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冷言成
(中國電建集團海外投資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對于火電廠工程項目來說,設備的采購費用大約占項目總投資的50%以上。從工程質量而言,設備是一個建設項目成功與失敗的核心。海外疫情蔓延,海外火電基建項目的設備管理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如何在疫情常態化的形勢下,構建海外火電基建項目設備管理體系,是非常值得探討的。
這就要求在設計、采購、監造環節對質量的把控更嚴格,尤其采用非國標的設備。加強合同管理嚴把物資設備驗收關。重點加強設備監造的管理,審查監造要點,監督制造廠及外包廠質保體系的運作的有效性。
其中包括包裝材料、包裝方式、包裝標志、包裝檢驗檢疫。設備的包裝還應符合項目屬地有關的法律、法規、標準等;采取相應的措施,針對不同火電設備選用符合它的包裝材料和包裝方式、明確的包裝圖文說明,選用經驗豐富的包裝隊伍,派專人在工廠驗貨和港口驗貨過程中檢驗包裝,使用符合運輸要求、便于裝卸和保證貨物安全的運輸包裝。
需要準確按照要求填寫設備出口報關單據(包括商業發票、裝箱清單等),不得瞞報、重復申請等;向貿促會申報原產地申請表等基礎工作。清關單證需要對應當地的年度項目免檢清單內容。嚴格管理報關單證,格式需要統一,報關、報檢程序規范,使用準確的海關商品代碼歸類和監管條件,同時做到單單相符,環環相扣。
海運對金屬的腐蝕因素大體上為高鹽霧環境,高濕度環境,高溫差環境,以上3點是金屬防銹中最苛刻的條件,針對3種環境,對應的防銹包裝的特點應為有較高的阻隔性,密封環境內較低的濕度,防銹產品要給到金屬制品的每個部位,這樣才可以達到較長的海運防銹期。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電力設備管理面臨著進口設備制造周期長、項目執行難度加大、人工成本上升、項目建設周期拉長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人員、設備采購、原料供應、物流運輸、海外現場施工等全產業鏈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設備開標各地的供應商集中到開標會議室集中開標,評標專家以及談技術協議和合同的人員也是來自各地,人員復雜且聚集。
受疫情影響,高中風險地區的原材料供應延遲,進口材料供應周期延長,同時,部分原材料如銅、鋼材等價格出現上漲,加大了項目的執行和成本控制帶來了難度。
設備生產制造廠根據各地的疫情管理規定不同給設備監造人員的工作帶來很大難度,很難開展駐廠監造和巡視工作。
由于海外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當地海關的設備清關效率越發低下,甚至有些港口存在罷工的風險。
設備清關后,需要當地人員把設備運輸到項目現場后,進行驗貨、入庫,當地人員與項目人員密切接觸的風險。
以中國電建設備物資集中采購平臺的應用為例,采取“全流程”招投標,潛在投標方以“在線投標”方式進行參與設備的招投標,用CA進行電子版投標的文件的加密解密,手機掃碼app和電子鑰匙均可辦理CA,解決了供應商異地投標的問題。評標專家通過“評標工具”小程序,進去平臺的評標大廳,實現異地評標。通過“騰訊會議室”的應用,實現了線上談技術協議和合同的工作。
針對已采購設備的進口部件,與設備制造商提前確定進口部件的交貨期,制定合理的提前量,滿足交貨期要求;梳理未采購的設備中的進口部件,了解進口部件交貨情況,同時積極尋找可替代的優質國產部件,經過調研,制定備用方案。
基于AR智能攝像頭或智能眼鏡為核心的遠程專家指導和標準作業平臺,在設備監造中主要應用為遠程協作和過程記錄。
遠程協作:通過智能眼鏡將第一視角音視頻分享給遠程專家,同時,獲取遠程用戶的語音、文檔、AR標記等信息,真正做到無須親臨現場也能輕松完成指導驗收觀摩等任務。
過程記錄:專為監造工作設計研發的第一視角交互解決方案,通過第一視角過程記錄,幫助監造人員監管到末梢,作業全程可追溯,真正解決作業場景中記錄難、取證難、效率低下的核心痛點,實現安全、環保等合規性的智能監管。
所有清關單據都提前準備好,必須做到單證一致。了解進出口貨物證書和單證的動態、簽發和放貨的時間,提高各個環節的精準性。
施工現場卸貨區域功能進行重新優化,貨代提前進場進行隔離,設備到場后,由當地運輸隊伍卸貨到指定地點后撤離,然后,由現場設備代保管人員進行驗貨,最大程度上避免雙方人員進行密切接觸,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1)智能物流體系的應用。通過與承運商物流監控系統集成,借助智能化傳感技術,實現物流狀態的跟蹤監控,結合實時反饋的物流信息,支持配送方案的調優。
(2)遠程協助系統的應用。結合現場設備管理模式,以遠程協助為基礎,結合具體工作作業,將作業指導書分時、分步驟推送到遠程協助系統中進行顯示或播報,作業人員將根據相應指示或指導進行現場作業。作業人員可對各步驟作業過程進行實時視頻記錄,并通過語音、手勢、掃碼二維碼等交互手段,獲取輔助信息。
(3)遠程專家系統的應用。在疫情背景下,隨時對地的呼叫專家支持,通過語音、視頻、AR標記、通信等立體化溝通,保證了一線員工第一時間獲得專家支持,快速定位問題,避免了現場人員的交叉聚集,實現了非接觸式工作模式;同時,同步傳遞工作信息,提升了現場設備缺陷處理的準確性,使設備管理變得更加高效、精準、便捷。
(1)加強設備策劃風險管控。了解項目屬地的政策法規、審批手續、宗教、人文以及當地風俗習慣;熟悉項目屬地的外貿政策、海關規定、進口關稅政策,免稅政策,積極尋求稅負轉嫁;了解項目屬地海關監管條件的特殊規定,以及限制或禁止進口的貨物種類。深入研究項目屬地對火電設備進口的法律規定或限制。需準確掌握當地生產要素市場的基本情況,對主材、輔材、周轉材料、小型機具等進行市場調查,掌握其資源狀況、價格、供應能力等情況。
(2)加強設備采購風險管控。鑒于海外疫情嚴重,加上火電項目屬于設計工作和設備采購工作同時進行、互相制約,并且設備采購周期較長的特點,這就要求采購單位提前做火電設備的分標規劃方案,編制符合需求的采購計劃并加強計劃管理,盡早確定設備供應廠商、生產周期、集港時間、到場時間,確保滿足現場施工需求。現場設備的安裝單位定期向國內采購單位反饋設備的質量和數量、工代服務和履約情況等信息。通過日常對供應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匯總,定期組織相關部門開展供應商的信用評價工作,建立合格物資設備供應商庫。要求現場物資人員嚴把驗收關,設置專人對合同進行管理,按照合同要求,對到達現場的設備從外觀包裝、質量、數量、產品合格證、質量證明文件等進行逐一查驗。
(3)加強設備國際物流風險管控。最好經過實際踏勘后編制國際物流策劃和運輸方案的工作。詳細了解項目航線基本情況、運輸疑難點,編制和優化與集港、發運、清關、轉運等環節配套的最佳運輸方案,規避國際運輸風險。選擇經驗豐富、報價合理、業績良好的國際物流商承運。合理選擇設備的運輸方式,根據設備的特點選擇集裝箱船、散貨船、滾裝船等,嚴格控制國際物流運輸成本。
新冠疫情常態化下,海外項目設備管理難度增加,只有從設備管理的各個環節開展優化工作,同時,結合新技術、新平臺,減少人員接觸環節,提升整個設備管理體系的效率,發展新模式,才能夠從容抵抗遇到的各種風險,海外項目才能為公司創造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并加快培育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
隨著管理信息化、生產數字化的發展,火電設備管理的智能化平臺也必將建立和逐步完善,設備管理將有多種發展方向及多種技術融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采用物聯網技術,完善設備檢測系統,搭建智能設備平臺,實現工業設備遠程監測診斷。
(2)基于工業互聯網技術,采用Lora+WIFI進行數據傳輸,覆蓋半徑200m,現場無須拉線布線。
(3)支持振動、溫度、濕度、位移、噪音、燃氣、水浸、探傷等數據的實時采集,以診斷專家系統為基礎,建立設備診斷系統。通過以上技術的應用,構建全過程、全覆蓋、全壽命的數字化設備管理體系,使每臺設備健康狀態可觀測、可調節、可管控,夯實筑牢設備本質安全基礎,進一步推動設備維護工作由預防性向預測性轉變,優化設備管理資源配置,提升設備資源利用效率,最終實現設備的狀態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