已成為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綠色故事在中國大地上生動演繹。《無錫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問題與對策》以城市為單元,統籌無錫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以高品質的城市生態環境支持高質量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湖州實踐》論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時代背景,并就如何付諸實踐作出了湖州回答,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