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妮
(山西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消防救援大隊,山西 晉城 048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城市化規模不斷擴大,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增加了城市生活空間的需求,高層建筑受到了大部分人們的青睞,但是產生了消防安全隱患多的問題,這給我國消防安全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嚴重的干擾。因此,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保證居民生活安全、為現代化建設帶來動力,我們要重視高層建筑所帶來的消防安全隱患。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問題已成為消防部門密切關注的重點問題,消防部門必須加強高層建筑火災預防研究。
高層建筑通常都有電梯井、排氣管道等井道。在高層建筑發生火災的情況下,會導致“煙囪效應”,火災中從上到下垂直下落的煙霧會產生快速效應,造成火勢迅速擴散。
高層建筑是結構化的、多樣化的、智能化的,隨處可見不同的電氣照明系統,都有裝飾線路和電網連接,數據系統強大但容易斷電、漏電。短路后,火災會迅速蔓延。而且高層建筑中的大部分建筑材料易燃,火災發生后火勢會因此迅速擴大,造成大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有毒氣體威脅人們安全。
在高層建筑發生火災的情況下,氣體在高層建筑內的流入對高層建筑火災的擴大有著嚴重的影響。高層建筑的高度上升后,建筑燃燒時需要的氧氣供應逐漸增加,建筑物燃燒速度越來越快,蔓延速度過快使救援工作復雜化,并導致相當大的損失。
如果發生高層火災,則需要樓梯進行有效疏散。如果該區域不支持阻止煙霧,那么煙霧將擴散到樓道里,危及人口疏散,并對人們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這主要是因為煙很快就與人體血液中的紅細胞結合,人會變得極度缺氧。在高層建筑火災面前,疏散緩慢,很容易導致嚴重事故的發生。
現階段,高層建筑的功能和特殊用途復雜,在這些高層建筑的基礎上會建造額外的附帶低層。如果發生火災,消防車輛難以到達并會耽誤了消防工作。更重要的是,消防隊使用的人工消防設備不足以撲滅高層建筑,高層建筑上的消防設備不夠完善,嚴重阻礙了消防隊的工作。此外,許多滅火裝置無法到達一些高層建筑的頂層。發達國家會使用直升機進行高層建筑滅火,因為消防隊員使用普通滅火器爬上10層樓已經非常的疲憊,而當展開滅火救援時,消防隊員疲勞程度要比普通滅火時高出2倍。因此,高層建筑的滅火不能簡單依靠消防隊。
設施有限,救援服務困難。當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消防隊使用的各種設備都無法到達火場。如果發生嚴重火災,建筑物內的供水不足,必須配備消防隊設備,如果著火樓層太高,那么就要有一段很長的線路進行拉引水管,由于受到水管材質的制約,會影響供水量的充沛。同時,消防部隊配備的舉高車因為自身能力的制約,也不能符合高層建筑的需要,并且太大的舉高車受到自身巨大的外型限制,在建筑復雜的路段,常常不能自由移動,有時甚至沒法接近火災現場。高層建筑結構功能強大且種類繁多,同時智能化水平高,各類電氣設施較密集,可燃燒的介質很多,如果平常管理不善,極易引發火災。尤其是一些公用的高層建筑,由于它里面的設施以及人員相對密集,引發火災的因素很多,從而增加了建筑出現火災的可能性。并且高層建筑中職員停留的位置較為松散,無形中增大了人員疏散的難度。
火勢激烈,煙霧延伸迅速。萬一引發火災事故,煙霧肯定會迅速延伸到疏散樓梯間內,大大增加了疏散和撲救的難度。樓層高,疏散難度大。高層建筑高且層數多,垂直距離常常比普通建筑要長很多,再加上一些建筑的疏散種類多元化,結構復雜,人們如果僅憑借步行從消防樓梯撤離,極為不便。然而,一旦引發火災,樓梯成為人們撤離的途徑之一,其中撤離的方向一般和煙霧延伸的方向是相對的,如果防護不妥就會使煙霧進入到樓道,這樣就增大了撤離的難度,進而使人們還沒疏散撤離就處于煙霧的包圍之中。人數多、撤離路徑少。高層建筑中的人員一般很多,但是建筑修建的電梯和消防樓梯不能完全匹配。萬一出現火災事故,電梯會被停止使用,所以,利用高層建筑自身的撤離通道很難在短時間內將人們轉到安全地帶,而且火災現場的危險使人的心里產生焦慮,也嚴重影響了疏散的速率。
為了充分保證高層建筑的快速救援行動,需要進行科學的指揮,以確保消防員進入指定的救援崗位。各級消防救援隊指揮人員首先要有良好的分析能力,明確消防作戰戰術和基本任務,通過現場調度,準確地將戰術任務傳達給相關前線消防隊響應人員,使他們能夠了解并有效避免撲救混亂的現象以及錯失最佳救援戰機。為確保現場人員的安全,需要進行必要的破碎作業。進行排煙必須在所有類型的設備上打開,同時必須打開用戶的窗口。必須注意的是,不能打開防火層和上下窗戶,以防止火勢加速。
時間就是生命,速度就是保證,只有全面提高救援響應率,才能保證最佳救援時間。為了充分認識火災的危害性和施工現場的復雜性,高層建筑發生火災后,盡可能縮短滅火設備所使用的時間,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果,保證救援設備的質量。科學的火災救援計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消防救援計劃不能完全相同或復制。需要對位置進行良好的分析,根據位置、滅火救援的類型分布到高層建筑消防樓層的高度,以現有設備完成滅火救援計劃或許有些復雜,有必要引入新的消防車來實現更好更快的救援。
撲救高層建筑的火災是一項復雜的任務,需要良好的組織和分配工作。第一,遵循“室內外結合,以內為重”的部署,引入全新概念,做好內攻設計,合理設計時間和路線,避免其他事故,做好現場調研,規劃撤退路線和進入火場人員的安全。第二,內攻近戰是最有效的,控制和封鎖火力需要配合良好。在正常情況下,當風力適中時,高層建筑的單層火災會迅速蔓延。這個時候,有必要配備一個消防栓來封閉堵塞物,同時加上外部的舉高車噴射,以更好地控制火勢蔓延到上層建筑,防止危及到上層建筑的安全。
隨著技術的創新,大量新型消防設施得到應用。為了根據消防能力充分利用專用消防救援設備,消防救援隊需要加強日常維護以保證專用設備的良好狀態,這才能夠在建筑發生火災時,設備可以正常運行。
日常消防和救援團隊的實踐訓練和培訓,需要進一步加強實戰,不斷提高團隊和個人的技術經驗。一是與大學合作,搞好實踐。定期進行測試以達到良好狀態。二是掌握先進滅火設備的操作培訓,提高全體消防人員的技能。三是在高溫環境下進行體能測試,以保護身體在進攻的時候可以免受攻擊。
逃生路線是生命線,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路線的設計應方便高層居民盡快逃離火災現場,路線的中央控制是最重要的一點,消防組織必須打開相對安全穩定的火災通道,根據火災情況,確保救援順利展開,并縮短救援時間。救援人員進入火場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一條好的路線。使用對講系統通知外部人員該逃生路線上的消防集中情況,確保該路線安全穩定。
總之,隨著建筑業持續發展,高層建筑的數量和體量繼續增長。無論是在施工建造還是高層建筑工程的投入使用過程中,一旦發生火災,都會面臨水問題、火災隱患、火災發生面積大和區域難以疏散的各種難題,使滅火救援更加困難。針對高層建筑火災,需要有科學和詳細的救援方案,加強高層建筑火災預防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整體火災救援能力,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并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