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華
(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2)
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電動汽車概論》是高等院校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的通識選修課,通過該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電動汽車的基本概念(如種類與特點)、發展歷史、電動汽車構造、電動汽車傳動模式、動力電池種類與基本性能,電動汽車營銷模式等,了解電動汽車未來發展方向,并對相關的新能源汽車標準做簡單了解,為學生開拓視野,了解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電動汽車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礎。同時,通過講授電動汽車相關案例及技術成就,指引學生養成求真務實的工作和生活作風,培養學生客觀理性的思維特質,以及探索創新的價值取向,樹立民族自豪感。
因此,結合《電動汽車概論》的課程特點,教師應當在課程教學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通過文化的課堂將前輩們的工匠精神、家國情懷、艱苦奮斗等優良傳統在新時代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本專業的歷史問題及發展趨勢,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嚴謹務實的科學精神,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電動汽車概論》課程特點是專業性、實踐性強,與實際產品設計聯系密切,故教學內容更新快,概念瑣碎復雜;教學內容包括電動汽車的基本結構、傳動模式、動力電池等方面。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具有處理各種工程中實際困難的素質。與先前課程相比,本課程不僅教授學生專業知識,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與專業技能的培養,而且樹立了學生思想政治的方向標。
依托現有的在線教學平臺,將《電動汽車概論》的課程內容、特點與教學實際相結合,確定了《電動汽車概論》課程思政改革的教學目標如下。
學生在《電動汽車概論》的學習過程中,對電動汽車的發展歷史、世界戰略目標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具備分析電動汽車各大總成系統的結構與性能、優化選擇結構方案及有關參數的能力;掌握動力電池種類、特點。額定電壓、比能量、比功率、循環壽命等主要技術指標與評價方法。了解電動汽車關鍵技術及電動汽車未來發展方向。
將與《電動汽車概論》課程相關的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嚴謹務實的科學精神,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意識。
(1)教學內容與時俱進。以新能源汽車、大型載客汽車、工程車為代表的中國制造正在領跑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本課程涉及的動力電池、汽車芯片、無人駕駛、車聯網等技術日新月異。因而,教師在教課過程中需要對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開發進展進行提前查閱,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分享與分析。例如,可以選擇某一個民族汽車產品,對其產品特點和發展過程進行詳細的分析,并與國外汽車品牌進行優缺點對比。這樣既增強了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同時也提高了同學們快速查閱與分析資料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素質。
(2)新能源電動汽車技術分析。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有四個方面:純電動汽車技術、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燃料電池、電動化與新能源相結合。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至今,電動汽車行業仍面臨很多競爭壓力。
因而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的生態文明理念、可再生設計理念及思辨能力的培養。既要緊抓基礎理論內容,還要積極利用網絡學習平臺,適當擴展學習范圍。跟進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進展,例如尋找汽車零部件材料的可替代新能源材料,以及使用可替代新能源材料給汽車帶來的新問題的研究,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樹立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社會責任感。
(3)結合實際科研項目闡述。在教授《電動汽車概論》課程時,將老師的實際科研項目與學生的創新創業大賽為范本,以達到引導學生積極實踐科研項目、促進學生在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快速發展的目的。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對科研項目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科研態度,而且還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參與其中的樂趣,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自己動腦解決項目中遇到的困難,養成學以致用、實事求是的科研作風及工匠精神。
(4)組織新能源電動汽車專題講座。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邀請新能源電動汽車行業相關專家講授相關課題工作,除了讓學生掌握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基本概念、發展歷史、構造、傳動模式、種類與基本性能、營銷模式等外,讓學生多接觸最前沿的科研動態,使學生對科研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在聽專題講座過程中,學生既開拓了專業知識,也學習了所學專業的最新成果和科研動態,養成敢于創新、腳踏實地的科研素養。
課程考核除了考勤、課堂討論、課時作業、期末考核外,還應該提高課外專業實踐的權重,旨在激發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思政元素在《電動汽車概論》課程教育中的作用。
(1)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緒論中講述中國汽車產業與汽車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汽車工業的發展歷程,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迅猛,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真正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發展目標。目前汽車市場日漸成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以長城、比亞迪、吉利等為代表的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迅速崛起,朝著新能源的新政策大步發展,學生要學習中國汽車產業與汽車市場的發展,培養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等政治覺悟。
(2)培養勇于探索、嚴謹務實的汽車新青年。從政策方面、經濟方面、社會方面、科學技術方面分析新能源電動汽車行業的特點及發展前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發展相融合,使學生正確認識企業和個人的社會責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設置系列模塊化學習任務,學生分組完成,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與問題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明確了自己在團隊中需要承擔的工作和責任,同時也與小組同學共同協作。旨在培養學生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的團隊協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