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于海軍

于硯華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就業服務局黨總支副書記、副局長
她用實際行動把腳印留在基層,把業績印在一線,詮釋了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
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就業服務局一樓人力資源市場,黨的二十大代表于硯華正在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于硯華手中拿著用工信息宣傳單,一邊宣講,一邊還要幫助求職者找工作,大家親切地稱她“就業紅娘”。
于硯華是洮北區就業服務局黨總支副書記、副局長,洮北區公共就業實訓指導中心主任。在吉林白城,她的名氣不小。長發披肩,愛穿裙子,辦起事來雷厲風行,給求職者留下深刻印象。
企業投產在即,大量缺人,公司負責人忐忑地找到于硯華。3天后,面試的人蜂擁而至。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業無門,前來咨詢于硯華。她了解情況后,道出適合求職者的崗位。碰到外地人到白城找工作,人生地不熟,于硯華就放下手頭工作,直接送求職者去面試。
在求職者眼中,于硯華是“我們的好大姐”“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于硯華常說,服務百姓沒有捷徑可言,唯有真誠以待。她的點滴付出也換來了群眾的信任和贊美。
2004年,大批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失業,洮北區人力資源市場卻無人問津,于硯華肩負組織重托,迎難而上。
于硯華帶領僅有的兩名女同事常年深入城區,挨家敲門收集用工信息,建立招聘檔案,舉辦各種招聘活動,解決招工急、招聘難問題,開展職業指導,將就業崗位送到社區、村屯,將就業幫扶送到老百姓的家門口。
正是由于于硯華對事業的熱情與付出,洮北區人力資源市場才從原來的無人問津、門可羅雀,變成連續18年繁榮活躍,服務人數達40萬人,成為當地群眾最信賴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成為傳遞黨和政府關懷與溫暖的“娘家”。18年來,市場從未發生過供求糾紛。
在白城市洮北區頤年養老院蘇院長眼里,于硯華總是能量滿滿,有操不完的心,使不完的勁。2013年,企業遭遇用工荒,于硯華不僅幫助養老院及時解決了用工需求,還持續跟進企業員工技能培訓,將就業服務一直延續到上崗后。

于硯華為剛畢業的大學生講解就業政策。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于硯華啟動線上就業服務,大力推行指尖就業,將人力資源市場搬上網絡服務平臺。從大年初二開始,人力資源市場員工居家辦公,滿負荷工作,利用28個求職招聘群,天天舉辦線上招聘會,保障了當地就業穩定。
2020年4月,吉林梅花氨基酸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有400人用工需求,于硯華迅速幫助企業在網上遠程招聘,確保項目如期運行。企業負責人將于硯華比作他們的靠山,因為她能解決實際問題。
在基層工作這么多年,于硯華有過很多次升遷機會,但她都放棄了。她說:“我做人才市場,忙就業工作得心應手,舍不得也不愿離開。”這背后,更多的是割舍不下群眾對她的期盼。
于硯華奉獻就業,服務民生,在為民造福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在無私奉獻中成就人生的境界。她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著不平凡,用青春和汗水鑄就“就業紅娘”的美麗人生。
在服務群眾就業領域工作30多年,于硯華幾乎全年無休。在人聲鼎沸的招聘會上,她踩著小凳子給大家講政策,一站就是十幾年,讓無數群眾獲得謀生崗位和政策紅利。夜半時分,她常常還在電腦前工作,為白天服務群眾騰出更多時間。
在大家眼中,于硯華把群眾當親人。她大病未愈便趕回工作崗位;常年深入社區講政策、搞培訓,夯實服務能力;帶領扶貧小隊,走村串戶將溫暖送到貧困戶家里;帶領防疫小組,日夜奮戰抗疫一線,解決居民難題。
她帶頭踐行政策業務“一口清”、服務質量“八求”、服務標準“六個一”、服務效率“四快四辦”,她將自己當成移動的“窗口”,一年365天服務無停歇。
于硯華研創的涵蓋基層全部業務的基礎數據庫,開創了白城基層就業信息化先河,為基層站所精準服務民生打下基礎;研創的職業介紹智能線上服務系統,實現供求對接“零跑動”;創建的國家和省級充分就業示范社區,促進轄區充分就業;爭創的全國千戶優秀企業,帶動區域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蓬勃發展;推行的三級就業援助,讓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兜底就業;組建的社區服務隊和家庭服務信息平臺,讓靈活就業人員有了收入;打造的全鏈條線上線下空中就業市場,解決了疫情以來供求對接難問題,實現勞動者快就業、企業快發展。
談及近年來就業工作的變化,于硯華坦言,就業服務由原來的“送餐式”轉變為“點餐式”,就業崗位也由原來的以勞務輸出為主向勞動力本地消納為主轉變。就業工作已經由原來“找工作”的代名詞,轉變為讓更多求職者建立良好擇業觀、提高專業技能、促進企業發展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工作。
于硯華把工作當事業,所負責的工作,先后為所在單位贏得國家、省、市、區集體榮譽近30項。她用實際行動把腳印留在基層,把業績印在一線,詮釋了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
目前,“于硯華工作法”在吉林省得到推廣,以其名字命名的“于硯華基層就業志愿者服務隊”在當地建立并發揮重要作用。
2019年以來,作為全國十大“人社服務標兵”,于硯華多次到北京等地進行事跡巡講。2021年6月,作為人社領域的優秀黨員代表,她在中宣部主辦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進行了工作經驗介紹。
“就業工作已經由原來‘找工作’的代名詞,轉變為讓更多求職者建立良好擇業觀、提高專業技能、促進企業發展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工作。”
邁入新征程,站在新起點。作為基層黨代表,于硯華表示,自己將立足崗位,緊盯百姓在就業方面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為了努力讓更多勞動者擁有更加穩定的工作、更加滿意的收入、更加公平的就業環境、更為可靠的權益維護,于硯華說,自己將矢志不渝做好勞動者的“貼心人”、企業發展的“溫心人”、地方經濟發展的“護航人”。
在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方面,于硯華認為,要持續以服務企業為核心開展就業工作,為企業做大做強涵養更多就業崗位,做好人才培養、崗位推送、信息儲備等服務工作,始終做企業發展的堅強后盾,以充足的、高質量的人力資源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不斷改善民生的共生關系,激發人才建設家鄉、留鄉創業的內生動力。
在破解就業難題方面,于硯華認為,應該著重靶向服務,開展職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和市場就業競爭力。堅持“扶上馬,再送一程”,深入企業開展用工回訪,保持住較高的穩崗率,同時幫助企業營造留住人才的環境。
此外,將就業指導工作延伸到大學課堂,幫助大學生在畢業前就形成切實可行的職業規劃;根據企業需求,向高校提出專業設置的建議,讓大學生掌握適應企業需求的專業技能。
在于硯華看來,在推進就業服務創新方面要大力開展線上招聘、云招聘,擴大招聘信息覆蓋面,以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幫助群眾就業;在留住人才方面實現創新,開展高技能人才“一對一”服務,開展招工難企業重點幫扶,營造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圍。
“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我將躬身于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著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幫扶更多群眾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于硯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