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61)
石油財富給沙特帶來了經濟增長和繁榮,但也帶來了進口勞動力增長引發本地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問題[1]。隨著時間的推移,外籍工人成為細分勞動力市場的核心組成部分。在人口快速增長和未來石油需求不確定的時代,這種結構的可持續性(大多數沙特人在公共部門工作,大多數私營部門工作由外籍人士填補)已成為一個緊迫的政策問題。沙特阿拉伯也在充分利用石油資源天賦發展和鞏固其原油輸出國地位的同時,不斷通過政策規范外資進入沙特開展業務的商業活動,要求外資在私營企業領域合法合規開展業務的同時積極響應其本地化政策,以便促使其國家擺脫對于石油資源出口的依賴。經過近10年的沙特化,沙特政府確實在原來的基礎上成功地增加了沙特籍國民在私營領域的就業整體水平。但是本地化政策的提出和不斷完善,伴隨而來的也有勞動力成本增加、私營企業規模縮小、勞動生產率下降等現實問題,這成為了那些剛剛進入沙特阿拉伯開展業務的外資企業面臨的主要難題之一[2]。
在大力推動沙特化之前,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本國青年失業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其私營領域外國勞動力甚至占據了80%以上的比例。沙特勞動和社會發展部為鼓勵私營領域的企業雇傭沙特籍雇員于2011年建立了Nitaqat系統,并通過全面且嚴格標準要求私營企業達到相應沙特化水平的要求,以實現其借助私營領域經濟發展推進本國人民就業的目標。
該系統對全部私營領域的企業進行分類,按照雇傭沙特籍國民的比例分為:鉑金、綠色、黃色和紅色四類。鉑金和綠色的企業將能夠享受自由雇傭外籍雇員、便利的簽證辦理等相關政策優惠,排名黃色以下的企業則將會受到相應的人員流動限制和較為嚴格的簽證審核等方面的限制甚至處罰。另外系統化的本地化要求還包括,人力資源與社會發展部和沙特人力資源開發基金針對私營領域多于25人的企業要求執行Saif i計劃的要求,該計劃要求符合條件的企業必須選擇實習生,并為其參加4周的培訓計劃提供資助。通過該計劃,沙特希望幫助本國青年更好地進入勞動力市場并創造更多符合市場要求的人力資源。
2011年頒布Nitaqat政策初期,政策對于私營領域企業限制較少,雖然給企業經營成本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卻有效推動了沙特國民在私營領域的參與度,尤其是和實施政策之前相比,私營領域從業人數超過了公共領域的從業數量,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政策實施效果的顯現,私營領域雇員人數比公共領域人數的數量優勢越來越顯著,整體勞動力市場情形單從私營領域就業人數方面看得以大幅改善。
為了在私營領域的雇傭關系能夠更加市場化,2021年3月沙特人力資源與社會發展部通過頒布勞動力改革方案,對之前的沙特保人制度進行改革,并通過配套政策引導雇員在不同雇主之間進行自由流動。通過廢除保人制度,外籍雇員的待遇將得到改善,市場地位上升有助于形成規范有序的就業環境,形成流動性強、競爭力強的勞動力市場,最終實現其提升沙特國民在私營領域的競爭力,改善就業率和提升對外資的吸引力。
盡管2020年沙特同樣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油價持續波動帶來相當大的挑戰,但是作為中東地區的最大經濟體,沙特通過持續的改革項目和措施更新,保持住了經濟增長的狀態,并且在世界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通過本地化要求幫助其境內商業規模和活動實現了持續擴張。
通過設立“特別綜合物流區”并通過相關政策,比如在物流區內設立并開展受許可活動的企業將可以免除50年的企業所得稅和對物流區內的商品免征關稅和增值稅等,吸引海外資金進入沙特,實現其增強沙特作為區域樞紐的競爭力的目標。
由于沙特是能源型國家的因素,進入沙特開展的業務的中資企業以承包工程類公司居多,過去工程承包類中資企業普遍利用自身擁有保人資格的優勢雇傭印巴人從事工程施工任務,或者選擇通過勞務派遣的方式引進員工。但是,保人制度廢除后,由于沙特政府的沙化政策要求和其沙特國有企業例如沙特阿美等積極響應,人力資源市場上流動性加強,勞動議價能力提升,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區,沙特阿拉伯本就以國民的高福利高收入而聞名于世,這將使得原本高昂的當地勞動力成本更上一層樓。
可以預見,外資企業沙特籍雇員的比例將逐漸上升,同時不斷完善甚至過于嚴苛地保護沙特籍雇員法律法規的不斷增多,使得私營企業的人力成本將逐漸上升。同時,通過沙化政策對外國公司招聘施加了限制,這會影響最佳資源分配,造成富有國際業務能力的國際雇員的生存空間不斷被素質相對較低且薪酬更高的沙特籍雇員代替,最終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1]。
沙特所使用的伊斯蘭法律體系屬于十分復雜的一項法律體系,該法律體系是沙特法律的重要支柱。同時,沙特也擁有憲法《圣訓》和《古蘭經》[2]。
在2005年沙特最新頒布的勞動法當中,對于外資企業在沙特雇用勞務人員進行了相對明確的規定,為了大力支持沙特當地人的就業,減輕國民在就業方面的巨大壓力,而用沙特人來代替外籍人作為企業的勞務人員。新頒布的勞工法當中,所增加的具體內容包括:不管企業的規模是大是小,所雇傭的勞務人員數量是多是少,雇傭沙特人的比重都應當占據所有雇用員工的75%;雇傭員工總數超出25名的企業,在工作性質準許的情況下,雇傭殘障勞務人員的比例應當不少于所有員工總數的4%;雇傭工人所享受的帶薪年假,從原本的半個月增加到21天,針對連續工作五年以上的工人則可以享受30天的帶薪年假,針對教育行業的勞務人員還能夠享受帶薪參加相關教育資格考試的待遇。另外,解雇費則必須要計算到員工的基本工資當中,且能夠享受公司特定比例的生產利潤或是銷售利潤。
由于沙特政府及其國有企業的大力推動,沙特本地化要求將會越來越高且在嚴格的法律條款的限制下未達到要求的后果也會比較嚴重,伴隨越來越多且越來越復雜的相關本地化政策的落地。合規風險的增大往往需要企業更加重視對沙特本地化政策的及時解讀和妥善響應,尤其在進入沙特開展業務的初期階段,企業享受政策優惠的過程中往往會忽略響應本地化要求的及時性,從而為日后發展埋下隱患。
在沙特發展業務的國際企業,尤其是中資企業在聘用沙特本地雇員時往往面臨諸多問題。尤其是在沙化政策的要求下,必須雇傭當地人才執行管理工作,從公司有效治理的角度這些高級管理人員往往需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能夠熟悉和掌握其從事行業所需的專業知識,通過發揮管理職能實現企業在開發沙特業務過程中的促進作用。然而,實際情況是,能夠完全具備以上這些素質并發揮預期作用的高級專業人才難以被外資企業獲取,外資企業在沙特進行本地化響應沙化政策的過程中通常面臨人才的可獲得性較差的問題。
在沙特勞工市場中,外國企業用工普遍存在的實際問題是,同樣技術水平的沙特籍員工薪酬高于國際員工薪酬,但是關鍵的技術崗位往往又傾向于使用國際員工。這些與沙特化背道而馳的現實因素往往容易讓員工心理失衡,最終造成對企業整個團隊工作熱情度的降低,繼而使得這些外來企業人才隊伍不穩定,對公司人力資源的本地化工作實施形成阻力。
同時由于文化差異和語言不同,缺乏歸屬感是在沙特謀求本地化發展的眾多企業面臨的又一個共性問題。在當地社會層面的普遍認知中,國家政府職員、銀行職員乃至國有企業的員工是普遍優選的工作,而最終在跨國企業工作的員工由于社會認可度較低且本地化水平普遍都在政府要求的及格線附近徘徊,造成沙特籍員工在企業中很難生成主人翁意識和以企業為家的責任意識,而這些因素匯總起來最終將會在沙特籍員工身上表現為工作消極,工作效率低下和工作質量沒有保證等。這也將最終反過來影響沙特籍員工和企業其他員工的溝通和信任感的建立,形成團隊沒有凝聚力無法最大化為企業創造價值的結果。
在沙特謀求本地化發展的外國企業都應該積極響應沙特政府的本土化政策,在認真解讀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去主動為沙特籍員工創造更有利于融入企業整體文化的氛圍,通過榮譽感的建立和主人翁意識的形成,調動包括沙特籍員工在內的整個企業工作團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國際團隊優勢的綜合發揮。在使用沙特籍人才過程中注意甄別不同類型的人才,以精細化管理和負責任的培養自有員工的態度為沙特籍員工的長遠發展制定工作方案,讓沙特籍員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與企業實現共同成長。在激勵員工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過程中以獎罰分明的制度為工具,從尊重人才的角度出發預防長久培養起來的沙特籍人才流失。認真研究沙特勞工法等相關法律,制定適應沙特本地化發展實際的薪酬體系,通過公平競爭和公開透明的工資標準,讓沙特籍員工勞有所得,真心實意成為企業的一員。最終將對企業有貢獻,愿意與企業共同發展的員工留住,形成企業的本地化管理能力,成為企業發展沙特業務的人力資源資產。
外資企業要從公司法律部門的層面對沙特的相關法律進行全方位解讀,尤其是勞動法的研究和解讀,同時重視強化對派遣人員在法律方面、風險意識方面的針對性培訓,提高相關人員法律意識和合規意識。外資企業的后勤管理部門要充分調研沙特用工市場的現狀,對當地整體的勞務成本進行系統化核實,并重視企業員工在沙特境內的衣食住保險及法定假日休息等合法權益。外資企業的QHSE部門對全體人員在安全意識方面進行強化,在工地以及營地等場所內,實施常規的保安舉措,形成緊急事件處理機制,同時嚴格執行相關的生產安全規定,為員工的安全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保護,妥善處理相關的安全事故。
結合國際企業本地化戰略經驗,做到有的放矢,企業還應關注政府對于勞工、社保和合規等方面的要求。對于希望進入沙特市場,或在該國進行業務擴張的外國投資者來說,需要特別關注企業稅務和法律體系如何與運營模式結合,在滿足業務發展的同時確保合規。外國投資者在沙特投資前和開展沙特業務過程中,除常規的投資目標稅制情況摸底之外,還應就以下問題著重考慮:沙特化政策的最新動向,管理層和部分職能部門關鍵崗位人員對于沙特化政策認識程度,當地政府對沙籍雇員和外國勞工的相關政策等。
隨著沙特“2030愿景”進入成熟期,沙特政府不斷加大社會經濟改革力度,沙特阿美作為其能源行業巨無霸也在積極通過IKTVA等政策推動沙特本地私營領域就業和供應鏈的完善。2020年初至今,各國在新冠肺炎疫情長期困擾之下經濟持續低迷,沙特也在疫情反復的過程中和油價起伏的共同作用下多元化發展經濟的勢頭無奈減緩。在實施嚴格防控措施的同時,對在沙特謀求發展的國外企業予以相對靈活政策照顧的同時,本地化水平要求持續提升的總體要求并未改變,并且政府和國有企業通過紓困刺激政策努力有序推進沙特經濟的繼續多元化發展。未來在疫情影響程度減小經濟復蘇出現明顯勢頭之后,預計沙特當地營商環境、資源稟賦將會繼續促使沙特本地化政策的實施。眾多國外企業在沙特發展,唯有緊跟沙特政府及相關組織特別是沙特阿美的沙特本地化要求步伐,并及時調整企業發展策略,才能在當地復雜且多變的營商環境下發展得更好,實現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