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飛 馬 黛
(1.陜西省榆林市現代農業培訓中心,陜西 榆林 719000;2.陜西省榆陽區農田水利綜合開發中心,陜西 榆林 719000)
農業干部作為“三農”政策的實施者和貫徹者,其素質水平和能力水平會直接影響到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在新時期,農業干部教育培訓必須要認清發展現狀,用我黨的優良傳統以及先進思想大力培養農業干部,全面保證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民經濟持續增長面臨更大的問題和更大的挑戰。加強對農業干部的教育,不僅能夠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而且還能保證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加強對農業干部的教育,還能夠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基本保障,這對快速提升農村經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對農業干部的理論素養、知識水平以及業務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所以為了能夠符合社會的發展,滿足農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必須加強對農業干部的教育培訓,使其具有更高的素養和能力,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執政能力以及領導能力。這既符合我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又能夠保證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為了能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此同時,其還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體現了我國政府的發展理念,因此科學發展觀將會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即創新發展思路,保障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全面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產業素質。除此之外,在發展經濟社會時,應當以提高質量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的工業化道路,全面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對于我國實現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雖然新時期給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如今,我黨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將現代農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農業現代化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政策導向,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基于此,必須加強對農業與農村的支持,為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在現代社會,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農業發展十分落后于工業發展和城鎮發展,這種不協調的發展趨勢將會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
2.2.1 我國農業問題比較突出,包括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低、社會化服務落后、物質裝備水平低以及組織化程度低等。在資源長期短缺和農產品需求急劇增長的背景下,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的壓力就會相應變大。
2.2.2 我國農村生產要素流失嚴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現代社會我國存在耕地占多補少、占優補劣的情況,總量過剩與結構短缺。即在農時缺乏人手,農業發展過程中缺乏人才,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人力資源明顯不足。
2.2.3 農民經收入持續增長難度較大。由于農業生產成本持續增加,所以縮小城鄉差距的任務還依然十分艱難。宏觀環境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因此,為了能夠有效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加強對農業干部的培訓,全面提升農業干部的素質水平,使其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創新農業農村建設發展思路,完善農村發展方式,有效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并助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業干部培訓工作就成為我國重點工作之一,我黨也對其予以一定的重視,同時我國正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階段,這就更加凸顯出農業干部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近年來,我國不斷召開重大會議,旨在提升我黨的執政能力,并加強培養農業干部的領導能力,以此來貫徹落實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通過對農業干部的培訓,提升農業干部的綜合素質水平,使其明確自身責任,端正工作態度,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我國一直將培養專業性人才作為國家發展重點,而培養農業干部是建設人才隊伍的主要工作。在新形勢下,為了能夠全面保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認為農業干部應當具備5種能力:面對突發事件和復雜問題的解決能力;依法執政能力;全面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科學發展的能力;精準把握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律的能力;分析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形勢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提出了4個創新:培訓理念創新、培訓機制創新、培訓內容創新和培訓方法創新,此來全面保證農業干部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專業水平。
為了能夠充分保證農業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我國為培訓工作提供了良好條件,確保培訓工作能夠順利進行。此外,我國對農業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緊跟時代步伐,堅定不移地貫徹我黨方針,又要全面開展農業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并將培訓工作放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背景中。在對農業干部進行培訓時,應當緊緊圍繞“三農”工作,全面提高干部的政治素養和領導能力,從而全面推動我國新時期下的“三農”工作,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城鄉統籌作為重要的科學發展觀,其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新時期城鄉統籌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方略,而且其還能夠有效發展農村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農村經濟。與此同時,其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城鄉統籌是我黨的重大創新理念,其強調工業和城市發展固然重要,但更應當注意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全面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努力縮小城鄉差距,能夠有效保證經濟社會的協調和穩定發展。為了能夠更好實施城鄉統籌基本方略,必須加強對農業干部教育的培訓工作,使農業干部具有高水平、高素養、高能力。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其能夠有效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三農”問題對我國社會的全面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我黨十分重視“三農”工作,我黨領導人多次強調,“三農”工作應當作為全部工作之中的重中之重。做好“三農”工作,不僅能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且還能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基本保障。不斷深化三農工作,既要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又要符合我國國情。因此,“三農”工作必須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農業干部必須充分認識到“三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自身能力水平對“三農”工作發展的重要性,并通過干部培訓不斷增強自身的素養以及能力水平。
為了能夠有效促進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扶持力度,我黨出了新的方針和策略。既要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以此來完成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還應當加大扶貧力度,即增加對農民的經濟補貼,有效增加農民收入。農民收入有所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經濟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還應當減少對農民的索取,即改變農村稅費制度,減免農業稅,有效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讓農民可以過上更加輕松的生活,這對于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應當認真落實我黨為農村制定的各項政策,全面保證農民的經濟效益,充分調動農民在農業改革方面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政策的有效落實還能夠加強生產要素在城市與鄉鎮之間的流動,這對于全面提高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可以主動參與到農業經濟建設中來具有促進作用。而一旦農民具有主動性,那么便能夠搞活農村經濟,從而拓寬農民經濟收入渠道,有效縮小城鄉差距。解決“三農”問題是我國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農業干部對此應當有深刻認識,并能夠充分利用自身能力,全面解決“三農”問題。
在新時期下,我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時,應當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以及管理民主為主要目標,全面推動農村經濟。為了能夠有效推動社會總體經濟發展,必須站在全局的角度,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農業干部應當充分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同時在建設期間,應當尊重科學發展觀,為日后做好“三農”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為了能夠全面發展“三農”工作,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農業干部應當轉變思想和觀念,充分認識到農業的重要性,并主動加強農業在社會上的基礎地位。與此同時,農業干部在日后的工作中,應當更加積極努力的支持“三農”工作。雖然我國工業正在反哺農業,城市正在支持農村,但為了能夠更好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并促進社會長期穩定發展,必須鞏固農業地位。“三農”戰略的提出改變了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即結束了農業為工業提供積累,農村為城市提供知識的時代。為能夠全面實現可持續發展,并促進社會經濟的和諧穩定,工業和城市應當充分發揮反哺作用,加強對“三農”工作的支持。只有在做到城市和農村經濟協調發展,工業與農業相互促進,才能夠使我國社會走入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過程中,農業干部的作用是比較大的,不僅能夠助力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還能夠加快農業與工業相互促進,城市與農村共同繁榮。
自古以來都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足以說明糧食對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如今農業人口眾多,所以農業干部更應當切實認識到糧食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并要清楚地知道糧食供應能夠關系到國家的長久治安。因此,農業干部應當充分利用國家對農業和農民的惠農政策,大力扶持農村的糧食生產工作。同時農業干部還應當幫助農民積極參與和專業合作社之間的合作,從而有效實現糧食增產,糧農增收。
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作用,其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經濟,而且還能夠促進農業快速發展。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農民,農業干部應到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工作,這樣不僅可以深度了解農民的需求,有效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而且還能夠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其還能促進專業合作社與農民的和諧發展,這對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具有積極作用。
新時代下,農業生產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因此農業干部應當及時了解農業的相關政策以及農業發展趨勢,從而更好為農民服務。除此之外,應當加強對農業干部的培訓,使農業干部有更強的組織能力和更加豐富的工作經驗。加強對農業干部的培訓,還能夠有效改變農業干部的傳統思想,讓其能接受更多新鮮事物,這對促進農業改革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農業干部應當做好土地確權工作,即依法確認農民土地權利,強化農民土地物權意識,加快土地確權工作的進度。這不僅能夠有效解決土地權屬糾紛,而且還能夠有效化解農村社會矛盾,對日后開展農業建設工作具有積極作用。為了能夠做好土地流轉管理工作,一定要規范土地流轉。即避免農民自行流轉土地。在進行土地流轉時,一定要進行報備,不應當以口頭協議為準。與此同時,農業干部還應當加強對土地流轉合同及其程序的監督,使合同更加標準化。與此同時,農業干部還應當帶領相關服務機構加強對流轉信息的收集與管理,以便日后為農民提供更好的土地流轉咨詢以及相關信息查詢和法律援助等服務。這不僅能夠有效保證農民自身的效益,而且還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加強對農業干部的教育工作,不僅能夠切實落實我黨政策,而且還能夠有效增強農業干部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執政能力,從而有效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應當加大對農業干部的培訓規模,使農業干部能夠為農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