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勇
(塔里木大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0)
建筑工業化的提出,主要是為了解決我國當前現有建筑的高耗能問題。同時,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對優質建筑的需求也在進一步提升,在房地產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建設具有建筑工業化特點、綠色環保的裝配式建筑,受到了社會各領域的大力支持,大量的建筑企業也做了一定的嘗試,取得了初步成果。但目前對裝配式建筑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提升裝配式建筑結構施工質量。
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更多采用預制裝配的方式建造完成。具體而言,裝配式建筑的混凝土構件以及多種部件更多是在工廠中以工業化的方式完成制造,在施工中,工作人員只需在現場將這些部件裝配起來,便完成了建筑施工。在建造裝配式建筑前,工作人員會應用專用的運輸車輛,將各種部件運輸到施工現場。一般來講,需要將預制的混凝土構件以及部件,通過專業的設備,吊裝到施工方案中設定好的位置,再借助預留的插筋、預留孔等,完成對這些部件的組合裝配以及節點連接,最終將建筑部件全面連接起來。應用這種方式施工完成的建筑物,在結構強度上,相較傳統建筑物并不遜色,且具有便于施工、綠色環保等多種優勢。隨著大量的國外先進技術被引進,國內不少建筑企業都加大了對裝配式預制結構施工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建筑工業化、房地產發展等多種背景的作用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此種建筑結構,框架的梁、柱、板等部位,完全或者大部分都是由預制構件構成的,結構強度高,同時,也提升了工作人員的裝配效率,減少了現場作業量,減輕了施工人員的工作負擔,屬于一種非常適合應用裝配式施工技術建造的結構形式。這種結構體系,在我國現階段的大規模建筑工程中的應用較為常見,特別是當建筑需要建造敞開的大空間時,如建造廠房、停車場、學校等,應用此種技術尤其具有可觀的優勢。
此種建筑結構的剪力墻結構,更多采用預制墻板的方式建造完成,因此,也很適用于開展裝配式建筑施工。整體來講,此種建筑結構實際上屬于一種混凝土式結構。在這一建筑結構中,墻板之間具有豎向連接節點,用于連接現澆部分與上下墻板,具體的連接部位為主豎向鋼筋和錨板。工作人員可將樓板與梁板結合起來,再通過澆筑,形成整體結構形式。此種建筑結構具有側向剛度大的特點,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承重、保溫的性能,當前在我國民用建筑的應用中較為常見。
結構體系的剪力墻,更多采用現澆結構的方式構造完成。在這種結構中,框架的梁與柱一般是通過預制裝配的方式構造完成的。工作人員應保證節點之間的連接構件,與施工方案與施工圖紙上的要求一致,以此確保施工質量。需要注意的是,此種結構,在高度、抗震等級上,與傳統的現澆結構的設計方法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上述為一般情況下,對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的區分方式。但我國建筑界當前,在地域不同、機構不同的情況下,可能也具有多種不同的區分方法。例如,從結構拆分連接的角度,又可將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劃分為全預制、單面裝配式、雙面疊合墻結構等多種。
對于預制豎向構件的吊裝,首先,需做好對構件拼縫位置的清理,保證其不存在雜物,避免對以后的安裝連接工作帶來影響。在調節硬質墊片、標高螺栓時,工作人員應仔細查看設計圖紙,確保對其的調節,和設計圖中的板底標高是一致的。此外,還應做好對尺寸的偏差復核工作,主要對象為預留鋼筋,以及其他預留件,在復核完畢后,工作人員應放置PE條或者橡膠條。之后,工作人員應查看設計圖紙,尤其是對于墻體、立柱以及吊裝的設計圖,在明確各項技術要點的基礎上,展開吊裝就位工作。在就位后,應做好安裝定位支撐。通常情況下,對于每塊部件,一般需要應用二組以上的斜支撐將其固定,保證其穩定性。定位支撐的安裝位置為墻體的同側,同時支撐點的位置,距離板底應不小于構件高度2/3。在完成對定位支撐的安裝后,工作人員應調整構件的進出,運用微調的方式保證其位置合適,再應用靠尺、線錘等工具,做好對構件垂直度的調整,讓其符合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在定位梁板類構件前,工作人員必須在下部設置好支撐系統。若對于板底支撐,采用的是立桿支撐與可調預托的方式。為保證其滿足施工要求,工作人員也可應用盤扣排架或者快拆模板體系調整其支撐點。在完成對套筒的連接后,工作人員應將套筒位置標出,具體的標注部位為主筋,這便能夠使得伸進套筒的鋼筋的長度與施工要求是相符合的。梁就位以后,工作人員應運用梁端定位線,做好對梁的位置的矯正。在安裝預制疊合板支撐體系時,工作人員應做好對其安裝位置的控制,一般來講,第一道支撐的安裝位置為樓板邊20~50cm,同時還應保證這一體系的垂直度,對此,工作人員應卡牢三角支架。一般來講,支撐之間的間距,最大不宜大于1.8m,若間距大于4m,應將房間中間位置起拱。
對于側向剛度差預的預制構件,工作人員可應用臨時撐桿的方式對其實施加固。應用預制螺母,可以完成對撐桿與構件的連接。此外,在對構件實施運輸、翻轉與吊裝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做好對支撐點的控制。一般來講,支撐點應設置在加強撐桿上,這就能夠確保構件不會在運輸、翻轉以及吊裝的過程中受到損壞,出現變形等一系列問題。
對構件的翻轉,一般是處于運輸與堆放之間的一個環節。在構件被運輸到施工現場后,工作人員便可開始對構件的翻轉工作,通常需要用到四根吊索。在起吊前,應做好對吊索長度的控制,保證所有吊索的長度是一致的。將墻板吊離地面后,工作人員可一邊起高墻板,一邊松手拉葫蘆,直到墻板拎直。在墻板拎直后,工作人員應松開墻板下面帶葫蘆的吊索,便可將墻板調到鋼架上。接下來是構件的起吊環節。在展開起吊工作前,工作人員應仔檢查構件的型號與規格,以及構件的外觀是否存在問題,以保證施工質量。在確認無誤后,便可開始吊裝工作。在構件離開地面后,工作人員需手動拉葫蘆,做好對構件安裝面的控制,同時系好構件根部的纜風繩,在構件安裝的位置,也應做好對定位軸線的標注,以及對臨時支座的設置。在吊裝過程中,還應運用慢就位機構,做好對構件下降速度的控制,這是因為構件的引風面一般較大,采用這種方式能夠控制構件吊裝的穩定性。對于塔機在吊裝墻板就位時出現的晃動問題,工作人員可直接在墻板與安裝面上,設置臨時導向裝置,保證墻板吊裝一次性精確到位。在構件就位臨時固定后,指揮人員應確認構件的連接情況,確認無誤后,吊裝人員便可松鉤。
3.3.1 套筒灌漿連接
套筒灌漿連接就是應用鋼套筒,完成對構件的灌漿式連接的一種連接方法,主要應用了高強度無收縮灌漿料。此種構件連接方法能夠保證連接的可靠性。
3.3.2 漿錨連接
漿錨搭接連接,分為螺旋箍筋、金屬波紋管漿錨搭建連接以及其他預留縫、插入鋼筋的間接搭接方法。這一連接技術對鋼筋的直徑以及剪力墻的使用部位都具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情況下,鋼筋的直徑應當小于等于20mm,同時,這一技術不能被運用于在邊緣約束構件。
3.3.3 現澆式
對于一些構件連接部分比較狹窄的情況,工作人員可應用現澆混凝土的方式完成連接施工。在混凝土澆筑前,構件預留鋼筋的連接方式一般需要通過焊接或直螺紋連接完成。
綜上所述,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態勢與廣闊的應用空間,可見此種施工技術在未來的建筑工程發展中,其優勢也是不可估量的,能夠顯著提升建筑施工的效率與質量,值得相關人員進行進一步的探討與研究,突出建筑工業化在技術與經濟上的優勢,推動我國建筑業的進一步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