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建 , 俞 娛 , 藍幸杏
(1.麗水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2.麗水市特殊教育學校,浙江 麗水 323000;3.龍泉市竹垟畬族鄉人民政府,浙江 麗水 323000)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曾提出過一個重要的理念——“兩山”,而浙江省龍泉市是該重要思想的孕育萌發地。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間,深入龍泉市竹垟畬族鄉調研,并對龍泉生態保護作出了明確指示。一直以來,竹垟畬族鄉堅持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落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協調一體,創建綠色發展體系,走上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長遠發展之路。
新世紀初,習近平曾調研過多個欠發達的鄉鎮,指導鄉鎮走出貧困,奔向小康。2007年,習近平一行對竹垟畬族鄉的生態茶葉基地進行了考察。習近平指出,不僅要加大產業扶貧力度,還要加大農民技能培訓、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幫助其下山脫貧等工作的力度,使少數民族縣和鄉鎮加快速度實現小康。習近平還對龍泉生態保護作出了明確指示,指出龍泉的生態很重要,其不但對龍泉重要,而且對全省都很重要。保護龍泉應站在國家生態發展的高度,不斷深入和強化環境保護意識。將保護生態與產業發展綁定,促進生態產業之間的和諧統一。
10多年來,竹垟畬族鄉歷屆黨政干部始終牢記習近平2007年在竹垟調研時的指示精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并取得了較好成效,該鄉先后獲得了一系列榮譽稱號,如國家級生態鄉鎮、浙江省旅游風情小鎮、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鄉鎮。201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期間,竹垟畬族鄉鄉長藍幸杏代表竹垟全體群眾到北京參加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表彰大會。其中,浙江省唯一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的鄉鎮就是竹垟畬族鄉。竹垟之所以能取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的榮譽,一是有來自習近平同志的鼓勵和支持;二是“兩山”理念在全鄉黨政干部的堅持下,得到了貫徹執行,實現了生產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和諧統一。當地政府經過積極探索、深入改革,建立起了經濟發展與環保建設兩不誤的協調發展模式,在綠色創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大力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使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獲得了巨大的綜合發展新成效,促進了生態價值快速轉變為經濟價值,為那些生態富集但經濟建設相對滯后的少數民族鄉鎮提供了踐行“兩山”理念的成熟思路。
“兩山”理念蘊藏了經濟與生態、資源與資本之間的轉換關系,它指明了外在發展方向,又道出了內在根本思想。竹垟畬族鄉基于“生態富鄉”的經濟戰略目標,通過對“兩山”理念的認真貫徹落實,使發展地方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成功實現了從低到高的飛躍性轉變,進入了高質量、高水平發展時期[1]。
竹垟畬族鄉政府所在的蓋竹村平均海拔300 m,周圍山脈連綿,村中穿過一條南北向的小溪——橫溪,村落建筑分布在東西兩岸,依山傍水。一條老街縱貫村中,錯落有致,青磚灰瓦馬頭墻,連綿成片。當地政府大做“水文章”,圍繞“水生態”這一建設核心開展了“水美鄉村”建設活動,通過“以水補山、以山帶水”等創新發展舉措,將竹垟畬族鄉發展成好山好水、人水和諧、城景相依的旅游勝地,為游客創建宜游宜居的好去處。
堅持“水美新業態”發展導向,有效整合了農業與文化旅游,積極打造融合“商、居、文、農、游”功效的全新水岸旅游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升級完善鄉村旅游設備設施等舉措,全力營造親水旅游新業態,推動鄉風鄉貌與產業價值的共同提升,以不斷增強自身的投資吸引力,創建長期化、可持續化的特色發展之路[2]。
畬族文化煥發活力,風情旅游彰顯魅力。始終將民族工作的重心放在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上,進一步加強保護和傳承畬族文化的力度。依托竹垟畬族鄉民族優勢,促進風情旅游產業的擴展,將“三月三”山哈文化旅游節、“畬寨音樂潑水節”等節慶活動,辦得隆重、辦得更有規格,成為龍泉乃至麗水人氣旺、影響力廣的節慶之一。制定扶持竹垟本土旅游從業者回鄉創業的相關政策,成立畬韻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組建婚嫁表演團隊,推出畬族傳統婚嫁體驗、民族研學等旅游項目,年接待游客2萬余人次,舉辦研學活動50余場,鄉村旅游實現了從無到有再到逐漸活起來的突破。
打造竹垟畬族鄉區域公用品牌。注冊 “畬小妹”農產品銷售公用品牌,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建立定點直供基地,建成“畬小妹”精品店,推動竹垟畬族鄉農副產品從產地到餐桌,使經濟從文化中產生。依托竹垟的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強化招商引資主戰略,引進生態循環農業觀光園項目,有力推進了農旅融合發展;引進液體接種菌棒加工基地項目,實現了菌棒生產效率和質量的雙革新、雙提升;引進“農光互補”湖羊養殖基地項目,助力多產融合。
竹垟畬族鄉堅持“兩山”理念的指引,經過積極探索、不懈努力初步實現了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的成功轉化,建立起生產發展與生態環保高度融合、統一協調的良性發展之路。
與 2015 年相比,全鄉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勢頭,生產總值由 1.11億元增加到1.65億元,年均增長 8%以上;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高達 305萬元,與之前不到百萬元的經濟總收入相比,增量顯著,共獲得 114萬元經營性收入,村級經濟收入平均值超1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63萬元增加到 2.51萬元,年均增長 9.1%;持續改善三大產業結構,不斷提升綜合實力。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就包括“兩山”理念,該理念極具代表性和實用性,是我國綠色發展建設事業的正確方向,不僅具有思想引領價值更具有實踐應用意義。竹垟畬族鄉將其當作自身創新發展的思路方向,積極探索全新綠色發展模式及相應制度體系,取得了巨大發展成效,為生態富集但發展較落后的少數民族鄉鎮提供了借鑒思路,呈現了厚植生態優勢的高質量綠色發展典范[3]。
當地干部群眾以習近平同志的殷殷囑托為建設發展思路,創新務實、勤奮奉獻、全力以赴,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先進發展理念踐行落到實處,每一代建設者都在其指引下自覺行動、無私奉獻、探索創新,使竹垟畬族鄉走上了充滿生機活力、富有美好前景的綠色發展之路。
“兩山”理念中對于生態環保與經濟建設關系的精彩論斷,促使人民深刻領悟到保護、發展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發展生產力的道理,為構建環保與發展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和諧發展路徑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生態環保工作能夠極大增強當地的生態發展優勢,最終形成經濟發展優勢,經濟的極大發展反過來提升生態環保質量,如此步入良性循環,是竹垟畬族鄉積極踐行“兩山”理念所獲得的優質成果。將生態與經濟有效融合、利用好生態優勢走綠色發展之路是當地探索出的最佳發展途徑[4-5]。
當地政府以“相得益彰”為創新發展重點,認真篩選創新產業模式及發展內容,充分利用本地的豐富生態資源,選準做優,既保護“綠水青山”又追求“金山銀山”,順利實現了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的轉變發展。圍繞“風情畬鄉”的建設主題,全力打造涵蓋關聯產業的綠色發展體系,將“畬小妹”品牌做大做強,推動多個地方產業共同發展,構建“水美鄉村”良性發展體系。
當地堅持惠民、利民、為民的生態建設原則,建設和治理美好家園,美化城鎮環境,開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六邊三化三美”等專項治理工作,有效推動了“風情畬鄉”“畬小妹”“水美鄉村”等的建設,體現出一切為民的整體發展思想,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與支持。
竹垟畬族鄉始終堅持把民族團結和綠色發展緊密結合,牢記民族文化和生態資源是竹垟畬族鄉鄉村振興的兩大法寶,依托少數民族地區優美山水,將畬族鄉的特色融入農文旅產業之中,推動鄉村振興。
竹垟畬族鄉在踐行“兩山”理念中十分注重“人”這個最能動的因素,常態化開展“爭先創優”互比拼等各類形式比賽。使“找差距、炫業績、奪先進”的創業激情在干部群體中被逐步調動起來,強化“以事選人、選人干事”導向。
竹垟畬族鄉對“兩山”理念持續踐行,由過去的欠發達地區躋身成為可與全省大多數地區比肩的經濟優勢地區,“兩山”理念所延伸出來的綠色發展思想起到了關鍵作用[6-7]。
1)對“兩山”理念的內涵進行深層次探討和認識。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二者間的平衡和諧問題在“兩山”理念中有詳盡闡述,強調了生產力的保護和發展最終必然落實在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行動之上,唯有經濟和生態攜手共進,才能謀得一個同生共存的世界和路徑。竹垟畬族鄉歷屆黨委政府對習近平同志2000年的調研之行的目的牢記于心,一直初心不改,堅持“兩山”理念,直接奠定了竹垟畬族鄉對“兩山”理念切實踐行的基礎[8-9]。
2)擴大宣傳范圍,加大宣傳力度,使“兩山”理念被更多的人認識、接受和認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濃縮了對生態和經濟的理解,簡練的表述方式,讓人易懂易記。因此宣傳和解讀“兩山”理念,使其內涵和外延被更多的人認識和理解,尤其是更應該加強少數民族鄉鎮的宣傳工作,將生態和經濟之間的轉換、雙贏等內涵講解清楚、講解透徹,輔以實際案例,更新全鄉干部群眾的思想,使他們形成新的發展思路: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經濟發展,唯有生態和經濟和諧共存,才能真正實現“雙贏”和“兼得”[10]。
3)將“兩山”理念發展成果與民共享,使民眾產生幸福感和獲得感,體會到生命、生活及自然的美,將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及作品呈現給民眾,滿足民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這既是建設新時代生態文明的價值所在,也是實踐的目標所在。
10多年來,龍泉市竹垟畬族鄉不斷踐行“兩山”理念,統籌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新時代農村建設的“竹垟實踐”。“兩山”理念是解決社會實踐問題的偉大思想論斷,與人民的美好生活期盼相吻合,有利于轉化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能夠有效應對環境惡化的發展難題,既具有高度的現實緊迫性,又體現出歷史自覺性和時代前瞻性,引領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