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的各項部署中,“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居于重要位置。
當今,世界各國對于產業鏈供應鏈主導權的爭奪日趨激烈,面對國內外前所未有的風險與挑戰,長三角要深刻認識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緊迫性,理解推進產業體系現代化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是“選擇項”,而是關乎長期發展安全的“必選項”。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堅持系統觀念,推動形成不同部門、不同層級協同推進的良性局面。圍繞其應堅持的原則,本刊約請專家、學者撰文。要以實體經濟為重,陳建華、李蔭在《上海產業強市路徑研究》中指出,上海在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同時,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產業制高點,持續強化產業對城市競爭力的支撐,為其他地區產業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要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李晗的《數字經濟助推江蘇產業轉型升級對策研究》強調,產業數字化轉型需關注,短期強基礎與長期重規劃相協調、新產業與舊產業相協調、物理硬設備與制度軟環境相協調,為數字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新的視角。要堅持產業融合發展,汪濤、謝文武《科創金融助力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杭州實踐》一文,基于杭州科創金融助力產業發展的經驗,提出構建全周期產業金融服務體系,以此為基礎打造產業強市的核心競爭力,為推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提供了參照。要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錢喜中根植于無錫多年來實施產業強市戰略的成效,在《無錫縱深推進產業強市主導戰略路徑研究》中提出,應以現代化的產業體系為根本,持續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積極破解要素瓶頸制約,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