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有句名言,“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換言之,理論要轉化成強大的物質力量,必須掌握群眾,其中強調對人民群眾進行理論武裝的重要性。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方法論,即“六個必須堅持”,位列第一的就是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人民至上,要求之一就是要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把廣大人民群眾武裝起來,進而引領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
一、藝術化傳播的顯著優勢在于潤物細無聲
向人民群眾傳播馬克思主義,有兩種基本方式:直接傳播方式與間接傳播方式。直接傳播方式,就是通過理論宣傳對人民群眾傳播馬克思主義,直接告訴他們馬克思主義是什么,為誰服務,主張什么,強調怎么做。間接傳播方式,就是通過詩歌、小說、戲劇、電影、電視劇等藝術形式傳播馬克思主義,用優秀作品感染、感化人。在這兩種傳播方式中,間接傳播方式具有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特點。它讓嚴肅的理論變得有溫度,避免了“說教”式傳播可能導致的心理排斥,讓受眾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馬克思主義、親近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踐行馬克思主義。受眾一旦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通常就是堅定不移的。
電影《望道》就是一個藝術化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典型。它是一部以小視角展現大時代、思想上有意義、藝術上有價值的紅色題材傳記影片,以我國第一批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共產黨宣言》首部中文全譯本的翻譯者陳望道為核心人物,講述了陳望道為民族和國家尋道、望道、守道的一生。《望道》不僅將陳望道的革命生涯和“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等經典故事以電影獨有的藝術形式展現在銀幕上,真實還原了共產黨人在風雨飄搖的年代于縫隙之間尋找光明、篤定初心、堅守真理的英雄形象,而且完美詮釋了無數仁人志士堅守的“大道”的真正內涵,所呈現的內容和深意讓今天的觀眾與百年前救亡圖存、追望大道的青年人產生了情感共鳴。在《望道》中,陳望道不僅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還是一個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通過這個藝術形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溫暖地再現出來。影片以陳望道為核心,將其與摯友陳獨秀、妻子蔡慕暉,以及眾多親友、學生的故事娓娓道來,向觀眾展示了一群有志之士堅守真理與信仰的熱血故事。
二、藝術化傳播的關鍵環節是藝術形象塑造
文藝作品能夠通過不同藝術形象和藝術形式感染人,比如《平凡的世界》中與命運抗爭的孫少平、徐悲鴻筆下奔騰不歇的駿馬、《義勇軍進行曲》那奮進不止的旋律。傳記電影的創作目的是把觀眾心目中形象扁平的人物立體化、鮮活化,或者把觀眾腦海中記憶模糊的歷史事件,通過對人物、事件的重塑變得生動具體。同時,通過演員的演繹,給觀眾帶來情感沖擊和思想沖擊,讓觀眾更深刻地理解和思考人生的意義。
1920年春的一個夜晚,29歲的陳望道在浙江義烏分水塘村一間簡陋的柴房里正奮筆疾書,母親端來粽子與紅糖汁,囑咐他趁熱將粽子蘸著糖汁吃了。潛心翻譯的陳望道竟然蘸著硯臺里的墨汁,吃完一碗粽子。這是《望道》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個細節。他廢寢忘食翻譯的那本書,就是《共產黨宣言》。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陳望道對馬克思主義有著深刻的了解,同時精通日語,又懂英文,漢語功底也很出色,于是他成為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最佳人選。因首次進行《共產黨宣言》的翻譯,陳望道并沒有其他譯本可參考。在翻譯過程中,他字斟句酌,反復推敲,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花了比平時多五倍的功夫”。秉承著對馬克思主義的熱愛和信仰,1920年4月底,他終于完成《共產黨宣言》全書的翻譯。
“望道”,并不是陳望道的本名,他原名叫陳參一。“五四運動”爆發后,在日本留學的陳參一迫不及待地回到祖國。在浙江第一師范學校任教時,他主動改名“望道”,即探索、展望、尋找新的道德、法則和革命道路。他的兩個弟弟也跟隨他分別由“貫一”和“精一”改名為“伸道”和“致道”,弟弟隨之改名,說明思想引領價值得到初步展現。杭州“一師風潮”爆發,俞秀松、施存統、宣中華等一批進步學生勇敢聲援北京五四運動,表明“望道”開始深入人心。影片中的“望道”不僅僅是陳望道個人,更是那個年代和陳望道一樣堅守初心、守望信仰的一群人。
影片中有一位進步青年的代表人物楊阿龍也令人肅然起敬。當楊阿龍等待行刑,旁邊一排排同仁志士先后倒下時,他最后試圖和國民黨反動派交涉晚幾天行刑,只因希望看到即將出生的孩子。雖然有退黨反共的活命利誘,但他最終選擇捍衛共產主義信仰。楊阿龍的妻子林英后來將孩子托付給周公館,選擇加入紅軍,繼續丈夫未能完成的事業。當陳望道得知進步青年楊阿龍被行刑時,他沒有被白色恐怖嚇倒,而是繼續進行馬克思主義傳播。他收到子彈恐嚇信時仍然堅持開辦復旦大學新聞館,堅持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虛偽丑惡。中國共產黨人在面對大挫折、大災難時,并非比他人冷血無情,而是能對現實擁有清醒認識,克制自己的負面情緒,化悲憤為動力,繼續走在革命的道路上。
后來,陳望道病危,急需處方藥盤尼西林,但此藥屬于軍管藥品,難以尋到。陳望道之妻蔡慕暉萬般無奈之下求助戴季陶,但是戴季陶開出交換條件,要求其為國民黨反動派翻譯文件。一番糾結后,蔡慕暉無奈同意了。但是,當她完成戴季陶交給的兩份翻譯工作后發現第三份文件是對黨不利的謠言時,她立刻停止翻譯,不再向反動派請求給予盤尼西林。即使她深知這個決定可能直接導致丈夫死亡,但在看到對黨不利的謠言時,她決然放棄了最后的嘗試。丈夫的氣節和自身的正義立場驅使蔡慕暉在最為難和最糾結的時候,最終沒有屈服于戴季陶的威逼利誘,堅守了底線,堅守了信仰。在救治丈夫和出賣信仰之間,蔡慕暉毅然決然地回答:“我知道,我守護的那個人決不會為了活命而出賣自己的靈魂。”我們看到,一位革命者沒有因為反動勢力的藥品封鎖導致命懸一線而被反動勢力打倒。作為革命者的妻子,即使不能拯救自己的愛人也胸懷挑戰反動勢力的堅強意志和決斷。可見,信仰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是共產黨人走向勝利的精神保障。信仰的力量在于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幫助你鼓起前進的船帆;信仰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危險,也能召喚你鼓起生活的勇氣;信仰的偉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也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靈。信仰指引人生前進的方向,決定黨和國家事業的成敗。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群堅守信仰、心懷愛黨之心的望道、循道、守道者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才挽救了國家命運。
影片中的另一個影像化表達也深得人心。一名青年在街頭和國民黨軍警發生沖突后負傷,青年在躲避追殺途中進入了籌建中的新聞館。當國民黨追查這名共產黨員學生到復旦大學新聞館外,陳望道先生在門外擋住了無數桿國民黨軍警的槍。而屋內的學生為了保護青年黨員,每個學生都將自己的左臂刺傷。隨著陳望道先生身后的門打開,軍警被眼前一幕震驚:所有人都高舉流著鮮血的左臂。廣大學生如此掩護共產黨員學生,因為陳望道早已在學生們心里埋下了共產主義的種子。在這一刻,這顆種子不但生根發芽而且開花結果。這是共產主義的科學性以及黨員堅持群眾路線的成果。
諸如此類的鏡頭還有很多,無一不充滿藝術感染力,令人熱血沸騰。在中國黎明前最黑暗的歷史時期,正是陳望道和無數望道者不惜以身為炬,驅走黑暗,才燃起和點亮啟迪國人思想的真理之光。影片的主要敘事人物是陳望道,但影片對其他人物的描寫也非常豐滿,尤其是楊阿龍犧牲的片斷。作為一個純粹、積極、理想主義愛國青年,他接受共產主義,但在受到反革命的殘酷攻擊和犧牲時卻看不到自己的孩子。電影特意選取了中國最黑暗的歷史時期,在看不到“光”的時代,在雜亂無章的生活中,在有些人的退縮或墮落中,讓我們意識到陳望道在黑暗中繼續追求光明的價值。在那個覺醒的時代,探尋真理之光,尋找救國之路是社會潮流,也是有抱負的年輕人的自覺追求。
《望道》是一場相隔百年的青春對話。電影在復旦大學開機,在拍攝過程中從十幾所高校募集了上百名群眾演員,由學生來演“百年前的自己”,也借此機會讓他們深入了解黨史,了解100年前那群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為了尋找國家的出路上下求索的歷程。走過千山萬水,仍懷赤子之心,站在第二個百年的偉大歷史節點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今天的年輕人同樣任重道遠,更須揚鞭策馬,砥礪前行。
三、藝術化傳播的基石是讓有信仰的人傳播信仰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望道》的創作緣起于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6月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全體同志的回信。信中的“心有所信,方能行遠”,成為電影的主題。片名《望道》,源自陳望道先生之名,“守望信仰大道”。影片由侯詠執導。僅僅《共產黨宣言》,侯詠就研讀了20多遍。深入研究之后他覺得陳望道是一個應該被大眾熟知的人,在他身上所呈現的“尋道”“望道”“守道”歷程,既是一個世紀前一代青年追求人生理想和信念的縮影,也能使今天的年輕人從百年前的故事中感受到什么是信仰的力量。
侯詠巧妙結合客觀歷史事實和電影的藝術效果,將人物的命運、起伏的心態和不屈的意志同無比動蕩的年代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凸顯了陳望道堅守信仰的高尚品格。在陳望道的形象塑造方面,影片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著重體現陳望道當時所面對的嚴峻挑戰和困境,進一步展現陳望道鋼鐵般的意志,極大豐富了角色和故事內容的層次感。
影片由胡軍、劉燁、奚美娟等著名演員和藝術家演繹,藝術張力得到了充分展現。在拍攝《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出版等環節時,胡軍表現出陳獨秀的領導人風范,劉燁表現出陳望道內斂穩健的性格和熟諳中西的學識。為演好陳望道,劉燁曾去《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和復旦大學校史館參觀學習。參觀學習時被一張陳望道先生在重慶重建新聞館的照片深深震撼,“照片里望道先生穿著深色長衫,瘦到兩頰深陷,可以想象他當時多么心力交瘁”。為了從外形上更接近陳望道,劉燁給自己定下目標,每隔一兩天要跑至少5公里。身高一米八七的他進組時有163斤,等拍到新聞館的戲時只有146斤。拍攝柴房中望道先生廢寢忘食翻譯《共產黨宣言》而渾然不知把墨汁當成了紅糖的戲份時,為把史實演得更真實,劉燁用真墨汁蘸棕子吃,結果劉燁蘸著真墨汁吃了23個粽子。劉燁笑言,“拍完漱了一下午的嘴,跟人說話還有墨水味兒”。雖然電影篇幅中時空短小,奚美娟也極力展現出了陳望道母親的慈母形象和大家風范。這些藝術形象的充分展現,極大地提升了電影《望道》的藝術品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真理進行藝術化傳播,其基石是我們的藝術家們對馬克思主義要有堅定的信仰,讓馬克思主義成為其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古今中外的藝術發展史表明,藝術家們在講述藝術故事時,往往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融入其中,在塑造藝術形象時,往往就是塑造自己的價值觀念。所以,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藝術領域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必須加強黨對文化藝術工作的領導,文藝家必須認真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這是對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的貫徹和繼承,也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來發展繁榮文化藝術事業的重要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