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杰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河北 圍場 068455)
林業資源一直在自然資源中占據著主要地位。其作為平衡生態環境的基礎,相應的資源建設則歷來都是維持人類發展和自然環境之間和諧關系的基礎。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工業水平的有效提高,使得林業資源遭受了巨大消耗,林業生態平衡被打破,嚴重威脅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也對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勢必要走生態環保的道路,而且越早加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越能在盡快地時間內推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基于生態保護加強對林業經濟建設的支持與保障,只有把生態環保的工作做好,才能推動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環保建設。
生態林業的基本概念是指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對林業經濟進行持續不斷的改革與發展,在生產出一系列滿足人們使用需求的林業產品的同時,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提供有利的生態環境,從而構建一個維持森林生態化發展的良性循環系統。由于生態林業的目標較為多樣,往往需要根據不同的地區進行不同規劃。許多山區主要以林業為主,進行綜合發展。一些加工企業對其進行長遠打算,實行輪封、輪造、輪放辦法,充分提高森林的綜合生產能力,以調節和保護自然資源的長久發展,從而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林業的生產周期,增加資源的面積產量,維系生態功能和經濟效益的協同發展。
我國從國土面積上看屬于世界大國,地大物博,但受到實際地理條件的種種限制,可供使用的林業資源較為有限。同時,我國人口數量眾多,人均可使用資源實際上和世界領先國家存在不小差距。過去的數十年間,粗放式的經濟建設過多地強調經濟水平、經濟效益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生態保護,導致林業生態遭受了嚴重破壞,影響林業生態發展,引發了包括水土流失、沙塵暴等在內的各種環境問題,并進一步影響林業的健康發展,形成惡性循環。長此以往,林業資源愈發稀缺的問題變得尤為嚴重。另外,我國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地區有東北地區、西南地區等,而華北地區、中原地區等的森林資源則相對比較少。林業資源的差異造成了林業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導致我國現代林業發展受到了一定阻礙,而且森林人居資源量也偏低,需要盡快改善現狀。
由于從事林業管理工作的專業人才嚴重不足,林業管理經驗缺乏,大規模的亂砍濫伐現象長期得不到有效根治,林業生態和經濟的建設受到了嚴重影響與阻礙。另外在林業栽培技術方面,人才缺口較大,科學、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到位,相應的林木栽培質量和效率均較低,難以為林業規模擴大、林業質量提升等提供支持。實際上不管是對林業生態建設,還是對林業經濟建設而言,加強林業管理、推廣栽培技術都十分關鍵。只有將先進技術與科學管理相結合,才能助推林業的穩定發展,從根本上打牢根基,提供保障。
林業建設與管理需要健全的政策、法律以及機制等作為基礎支撐。目前由于各地區林業發展并未統一,相應的地區林業發展政策以及機制等存在不少差異,其中難免存在一些缺陷及不足。首先,不少地區的林業發展政策及管理機制與地方實際情況脫節。盲目照搬其他地區甚至國家的經驗,忽視本地實際情況,導致出臺的相關政策缺乏實踐性,同時管理機制也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嚴重限制了林業的高質量管理。其次,管理制度不健全。林業管理涉及到多個部門,包括農業部門、林業部門、環保部門等,并且廣泛覆蓋經濟、生態環境、技術、管理等領域,相應的管理難度較大,需要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前提下構建健全制度。然而目前林業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存在諸如權責劃分不明確、管理流程不規范、管理標準不統一、監管制度不完善、追責制度不完備等問題,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加以健全。
在整個林業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想有效地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必須要采用先進的技術作為整個工作活動的基礎。根據當前具體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很多地區在具體發展的過程中,林業資源利用技術水平相對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整個林業資源的利率無法得到提升。與此同時,我國林業資源采用的技術沒有達到先進的水平,導致部分資源存在浪費的現象,整個林業經濟的發展無法與世界水平接軌,最終會對整個林業經濟在全球市場上的占有率,帶來不利影響。
根據當前具體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在現代林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并沒有完善相應的經濟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礙了林業的成長和發展。當前我國大多數地區仍然采用傳統的模式來發展當地的林業經濟,對于木材加工能力以及深加工能力等等都存在很大的欠缺,所制造出來的林業商品并沒有得到創新和發展,已經無法有效地滿足當前時代發展的需求。并且在整個制造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大量經過粗加工的木料并沒有充分地發揮出林業資源應該擁有的價值。另外,由于缺乏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林業資源的開采在一定的程度上破壞了生態環境,進一步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通過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森林資源總量覆蓋率遠遠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土地荒漠化生態環境破壞現象相對嚴重,反映出了我國在林業資源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很多問題。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技術的有效利用可以很好地提高林業經濟的發展。在加強林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借助現代技術進行林業管理,了解森林的生長周期和生長環境進行科學種植和管理,提高林業的產量和種植面積,縮短其生長周期,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幫助林業經濟建設更好地與生態保護進行同步。
生態保護建設任重而道遠。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借助科技技術進行林業管理,幫助管理人員進行環境勘探、做好樹苗的培育和周期管理,減少人工成本支出,提高自動化林業管理,落實各方面數據的采集和記錄,均是目前值得探索的林業生態技術應用發展方向。諸如核心遙感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森林培育技術、林木種苗生產技術等,均是現代林業生態建設發展進程中值得大力推廣和應用的技術。
兼顧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的林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作為基礎支撐。生態保護視野下的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需要從業具有正確的生態保護意識、豐富林業知識以及工作經驗、高水平的專業能力,同時要對相關政策、法律、制度等有充分理解和把握,進而在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保障林業管理質量的同時優化林業經濟建設和生態保護。不同崗位的林業人員應當具備不同的專業素養,這意味著需要基于不同崗位的人員落實相應的人員培訓工作。其中基層人員應當以技術培訓、實踐能力培訓為重點,而管理人員則應當以整體意識、管理能力培訓為重點。只有根據地方林業發展實際情況,合理制定人員培訓目標、方案,加強組織管理,落實考核評價工作,確保經培訓后的人員能夠有效勝任崗位。
為推動生態文明視角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各地政府和部門要建立相關的政策加強林業管理,同時建立有效的機制,提高林業經濟發展的執行力和約束力。由于我國現在林業管理的權力者分為國家和個人,針對個人部分的林業管理要實施相應的政策,對于破壞林地和不合理的開采行為要進行約束,不當行為要追究法律責任,這樣才能加強林業的生態保護。在相關政策的實施過程中,需要相關的人員進行政策的普及和推廣,讓人們意識到生態林業發展的必要性,不要只為了經濟利益,而不顧林業的長久發展。
林業多產業發展是實現生態林業發展的關鍵,不斷加強森林資源的監管力度,加強林業的資源管理與監管制度,健全有關法律法規,保證林業發展能夠健康發展。通過對森林等方面的災害能力預測,進行建立有關預防突發事故的有關機制,保護林業資源,以提高林業資源的健康發展。完善林業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深化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之間的關系,對破壞林業生態的行為進行經濟處罰,對保護林業生態的行為進行適當獎勵,能夠更加有效地協調林業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間的關系。
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協調林業生態保護與林業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而要實現這一點必然需要多方主體的共同參與。政府作為林業建設的引導者,需要積極發揮自身引領作用、支持作用和監管作用。通過建立統一的林業管理平臺,吸引多方主體共同通過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加強交流合作,能夠為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政府需要做好基礎的宣傳教育工作,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加強林業項目建設,吸引眾多企業參與到林業經濟建設之中,同時引導廣大群眾落實林業生態保護工作。推動林業產業化發展,構建統一的林業生產建設標準,加強監管,嚴格要求各方主體按照相應規范參與其中。
在整個林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積極建立健全良好的制度,以此來作為這項工作的支撐。所以在今后林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單位必須要充分的發揮好帶頭的作用,有效地加大經濟保障的力度,能夠為整個林業經濟的成長提供政策方面的優惠,同時還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比如通過積極完善林業經濟發展系統的方式,推動各個地區積極開展可持續發展林業產業的發展,提升林業經濟發展水平。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必須要為整個可持續發展林業提供一系列技術方面的支持,培養專業化的人才,有效地將科學技術轉變為具體的實際成果。從另一方面來看,在整個生態林業建設活動中,積極完善林業投資和融資的體系,通過不同的途徑來完成林業融資活動,政府應該在稅收政策以及其他方面來提供一系列的優惠,以此來推動林業的正常運行。
在整個林業經濟發展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相關人員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能夠在生態環境保護背景下,積極推動該項工作的開展以實際情況作為出發點,積極建立健全林業經濟系統,以此來實現內部的循環,保護生態環境。建立健全林業經濟模式應當從三個不同的方面出發。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林業生產模式,能夠從原材料到加工完成的各個環節,實現循環利用減少企業污染與材料浪費等方面的情況。第二要創建林業生態園,通過創建林業生態園的方式,促進林業資源充分的發揮價值,吸引發展速度相對較快的林業公司進行投資,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有效地完成原材料加工等活動,能夠讓商品價值不斷提升,以此來推動當地林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還要做到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尤其是在整個林業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在林地中通過種植草藥或者是放養家禽等不同的方式,有效地擴展林業經濟的發展模式,以此來實現循環經濟的發展。
綜上所述,生態環境保護是社會發展的主要理念,林業資源作為主要的自然資源,除了要加強林業經濟的發展以外,還需要做好林業經濟管理。林業經濟管理與生態保護密切相關,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發展林業經濟,不僅能夠更好的保護自然資源,而且能夠促進未來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對國民經濟發展建設起到重要作用。新形勢下新舉措,林業經濟的發展固然是很必要的,但是要想為子孫后代留下可循環利用的寶貴資源,在現階段就不能只看重經濟利益,而是要兼顧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