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鄉村振興;花椒;休閑農業;產業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795(2023)05-0152-04
DOI:10.19998/j.cnki.2095-1795.2023.05.027
0引言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按照陜西省教工委、省教育廳工作安排與寶雞市扶風縣結對幫扶,開展“雙百工程”,實施智力、教育、科技、人才、信息、文化、民生和志愿8大幫扶舉措,助力鄉村振興。自“雙百工程”啟動以來,學院進行了多層次、多領域幫扶工作,建立了花椒“產、學、研”基地,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本研究小組以此活動為契機,對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花椒種植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進行了深入調研。
花椒為蕓香科花椒屬落葉小喬木,萌蘗強,耐寒、耐旱、喜陽光,不耐澇,短期積水可致根部腐爛,但抗病能力強,病蟲害少。花椒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適宜溫暖濕潤、土層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種植。花椒全身是寶,椒果含水量少,易于儲存和運輸,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由于經濟結構的調整,花椒產業已成為很多山地區域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和支撐產業。
扶風縣法門鎮地處喬山旱腰帶,常年缺水,但這里的地貌特征屬于大紅袍花椒的優生區,近年來,該鎮種植花椒約462.07 hm2,初次掛果達93.33 hm2。花椒產業已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主要途徑。作為山地花椒的科研小組,曾多次赴種植區域和采摘銷售現場,指導花椒種植與管理技術、開展花椒銷售考察及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調研,結合當地經濟產業發展現狀,深入分析不足之處和原因,提出適宜當地花椒種植及產品開發、銷售等優化方案及措施,著力打造山地花椒生態產業示范園,實現當地鄉村振興。
1山地地形氣候條件及花椒種植狀況
山地氣候受山脈地理形勢、海拔高度、坡度和光照等因素影響,如山地坡向接受太陽輻射不同,會形成陽坡和陰坡,直接導致山地氣溫和氣流的差異性分布。扶風縣法門鎮全鎮總耕地6871.60 hm2,山林地占1466.67hm2,受自然條件影響,降雨量少,旱地、坡地較多,尤其冬春季節氣候干旱嚴重,坡地保水固土性不強,土壤養分會因降雨情況流失。因此需科學耕種,切忌過度經營,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影響花椒的生長結果。
考察調研發現扶風縣法門鎮地理適合花椒種植,可引進花椒樹苗,打造北部喬山花椒生態產業園,實現產業穩定,振興鄉村經濟發展。該地區自2017年引種種植花椒,建設大紅袍花椒種植園。2019年迎來了第1批花椒成熟采摘,花椒的種植與營銷已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當地政府也積極承辦了花椒采摘節,促進特色農產品與當地旅游協同發展,致力做優做強花椒產業,努力打造集生產、旅游采摘為一體的特色區域經濟,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2021年,扶風縣法門鎮花椒年產量約70萬kg,政府不斷壯大“花椒經濟”,2022年引導群眾再擴大種植200余hm2,實現農戶增收和致富的“雙贏”目標。扶風縣是全國質量好、效益高、產量大的優質花椒種植地之一,通過花椒營養成分分析發現,法門鎮花椒具有穗大粒多、籽粒飽滿、皮厚肉豐、色紅油重、味濃香辣、麻味醇厚、藥效成分多及精油含量高等特點,因此,當地花椒深受市場青睞。
2優化花椒種植管理
2.1合理灌溉,提高保濕集水技術
山地花椒耐旱,但開花結果期,水分是否充足直接影響花椒的結果率和椒果成熟的品質。然而法門鎮花椒的開花及結果初期,正值冬春干旱時節,需要保水滿足花椒正常生長。由于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灌溉不足在所難免,此時若能增加土壤自身的儲水及供水能力,是提高種植灌溉技術的關鍵所在。首先,改善土壤保濕技術,秋季可在樹盤處覆蓋大量干草,干草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腐爛后還可增加土壤肥力。其次,改進山地集水能力,盡可能以樹為中心,修改梯田,采用魚鱗狀整地,可將水匯集到樹根處。通過這兩種保濕集水技術改進,不僅有利于花椒結果枝條生長,還可保障花椒開花結果期的水分供應。
2.2優化施肥,把握施肥方法及時間要點
因特殊的地理環境條件,山地花椒在施肥時應注重“因地制宜、看樹施肥”的原則,可在早春開花結果前期主施氮、磷和鉀肥,增加樹體營養,提高葉片光合效能,促進花芽分化。在秋季適當追施氮、磷和鉀肥,延緩衰老,促進果實發育。一年兩季施肥不僅可起到穩花穩果、籽粒飽滿的目的,還可增加花椒產量,增加椒果的含油量,提升花椒品質,增強椒樹抗旱、抗寒、耐高溫和抗病的能力。針對新植株、幼年樹、結果樹,可按不同的植株類型適當增加追肥次數,進行合理施肥。
2.3重視病蟲害防治
法門鎮種植的花椒常見煤煙病、流膠病、銹病和紅蜘蛛等病蟲害,嚴重危害了花椒的產量和品質,甚至導致花椒樹死亡。
煤煙病是花椒樹常見病,影響花椒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造成減產甚至無產,嚴重可引起花椒樹枯死。該病主要是真菌寄生在蚜蟲的排泄物上所致,關鍵是要防治蚜蟲。可通過保持樹冠通風透光,及時防治害蟲,修剪病害枝條來進行預防。發病期可以用40%的樂果1500~2000倍溶液或50%的滅蚜凈4000倍溶液噴灑樹冠。
流膠病會在樹干處形成瘤狀突起,隨著病斑擴大,病體開裂溢出樹脂,引起樹干基部韌皮部壞死、腐爛,嚴重影響營養運輸,導致椒葉枯黃、枝干枯死。流膠病主要由天牛引發,一方面可通過冬季徹底清理椒園,刮除病斑,修剪病害枝干的方法來預防;另一方面加強管理,增強樹體抵抗力,及時噴施滅菌劑(敵百蟲)來殺滅花椒天牛。
銹病主要危害葉片,染病初期葉背面出現水漬狀褪色斑點,隨后擴大,呈黃褐色皰狀,后期引起葉片提早脫落,降低葉片光合作用,減少有機物積累,影響花椒的產量和品質,可以噴施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溶液,抑制皰狀物的出現。預防需做好田間管理,防止土壤板結,提高花椒樹身的抗病能力。
紅蜘蛛適宜的生存環境是高溫且雨水少的夏季,因此夏季大量的紅蜘蛛會對花椒的生長造成嚴重侵害,防治的措施主要是殺滅紅蜘蛛。一是噴灑化學藥劑阻斷紅蜘蛛的孵化生長,但此法的缺點會降低花椒品質,應謹慎使用;二是培養紅蜘蛛天敵對紅蜘蛛數量進行控制,缺點是所需時間較長。生產實踐中,可以將兩種方法結合,使用低毒的化學藥劑,減少藥物殘留,同時在花椒園內放置紅蜘蛛的天敵,以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3扶風縣旅游發展狀況
扶風縣屬旅游城市,主要景點有法門寺、法門寺博物館、周原遺址和周原博物館等,年接待游客200萬人次。課題組通過調查,依據寶雞市扶風縣地區旅游業發展現狀,結合花椒產業,為帶動花椒銷售與發展特色旅游項目開發提出可行性意見,以“旅游興鎮、花椒富民”為發展戰略,開發花椒采摘、花椒農產品深加工等特色農業資源。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扶風縣政府主動出擊、立足實際、發揮優勢,將韓城大紅袍花椒產業成功引入,建成了北部喬山萬畝花椒示范園。同時,借助電商、直播帶貨的優勢,進一步提升法門花椒的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將法門鎮花椒產業發展情況展示給更多的觀眾,讓更多的人了解法門鎮花椒,打造法門花椒主題觀光旅游優勢品牌。但是扶風縣的旅游發展還存在劣勢:一是在經濟水平、社會資源等多方因素影響下,法門鎮旅游區域化、產業化、規模化和專業化發展緩慢,特定的歷史文化領域容易引起旅游發展的單一性,限制了農業旅游發展;二是農業旅游產業規模偏小,產業基礎薄弱,集中度不高,農業旅游產品開發不足,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小。這些直接影響了該縣花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4花椒特色旅游農產品開發
依托寶雞市旅游發展資源,將花椒種植結合鄉村旅游開發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農業生態旅游發展中,瞄準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的方向,注重服務發展宗旨,不斷完善生態旅游、生態農業,依托法門寺為主導的文化旅游現狀,發展集生態農業、生態觀光、休閑度假、農業生產活動、農產品展銷和網絡銷售服務平臺等為一體的濃厚歷史文化旅游景區。
4.1舉辦花椒鄉村旅游采摘節
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已經舉辦了兩屆花椒采摘節,縣級主要領導和有關單位出席活動,來自各地的椒農、客商、村鎮干部共赴一場鄉村田園“收獲之旅”。活動主要依托寶雞市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人文旅游氛圍,圍繞“花椒種植、生產、銷售”的鄉村產業開發思路為主導,實現農民脫貧增收。每年8月舉辦花椒采摘節,不僅為當地椒農搭建廣闊的銷售平臺,而且對探索農業旅游結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進一步提高扶風法門花椒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當地農業發展和當地農民增收,為持續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
4.2開發以生態發展策略為基礎的特色產業
以花椒種植個體、收購企業、政府服務組織等各方面因素組成多功能、多層次的組織生態系統。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要具有接待服務區、花椒產業示范區、城鎮傳統功能提升區、花椒美食區及休閑度假區等分工明確的組織和集體,融合寶雞市周邊人文風景、傳統文化和宗教信仰等不同特色旅游亮點。花椒作物的培育種植、加工工藝發展、保健養生及藥用價值的開發,展示農業種植的發展。
4.3優化特色產業鏈
一是要提高花椒種植技術,研發、優化花椒品種,建立花椒科技示范園,包括種植苗圃、良種擴育基地,使花椒種植規模化,種植科學合理化,提高種植品質。二是采取“企業+政府+基地+農戶”的模式使花椒發展更具專業化和市場化。三是多方面深入開發花椒產品深加工,開發商業價值,如花椒籽油加工、花椒飲料食品和花椒醫藥保健品等。四是花椒食品的研發,如制作椒麻雞、椒麻皮蛋等產品。五是合理規劃生態旅游觀光路線,對花椒的種植、采摘、加工特色進行展示,依托花椒旅游節主體活動,帶動當地制造業、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六是通過電子商務等方式,持續做優做強本地特色品牌,讓花椒產業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
5結束語
鄉村特色農業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基于當地特色產業、各類人文經濟文化功能的綜合性發展,形成一個完整而良好的生態循環系統。發展中充分發揮區域及資源優勢,增強鄉村產業融合,將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與開發建設并重,提升特色農業旅游吸引力。通過對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花椒種植的實地調查,當地的氣候、地理等自然環境適宜花椒的種植生產,結合法門寺豐富的旅游資源,花椒種植業已和當地旅游資源結合起來,形成具有一體化結構,從生產、加工到旅游帶人消費的生態園已初步具有了一定功能,但發展依然存在部分薄弱之處。在今后的發展中,開發以花椒產業為核心的多產業鏈協同發展,形成具有農業與文化旅游結合發展特色的同時又可提供舒適的休閑旅游體驗。要著眼于旅游需求的個性化發展,充分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和旅游項目,推動產業之間深度融合,把握政策機遇,靈活運用各種配套措施,激發當地居民主體性,將扶風縣法門鎮花椒及產業發展培育為區域內的重要產業支柱,建成生態文明的宜居小鎮,實現產鎮一體、產城融合,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行業動態
農業農村部部署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
2023年5月10日,農業農村部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召開全國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推進會,開展大豆高產栽培和病蟲防控等技術培訓,觀摩“壟三”栽培、大壟密植、淺埋滴灌等高產技術示范,以及大豆高產品種和產品展示等現場,部署安排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2023年是啟動實施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的第1年,各地要深刻認識持續提升大豆產能和自給率的極端重要性,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把推技術、提單產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持續破解制約大豆單產提升的短板弱項。按照“摸清底數、抓住關鍵、強化支撐、量化目標”的要求,打造100個大豆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圍繞“良種、良法、良機、良制、良田”等關鍵要素,集約資源、集中力量、集成技術,確保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3年行動開好局起好步。
會議強調,各地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強化組織領導、示范引領、指導服務和宣傳引導等重點工作,遴選推介高油高產等品種,集成推廣大壟密植、使用生物菌劑、精準播種和分層施肥等關鍵技術,綜合用好項目資金、科技力量和專家團隊等多方力量,同向發力、一體推進,確保重點任務和關鍵技術落實落地,全力推動大豆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
(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http://www.agri.cn/V20/ZX/nyyw/202305/t20230511_7982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