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攀,郝 亮,成 雨,楊蓓蓓,魏 勇,夏振紅,于守君
1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a.肝膽胰腺外科微創中心,b.肝膽胰脾外科,c.超聲醫學科,山東煙臺 264100;2濱州醫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其最主要的病因為膽結石引起的繼發性胰管梗阻;同樣,大量飲酒、高脂血癥、磺胺等藥物及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也可導致AP。據統計,AP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2],其原因可能與生活習慣的改變、診斷標準的不斷改進有關。有研究[3]指出,如果不對胰腺疾病及其后遺癥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胰腺炎的負擔將進一步加重。因此,早期發現并積極干預至關重要。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及相關理念的發展,AP的治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現就超聲在AP的診治進展進行概述,以期為臨床管理AP提供幫助。
AP是指由各種原因導致胰酶異常激活而引起的炎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礙。根據2012年《亞特蘭大分類標準》[4]和《急性胰腺炎急診診斷及治療專家共識(2021)》[5],AP的診斷至少需滿足以下3個標準中的2個:(1)持續性上腹部疼痛;(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濃度>3倍正常值上限;(3)典型的腹部影像學表現。因不同嚴重程度AP的治療方案不同,故其分型極為重要,《亞特蘭大分類標準》[4]和《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9年,沈陽)》[6]將其分為輕癥、中重癥和重癥,其中伴有一過性的器官衰竭(<48 h)或伴有局部(全身)并發癥者為中重癥AP,而伴有持續性(>48 h)的器官功能衰竭者為重癥AP。
眾所周知,當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濃度>3倍正常值上限時,臨床就會考慮AP。雖然淀粉酶的靈敏度較高,但其假陽性也很高[7],而且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相關,當胰腺嚴重壞死時,二者水平可能不會增高。此外,急性膽囊炎、腸梗阻、胃腸道穿孔等疾病也可導致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的升高。因此,還需其他檢查來進一步證實。美國放射學會急性胰腺炎適宜性標準指南[8]認為,早期病程中,超聲通常是唯一的適宜性檢查方式。有學者[9]研究發現,US和CT在診斷準確率上無明顯差異,但US對膽結石、胰管擴張更為敏感。胰腺屬于腹膜后器官,而且受腹部脂肪、氣體的影響,成像質量較差,降低US對AP的診斷準確率;而CT受層厚、容積效應影響,對微小的病灶及胰管輕度擴張的診斷準確性較低。因此,兩種檢查應互為補充,以提高AP的準確率。
隨著病情發展,AP可進展為重癥AP,其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高。以往多采取手術治療重癥胰腺炎,但早期外科手術可能會增加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風險,導致病死率進一步增高。而且,隨著微創技術和損傷控制理念的進一步發展,使得US引導下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在重癥AP的應用日漸廣泛。研究[10-11]表明,PCD能有效控制重癥AP的發展,明顯改善預后,并且大管徑引流管的療效更優。這可能與PCD將大量炎性介質、代謝物排除體外,從而改善胰腺微循環和促進腸道功能恢復有關。但上述研究多在病程后期進行,對于早期行PCD是否有效及PCD的時機尚飽受爭議。有觀點[12]認為早期進行任何侵入性操作都可增加感染的風險,最終導致病死率增加;也有學者認為積聚物中含有大量的炎癥因子,如不及時清除,將導致更嚴重的后果。而且受積聚部位的影響,PCD對胰體周圍、腹膜后等處的積聚物具有良好的效果,對于胰頭、胰頸附近聚集物的療效較差。因此,早期PCD的安全性與療效需要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證實。
常規US能對胰腺的形態、回聲等進行甄別,但對胰腺實質的微細血流灌注及胰腺實質微小壞死不敏感,對AP的診斷以及嚴重程度的評估具有局限性。目前,增強CT作為AP診斷的金標準,但其輻射性及造影劑具有肝、腎毒性,尚不能完全滿足臨床需求。并且在早期的動物研究[13]中發現,CT造影劑可能通過損害胰腺微循環導致疾病進一步加重。CEUS是通過外周靜脈注入微泡造影劑,其主要通過呼吸系統排出體外,無腎毒性,可實時、動態的觀察胰腺及周圍的組織而被廣泛應用。為評估CEUS在AP嚴重程度的準確性,Lu等[14]以增強CT為金標準分析后得出,CEUS對胰腺壞死的敏感度及準確度分別為90%和94%,對重癥胰腺炎的敏感度及準確度分別為97%和94%。同樣,一項Meta分析表明[15],CEUS對評估AP的嚴重程度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異度。近年來,微創介入治療越來越得到臨床的認可,CEUS能精確的顯示胰腺壞死的位置與范圍,并能優化穿刺路徑,進而降低相關并發癥。但易受腹腔氣體的干擾,并且其檢查時間相對較長,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超聲彈性成像是一種新穎的成像方式,其主要用于評估組織的硬度,可分為剪切波彈性成像與應變式彈性成像,已經廣泛用于甲狀腺、肝臟等疾病[16-18]。也有研究[19-20]證實彈性成像技術在AP的診斷中發揮重大作用,在入院時的診斷效能優于US和增強CT。Sezgin等[16]的研究發現,AP患者胰腺的硬度值顯著高于正常胰腺,隨著臨床癥狀的緩解,硬度值逐漸降低,但仍長期保持較高水平。鑒于AP可進一步進展為重癥胰腺炎并伴發諸多并發癥,能早期預測并發癥及預后是指導治療的關鍵。Durmaz等[19]的研究發現,剪切波速度對AP的并發癥及病死率沒有預測價值。同樣,Kaya等[20]的研究指出,剪切波速度的截斷值為1.63 m/s時,AP的診斷敏感度為100%,特異度為98%,但對于預測AP的臨床進程沒有價值。此外,Suzuki等[21]研究發現,剪切波彈性成像能有效的診斷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并能評估短期的療效。雖然彈性成像能有效的輔助診斷AP,但其穩定性較差、主觀性強,而且AP硬度值的截斷值尚未達成共識,以及胰腺纖維化和脂肪變性均能使其硬度值增加[22],因此,彈性成像在AP診斷與預后的價值仍需前瞻性研究證實。
EUS最顯著的特征是US檢查技術與內鏡相結合,通過消化道對腹腔內的器官進行近距離、實時顯像,并且不受腹腔氣體以及腹壁脂肪厚度的影響。膽石癥是AP的主要病因,CT對于微小的透射結石、胰膽管結構變異等病因顯示不滿意,而EUS在AP患者的病因診斷具有重要作用[23]。此外,EUS在特發性AP中也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24-25]。
AP中,約20%可進展為重癥胰腺炎,其病死率高達30%[26]。因此,對其進行有效的干預至關重要。近年來,在精準醫療及微創治療的背景下,EUS引導下引流(EUS-guided drainage,EUS-D)及壞死組織清創的應用廣泛。最近的一項研究[27]表明,與PCD相比,EUS-D的不良事件、再干預和復發率更低,其中臨床成功率高達92.1%。同樣,EUS也能用于胰腺假性囊腫的引流。一項單中心的研究[28]發現,EUS引導下的塑料支架置入引流的技術成功率為100%,臨床成功率為91%。而另一項多中心的回顧性研究[29]發現,金屬支架的臨床成功率高于塑料支架,且并發癥更低,但兩者的引流效果及支架取出時機仍需進一步探索。雖然EUS在AP的應用價值得到證實,但由于EUS費用昂貴,并且對操作醫師的要求較高,在基層醫院難以廣泛推廣,期待隨著技術的革新,EUS能更好服務于臨床,以進一步優化AP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雖然US受腹腔氣體、衰減等的影響,但在AP的診斷與治療中發揮重大作用;US具有無創、快捷等優勢,可作為AP的初步診斷及隨訪的首選檢查方式,其中PCD不僅能進行治療,又能作為后期微創手術或內鏡下壞死組織切除術的橋梁,但其引流時機值得進一步考證。CEUS對微細血流及輕微壞死敏感,可作為常規US的補充診斷手段。而彈性成像及EUS在特發性AP有獨到的優勢。相信隨著技術發展,US在AP的診治中將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劉攀負責課題設計及論文撰寫;郝亮、成雨、楊蓓蓓、魏勇、夏振紅參與論文查閱及修改論文;于守君負責擬定寫作思路,指導撰寫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