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國
(甘肅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30)
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在近幾年來發展迅速,但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卻落后很多,這就導致住宅類建筑的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都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粗放式的管理模式造成了項目管理的效率和經濟效益難以提升,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低效率的后果,項目管理急需一種更加科學合理的集約化的管理模式來適應當今的市場環境,精益建造理論便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經過大量實踐后發現,精益建造理論顯示出了很多的優點,它可以快速響應,憑借高效的運轉和靈活方便的特點受到很多管理者的喜愛。
精益建造理論在我國的住宅項目管理中還沒有得到全面的普及,目前國內的建筑項目普遍采用的都是傳統的施工工藝,即“三階段”施工工藝,第一階段是做好準備工作、進行圖紙設計,然后再去現場進行勘探,最后再對施工圖紙進行編制。第二階段是對施工進行初步的組織與部署,其中包括了平面的規劃、平整場地、鋪裝路面、堆放材料以及設置臨時設施等。第三個階段是交接各道工序,進行安裝,最后由業主來進行驗收。工程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工期緊、人員緊、任務重的問題,同時受季節的影響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對工程進行質量的控制,保證進度順利進行,從而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綜合效益,實行精益建造的理論是很有必要的。從上述所言可以發現,精益建造理論是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精細化的生產作為基本理念的,使企業的資源配置通過優化流程達到最優,進而使得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充分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最終使得工程項目能夠順利地竣工。以下將對精益建造管理核心和原則進行論述。
精益建造理論的管理核心分為4個方面,分別是高效率、零庫存、低成本和嚴分析。首先是高效率,指的是在單位時間內,資源供給量都充足的時候,完成工作所花費的時間最短,或者是完成同樣的工作所消耗的資源最少,這都算是高效率。其次是零庫存,即通過運用典型的準時制管理模式對每一道工序進行分解和調配,確保每一道工序都能和下一道工序實現有效銜接,從而保證生產程序正常運行,實現零庫存。再次是低成本,它指的是在高效率和零庫存的基礎上,即通過消耗最少的資源或花費最少的時間來完成生產流程,從而將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圍內。最后是嚴分析,精益建造理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通過嚴密的分析發現和找到有效的管理方式,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管理。
精益建造理論的管理原則包括了5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生產拉式化,它與推式生產有著很大的區別,與傳統的管理思想完全不同,傳統的思想強調的是本節點的工作內容為下一個節點提供引導,注重的是每一個節點必須生產什么,而拉式化生產則是一種倒排式的生產管理模式,它注重的是最終生產的結果,將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作為最終的目標,而不是對每個節點必須生產什么進行規定。其次是生產均衡化,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從開始、實施到最后的結束,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時間上的中斷,因此才會有維修和返工的進行。生產均衡化指的是對工序進行科學合理地安排,保證生產從開始到結束時都不會出現中途暫停或意外中斷的情況,使生產過程均衡平穩地結束,在結束后也不會去維修和返工。再次是質量穩定化,這指的是在生產過程中,每一道工序的進行都要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確保每一個過程都符合規范,保證每一個環節的質量都符合規定,盡量減少因人為因素或不確定因素造成的對質量的影響。然后是工作標準化,這指的是工作的每一道程序都要采用標準的施工流程和方式,其中工作方式需要由專人進行設定,除此之外還要對其他的輔助因素進行標準的測定。最后是成本最優化,簡而言之就是在保證工期和質量達標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減少成本支出,減少的成本包括因浪費造成的成本支出和通過優化可以節約的成本,在成本最優化的過程中,這兩部分的實施力度也有所不同,對于浪費導致的成本支出可以通過嚴格控制浪費現象的發生來達到減少成本的目的,而后一部分則是可以通過優化的方式來進行成本的節省。
精益建造中的計劃管理指的是計劃具有周密性和前瞻性,精益建造理論要求在制定計劃時必須考慮現場物料的供給與需求情況,對計劃的排布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去看待。準時生產是精益建造計劃管理經常使用的方法,它強調的是上一道工序在進入下一道工序的過程中要迅速,減少或消除因不必要的等待而造成的時間浪費。對于住宅項目管理,除了需要考慮每部分工程的銜接之外,還應該考慮工序的開始、結束以及持續的時間,關注上一道工序結束的時間和下一道工序開始的時間,使自由時差盡可能縮短。比如在住宅建造的過程中,第一步應該是打地基,這是建造住宅的基礎,而在打地基之前不要對所需的物料進行詳細和周密的計算,保證在使用時有充足的物料。否則,在打地基的過程中如果材料短缺,那么下一道工序的進行也會受到影響,甚至造成了時間上的浪費。所以根據精益建造理論,要充分考慮到現場物料的供需情況。
現場管理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整理,要對作業的面積進行增加和改善,保證施工現場沒有雜物堆放、確保行道通暢,這樣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時還可以減少磕碰事件的發生,從而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進一步提高工程的質量。還要在管理方面多加注意,消除混放、混料的發生,這樣可以減少事故的發生,達到節約資金的目的。其次是整頓,整頓主要體現在定置管理,即現場的物料和工具擺放的位置要嚴格依照規定,不能隨意改變位置,當需要用的時候就直接從指定位置去拿,這樣節省了材料尋找的時間和路線規劃的時間,可以進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再次是清掃,施工現場的衛生需要有專人來打掃,保證施工環節的干凈。最后是素養,要逐步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對他們進行適時的培訓,快速讓他們對現場管理的模式有更深的了解。例如,一般的施工現場都比較混亂,很多施工人員為了追求施工的速度而亂擺亂放工具,工具的擺放位置不固定,經常造成工具丟失的現象,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還有,施工現場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時還會出現混凝土和水泥混在一起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工程的質量造成影響。從上述所列舉的例子來看,現場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需要盡快加強管理。
價值工程技術是精益建造理論經常用到的住宅成本管理方式,它的核心是分析產品功能,想要以最低的壽命周期成本來達到產品本應有的必備功能,這樣的管理方法能夠有效提高產品的價值,同時還具有組織性和計劃性。以價值工程理論為基礎的商務管理應當盡可能地使用節約項目,并對成本進行嚴格把控,包括成本中投入的人力物力都要進行控制。比如在分析鋼筋成本的計量中,要對鋼筋的實際用量和采購量進行精準地測量,而對于一些成本較低且又沒有實際效益的工程可以減少精力的投放。
質量管理不僅僅指的是產品自身的質量,還包括產品售出后的售后服務的質量,質量管理的特征之一就是全員參與,即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都要遵循質量為先的理念,在這樣的理念下進行生產。
精益建造理論可以對住宅用戶的需求進行專業人員的調配,并采用供應商管理模式,要求這些專業人員對物資的調配與分撥、物資的儲備、物資的品質以及與客戶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而有效的專業化管理。
綜上所述,傳統的管理模式是一種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而精益建造理論則從管理的方法、管理的角度、管理的效果等多方面進行了考慮,將戰略管理融入到了戰術管理中,保證建設工程項目取得良好效果。精益建造理論的根本是充分發揮人的作用,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方式,以期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它消除了過去的不必要的浪費和無效的勞動,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