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 炎 陳秋云
基于成本核算的高校水電收費困境及改進措施探討
晁 炎 陳秋云
[中山大學]
水電管理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內容,隨著近年來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校區分散、學科多元,水電費開支呈現高幅度增長的態勢,財政支付壓力越來越大,以往“學校包攬”的粗狂式管理模式已不再適用。另一方面,隨著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成本核算從制度理論到實踐指引均已明確,成本核算作為成本管控的重要抓手已具備相應的實施基礎。本文通過對高校水電成本核算實施的必要性、實施的困難以及改進措施等方面進行分析,探索改變高校水電管理體制、明確成本主體,進而推進校園節能減排的實施路徑。
高校; 成本核算; 水電收費
近年來,我國高校規模不斷擴大,在校師生人數持續增加,相應的辦學面積、院系、學科也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豐富,高校的水電費支出急劇增加,尤其是電費支出逐年高幅度增長;財政資金壓力較大。另一方面,水電費作為學校后勤保障的基本支出,一直以來均由學校直接全額支付,少部分進行后續回收,管理責任不明確、管理主體單一,節能意識淡薄,導致浪費現象普遍,與綠色節能減排、建設節約型校園的要求相差較大。因此,改變高校水電管理的現有體制機制,對水電費進行全面成本核算,明確具體支出對象,有效落實節能減排,是當下高校的普遍迫切需要。
《國務院關于批轉財政部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確指出,“條件成熟時,推行政府成本會計,規定政府運行成本歸集和分攤方法等,反映政府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支出的財務信息?!盵1]隨著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和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斷擴大,有關各方對加強高校成本核算工作的要求越來越迫切。高校作為事業單位已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政府會計制度,權責發生制下的財務會計信息為高校開展內部成本核算堅定了制度基礎。
為促進事業單位加強成本核算工作,提升單位內部管理水平,夯實績效管理基礎,財政部已發布實施《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指引不僅對單位履職中發生的各類耗費的成本歸集、分配進行了相關規定,也指出“成本控制”是單位進行成本核算的主要成本信息需求之一。[2]只有完整、準確地核算清楚了特定對象的成本,清晰反映了成本的發生和形成過程,我們才能對影響成本的各種因素、條件施加影響或者管控,進而將實際成本控制在預期范圍以內。[3-4]
國內高校普遍按照“大院”模式進行物業、水電等管理,由學校后勤部門統一進行日常維護及費用收繳。管理模式比較粗放,在管理制度上普遍缺少激勵和獎懲約束,院系認為水電是開展教學、科研的基礎條件保障,學校理應進行全額補貼,師生缺少節能節約的主觀能動性,導致“人走燈不滅”、空調電燈常開等浪費現象嚴重。[5-6]學校水電費的支出與各院系、各部門切身利益沒有直接關系,水電用戶不需要對水電使用情況進行負責,導致學校水電費支出常年居高不下。
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學校水電費年度總支出從2017年的6742萬元,增長到2021年的12458萬元,增幅高達85%。水電費作為學校日常運行的剛性支出,只有進行合理的成本核算及分攤,才能形成有效的成本控制機制。
學校作為一個“小社會”,水電用戶類型多、水電管網結構錯綜復雜,準確計量各用戶單位的用水用電量存在較大困難。國內大多數高校都有五、六十年的辦學歷史,百年歷史的校園也不少,各類公共建筑物的計量總表基本不健全,更談不上以“房間”為單位的計量。此外,校園內各類供水供電設施路線使用多年,老舊嚴重,線路維修改造規范性不足,部分樓棟、樓層即使安裝了電表,也由于線路不準確,導致電表計量對象錯誤的情況時有發生。
高校對水電設施的投入普遍不足,絕大多數的樓棟都做不到用水用電的遠程智能抄表;后勤社會化改革后,水電日常管理和抄表工作委托給第三方物業公司人員開展,每個月或每個季度的人工統計費時費力,數據具有較大的滯后性。
此外,近年來高校的辦學面積普遍大規模增長,學校校區分散,樓宇眾多,部分樓宇為多個單位混合使用,樓宇內部公攤水電費難以用統一的分配方案執行,統計各院系的水電用量存在較大的困難。[7-8]
高校水電收費的基本原則是“分類管理、指標核定”,即對不同類型的用戶進行分類管理,每個類別根據不同的指標核定學校下達的水電補貼,院系超額自付。學校水電收費能否順利推行,補貼指標核定的科學合理性尤為重要。但設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需要幾個前提條件:一是全面掌握學校各單位人員情況及水電設備,根據各類設備特點及使用情況測算出各單位的能源消耗指標;二是定期到各單位實際測量,采集水電運行的準確數據;三是收集各單位往年水電運行數據。對以上三組數據綜合分析后核定各單位的定額指標。[9-10]
但現實中,高校水電計量的基礎差,學科、學院調整常態化,較難收集到以上準確數據,導致分類定額指標核定時粗線條,很難平衡學科差異。即使考慮學科差異,也較難科學合理設定文、理、醫、工的具體差異系數。
院系作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單位,經費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學校下撥的運行經費,二是院系從外部獲取的科研經費,三是成本補償和經濟政策調節下的創收返還經費。
從學校整體成本控制和財務管理的視角來看,學校已經下撥水電費補貼作為基本保障,超額自付的水電費不應該再從學校的經費中支出。
從院系的視角來看,創收返還經費、科研間接經費作為院系工資績效的補充經費,院系不愿意用來交水電費??蒲薪涃M的直接經費雖然在政策上允許開支燃料動力費,但使用要求高、比較麻煩。部分老師認為科研經費是自己辛辛苦苦爭取來的,是自己個人的經費,水電費作為公用支出應該由院系或學校承擔,不應該分攤到老師的科研項目中。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強化高校成本意識,建設節約型校園,即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養、履行社會責任的需要。高校要樹立成本管理理念,強化成本意識,節約費用開支,提高資金使用績效,自覺增加成本管理內功。[11]
在推進水電收費的過程中,學校后勤部門、財務部門需要從“節能減排”“成本控制”等多個維度、采用多種形式做好調研、宣傳工作,達到形成共識和行為自覺的目標。
根據學校水電用戶的類型,對水電費收繳工作進行分類管理,可按照以下幾個類別進行分類。
1.職能部門和公共服務場所,如:學校行政辦公樓、公共教室、教學實驗室、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體育館以及路燈、消防、綠化等公共配套設施的用水用電,可根據上一年度的實際使用量結合節能目標核定本年度水電定額指標,節余額度管理單位可留用,超額部分作為年度考核指標納入部門整體績效考核綜合核減。
2.院系用水用電,可根據學院在崗教職工人數和在冊學生人數,結合學科差異系數,以定量標準核定年度水電定額補貼,定額補貼應可以覆蓋院系正常教學和行政辦公水電支出。院系科研用水用電應按照實際使用量向學校全額繳納水電費,對于學校需重點支持的科研平臺或科研項目,由學校科研部門下撥經費到院系進行相應水電費補助。
3.學校教職工住宅(含房改房和周轉房等)條件成熟的盡量實行社會化管理,用戶直接向政府水電部門繳費;受基礎條件限制,暫不能社會化管理的,用戶按照使用量和相應計費規則向學校全額繳納水電費。
4.學生宿舍、學生食堂及校外單位或個人(商鋪或施工用水用電等)場所的用水用電,用戶按照使用量和相應計費規則向學校全額繳納水電費。
受限于高校水電基礎設施,各類用水用電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無法單獨計量的情況,在具體工作中可明確分攤的基本原則有三條。
1.教工住宅區的分攤原則。對于水電可與校園其他區域完全分開的教工住宅區,住宅區范圍內的全部用水用電應由用戶分攤,相關分攤方案由物業管理公司或業務委員會制定后執行;對于水電確實無法與校園其他區域完全分開的教工住宅,可由學校承擔樓棟外公用水電費用,樓棟內公用水電費用由用戶分攤。
2.學生宿舍區:由學校承擔樓棟內、外公用水電費用,學生承擔房間內水電費。
3.教學、科研、行政辦公區:由學校承擔樓棟外公用水電費用,樓棟內公用水電費用由樓內各單位按照房屋使用面積分攤。
教學及行政辦公的用水用電,作為高校履職的基本保障,主要通過科學測算補貼和目標完成情況考核來實現成本管控。科研用水用電是高校水電收費的重點和難點。以科技縱向經費為例,可開支水電費的預算有兩部分:燃料動力費和間接經費。
燃料動力費作為直接費用的支出科目,是指在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直接使用的相關儀器設備、專用科學裝置等運行發生的可以單獨計量的水、電、氣、燃料消耗費用等。而間接經費是指學校在組織實施項目過程中發生的無法在直接費用中列支的相關費用,主要包括學校為項目研究提供的現有儀器設備及房屋占用、日常水電氣暖消耗,以及激勵科研人員的績效支出等。
從兩者的開支范圍不難發現,目前高校中大量的科研用水用電理論上可歸屬為燃料動力費的開支范圍,但由于高校設備使用管理、水電計量等基礎性工作難以達到科研委托單位的審計檢查要求,導致學校、學院只能最簡單的從間接經費中扣減水電費。但隨著高??蒲杏盟秒娏康牟粩嘣黾雍涂蒲腥藛T績效支出的訴求越來越強,從間接經費中開支水電費的額度非常有限。[12]高校需要不斷完善設備使用登記和水電計量,將科研耗能準確反映,才能逐漸擴大水電費的繳費來源。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批轉財政部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Z].國發〔2014〕63號,2014(12).
[2]財政部.關于印發《事業單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的通知[Z].財會〔2019〕25號,2019(12).
[3]陳健美. 新財務和會計制度背景下高校成本管理探究[J].財會通訊,2019(17):79-82.
[4]趙建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成本核算辦法的研究——以教育成本為例[J].經濟師,2022(03): 65-66.
[5]趙雙全. 高校后勤水電管理中存在的缺陷與應對策略[J].市場周刊,2019(05):17-18.
[6]李剛. 水電指標定額管理在高校水電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水運,2013(10):60-61.
[7]高蒿. 高校能耗定額指標管理改革探索[J].科學管理,2018(11):157.
[8]朱峰,張建橋. 加強水電管理 建設節約型校園[J].高校后勤研究,2008(03):101-102.
[9]徐喆. 高校水電指標化定額管理應用研究[J].現代物業.現代經濟,2012(11):14-15.
[10]章榮偉. 高校水電指標定額管理應用探討[J].高校后勤研究,2016(06):75-77.
[11]郭秀國,范玲玲. 高校辦學成本核算現狀及實施路徑研究[J].財會學習,2021(31):97-99.
[12]李雄平,蹇瑾潔,朱家位. 淺談中國高校科研間接費用的現狀及對策[J].經濟師,2015(05): 186-187.
(責任編輯:盧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