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建行助力遼寧省紀委監委打造“陽光三務”平臺,通過“遼事通”App、微信小程序等“云”模式,推動村級黨務、村(居)務、財務依法依規公開,實現“小事”終結在村(社區)、“大事”終結在鄉鎮(街道)、“難事”終結在縣(區),被稱為新時代的“楓橋經驗”。
作為建行智慧政務縱深推進的一項新成果,也是推動政務服務下鄉村,助力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的一個縮影。詳解“陽光三務”這個案例,可以一窺建行智慧政務近幾年的發展成效。
通過公開基層信息、推動人民民主參與和防治基層微腐敗,“陽光三務”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提供了新的有益經驗。
公開“三務”信息,化矛盾于萌芽
“陽光三務”平臺是全國首個縱向貫通省、市、縣、鄉、村五級,橫向打通紀檢、組織、民政、農業等職能部門的三務公開“一張網”,把補貼發放、收益分配、工程建設等與村民利益息息相關的各類村務事項搬到了陽光下“晾曬”,做到“應公開盡公開”。如果對公開內容有質疑,村民可以在線反饋問題,直接提交到所在鄉鎮(街道),最大程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通過信息公開,規范了農村事務管理流程,起到了化解矛盾“減壓閥”的作用,大幅減少了因村民對“三務”存疑而引發的各種矛盾。平臺上線僅半年時間,遼寧省紀檢監察機關自收信訪舉報總量同比下降30.8%,其中,檢舉控告數量同比下降39.7%。
堅持人民主體參與,創新基層民主新范式
基層民主是全過程民主的重要體現。人民主體參與則是新時代基層民主的基石,是實現全過程民主的前提,也是“陽光三務”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標。在使用設計上,堅持“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服務群眾”,系統設計突出“操作簡便、簡單易學”的原則,讓不同人群都學得會、用得慣。在公開內容上,根據“三務”公開目錄,逐類逐項設計建立統一的模板清單,抓住群眾最關注、群眾應知曉、群眾最關心的內容及時公開。村民對村務更了解了,對財務更清楚了,不僅有效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權,實現了基層黨組織和村民之間的信息對稱,也讓群眾在參與鄉村治理的過程中真正找到了當家做主的感覺。目前,“陽光三務”平臺已覆蓋遼寧14個市100個縣(區)1406個鄉鎮(街道)15927個村(社區),注冊人數突破1100萬人,月活躍用戶達368.3萬人。截至2022年10月,平臺累計發布“三務”公開信息235.3萬條,解答群眾問題反饋1.7萬個,群眾滿意度保持在99%以上。
防治“微腐敗”,凈化基層政治生態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瓣柟馊齽铡备采w基層所有黨務、村(居)務和財務工作,將基層“微權力”全部納入監督范圍,從源頭抓早抓小抓常,實現以公開防腐敗、以公開促公正、以公開贏民心。村民除了可以隨時了解村里的大事小情和大賬小賬,還可以通過“陽光三務”對身邊小微權力越軌失范進行監督舉報,讓監督“關口前移”,防止新問題萌發、小問題變大、老問題復燃?!瓣柟馊齽铡逼脚_創新開發預警觸發、數據分析等特色功能,用信息化、可視化的方式為紀檢監察機關日常督查、監督執紀、線索獲取提供幫助,當群眾對某一發布事項反應強烈超過正常水平時,說明可能涉及違規情況,就會觸發異常預警,為紀委監委發掘案件線索提供支持,將原來的事后監督,轉變為事前、事中管理,進一步打通監督壁壘,靶向、綜合、源頭治理基層“微腐敗”。
專欄1陽光驅散“微腐敗”
“之前一直心存僥幸,現在村上的‘三務’都得上網、公開。這樣一來,誰家得了啥補貼、補多少錢,村民們在家拿手機就能查到,無論如何這次也是躲不過去了……”沈陽市康平縣某村原黨支部書記甄某某,為支付村里積欠的招待費用,將目光盯向了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通過虛報補貼面積,累計套取補貼資金17萬元。2022年以來,隨著“陽光三務”推進力度持續加大,甄某某感到套取補貼的事情遲早要暴露,寢食難安的他選擇主動坦白,如實向組織交代了問題。
北鎮市在全面推進村級“陽光三務”監督檢查中發現,某村未按照要求將發展規范化生豬養殖的鄉村振興項目在系統中即時公開,市紀委監委調查發現,該村黨支部書記李某利用職務便利,通過偽造會議記錄等手段,以村集體名義套取產業發展項目款80萬元。根據這一線索,目前已對李某立案審查調查。
無論從平臺的社會效應,還是從廣泛的群眾基礎來看,“陽光三務”平臺都可稱得上是一款“爆款”平臺。下文將從“把牢標準、吃透需求、全力保障”三個方面介紹“陽光三務”平臺的建設過程,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嘗試解答:一個“百姓愛用、治理管用、基層好用”的智慧政務平臺是如何“從無到優”建設完成的。
把牢標準,做平臺規范的設計者
平臺建設要以用戶體驗為出發點?!瓣柟馊齽铡逼脚_涉及用戶范圍廣、政府部門多,要使數據與信息在平臺中流轉通暢,群眾和管理者都體驗良好,起到高效公開和監督的作用,一套“好用、會用、管用”的全流程建設標準至關重要。
秉承好用的設計標準。一個平臺是否好用、獲得使用者認可,關鍵在于是否貼近使用場景和工作實際。建行廣泛征集基層操作者、縣區管理者、職能部門意見,并先后4次與遼寧省紀委監委、組織部、民政廳、農業農村廳召開推進會,最終形成涵蓋182個功能點4萬余字的功能需求書,對公開方式、公開內容、時間周期、回復時限等都作出明確要求,統一了全省操作標準。此外,平臺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對接各地個性化的“三務”公開平臺,為“三資”監管平臺、智慧黨務平臺、民政系統預留了端口,在整合資源進一步為基層減負的同時,為后續平臺聯動做好鋪墊。
突出會用的使用標準。“陽光三務”平臺面向全省群眾,受眾年齡跨度大、知識水平參差不齊,需要一款操作簡便、易學的系統。因此,設計上使用一級操作架構,全部功能一個頁面展示,全部操作一個頁面完成,群眾可從“遼事通”App和微信小程序雙入口登錄,隨時查看。基層操作者使用計算機網頁登錄,僅需20分鐘即可熟練使用系統,20秒內即可完成事項發布,真正實現了即學即用。
做實管用的管理標準。“陽光三務”平臺實現了黨務、村(居)務、財務的線上公開,但如何利用好數字化的工具為日常督查、監督執紀、線索獲取提供幫助成為檢驗平臺是否管用的硬指標。遼寧省分行以“跳出平臺建平臺”的思維,開發預警觸發、數據分析等特色功能,用一張數據“大屏”動態展示各地區“陽光三務”工作推進情況,哪種問題反饋數量多、哪個地區事項反應強烈等可能涉及違規的預警情況一目了然,為管理者提供了數字化的分析和考核工具,實現管理有途徑、考核有依據、調度有方向。
吃透需求,做解決方案的提供者
智慧政務從來就不是簡單的技術開發,而是社會治理痛點整體解決方案和系統設計建設能力的集成。“陽光三務”平臺吃透省紀委監委化解群眾心結、解決基層“微腐敗”、凈化基層政治生態的核心需求,從四個方面發力提供定制化服務方案。
“三務”公開的范圍精準化。不同于其他信息發布平臺,遼寧省紀委監委在信息安全層面對“陽光三務”平臺有著更高的建設標準。黨務、村(居)務、財務公開的信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全面公開有可能造成村(社區)居民間的盲目攀比。因此,信息公開范圍要控制在各村之內。為實現本村村民只能看本村公開信息的功能,建行確定了打標簽的解決方案,由村委會、社區認定本村村民并批量導入,實現了“三務”公開范圍精準控制。
干部群眾的互動良性化。推進“三務”線上公開只是手段,目的是通過公開與群眾共享信息,贏得群眾信任??墒侨绻挥泄_沒有解答,群眾心中疑問就不會消除,甚至會產生更大的疑問。為在第一時間打消群眾疑問,建行設計開發了群眾反饋評價功能。但反饋信息是否公開,由哪一層干部來回復等問題,又成為設計關鍵。針對此類問題,建行走村入戶現場調研,最終確定群眾提問點對點提交至后臺管理員的模式,規避公開惡意評論帶來的輿情風險;干部回復層級明確為鄉鎮、街道,避免了村(社區)掩蓋問題的可能。
數據獲取的渠道便利化?!瓣柟馊齽铡逼脚_試點推廣以來,最常收到的需求就是各級管理者希望獲取本地區的推廣使用數據。面對基層的迫切需求,系統上線了報表統計和數據分析功能,為各級管理者提供數字化的管理工具,便于實時掌握本地區的工作進度。供管理者使用的大數據平臺既有“三務”發布數等數量指標,也有群眾滿意度等比率指標;既有折線圖展示發布量變化趨勢,也有問題反饋分類餅狀圖展示占比;既有反饋及時性的城市排名,也有用戶活躍度的熱點分布,描繪出“陽光三務”的推進全貌。
監督執紀的手段智能化。作為紀委監委的平臺,“陽光三務”離不開“監督”兩個字。建行利用科技手段,在數據中篩選問題、發現問題。系統設置超期未發布、回復群眾不及時、群眾反饋異常和用戶活躍異常四個預警模塊。當公開事項應發布未發布超過15天或超過5個工作日未回復群眾關切即觸發超期預警,杜絕了基層執行者工作中的懈怠。當活躍用戶月間波動達到20%即觸發波動預警,積極防范數據造假。除了上述常規預警,“陽光三務”還開發了異常預警,當群眾對某一發布事項反應強烈超過正常水平,可能涉及違規,預警提示將為紀委監委發掘案件線索提供支持,將原來的事后監督,轉變到事前、事中管理上來。
全力保障,做民生工程的護航者
“陽光三務”啟動時,正值遼寧新冠疫情暴發期,建行克服居家辦公等疫情帶來的不利因素,快速響應基層個性化需求,僅用時28天即實現平臺上線運行。在平臺試點運行期間,一周內操作員激增至1532人,“三務”信息僅3天即突破萬條,隨之而來的是如雪片般的優化建議。建行連夜逐條分析優化需求,研究開發方案,僅用時一周即完成全部43條需求優化。不同于部分互聯網公司只做技術開發的服務模式,建行著眼于做政府長期的合作伙伴,發揮網點渠道、人力資源、研修中心培訓等綜合優勢,發動各市縣區建行主動對接,提供“一攬子服務”。遼寧省分行還選拔了100多名“陽光三務”培訓講師,設計制作了標準版操作手冊、教學視頻,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隨時解答操作問題,“線上+線下”結合培訓1.1萬人次。
平臺建設是一項長期性、厚基礎的工作。“陽光三務”平臺的建成看似偶然,實則是厚積薄發、水到渠成。2019年,建行助力遼寧省開發了全省唯一經過國務院認證的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遼事通”App,注冊人數突破2100萬人,業務辦理量超19億筆,成為遼寧百姓手中的“百事通”。2022年年初,中共遼寧省委頒布《關于凈化基層政治生態的若干意見》,省紀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出臺一系列凈化基層政治生態“組合拳”,推進“三務”公開被列為“第一拳”。遼寧省紀委書記到鐵嶺市昌圖縣調研期間,現場觀看了昌圖縣堡力鎮小城子村利用建行“智慧村務”平臺開展村務公開的演示,對這種形式表示高度肯定,并提出要建設專屬于遼寧百姓的“三務”公開線上平臺。經過深入考察,憑借在“遼事通”建設中良好的合作基礎和“智慧村務”廣泛的功能契合,“陽光三務”承建在眾多競爭企業中毫無懸念地花落建行。
不同于衣食住行類的高頻生活場景,政務服務大多屬于低頻事項,政務平臺與用戶連接不夠緊密、活躍度不高,這也是智慧政務服務提效和場景創效的一大痛點?!瓣柟馊齽铡迸c群眾利益息息相關,天然高頻,通過與“三資”監管、“裕農通”等平臺相互引流形成良性互動,可以進一步完善基層治理生態圈,提升平臺經營活躍度,成為縱深推進智慧政務、促進“政務+金融”有機融合的一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