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強
(北京季昌元盛生態園林有限公司,北京 100194)
園林綠化不僅需要工作人員具有專業的知識儲備,還要適當融入藝術思維。隨著專業知識的深入和藝術思維的融入,讓園林綠化景觀充滿藝術氣息,擁有重要的欣賞價值,為人們呈現美好的綠色景觀效果。因此,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綠化的藝術效果,特別是植被搭配、建筑物造型等方面。園林綠化工程師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不斷創新工程景觀設計理念,呈現最佳綠化效果。園林綠化工程對相關施工人員也有著較高的專業要求,同一張圖在不同的人手中,由于施工人員的理論知識、施工技巧、實踐經驗等不同,呈現的園林景觀效果也會存在差別。另外,隨著時代的進步,建設目標逐漸向著生態型宜居環境建設轉變。但是,一些施工單位一味地追求經濟收益,忽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以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等為代價,換來利益最大化,導致如今環境惡化。為了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施工單位應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做到人與自然共同發展。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也一樣。園林綠化工程主要以植物綠化和養護為工作內容,針對的是有生命的植物,要在為人們提供良好的休閑娛樂、親近自然的生活環境的同時,結合各自綠植的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和搭配,呈現一個鳥語花香、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城市景觀,改善城市空氣,促進生態循環。
園林建設作為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成需要經過多個部門,且受到原本經濟成本的限制,園林后期的維護成本在前期已經超出標準,導致后期的維護成本不足。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園林綠化工程各部門之間的協調不夠、溝通不足。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影響后期園林的運行,要加強與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學會合理分配各部門的職責和權利,從而有效促進園林綠化工作的進行。對于一些對環境要求比較高的植物來說,進行移植前需要對其進行栽培,像這種工作,應先交由專門的部門進行處理,充分發揮分工合作,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從而保證園林綠化工程可以長期進行后期的維護和管理,實現提高園林綠化質量的目的。
園林建設除了能夠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以外,還能改善社會的生態平衡。園林工程的巨大作用也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工業的發展使得我國的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政府部門對園林工程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希望能對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有所幫助。植物對于周圍環境的變化是十分敏感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預。為了提高植物的存活率,應制定一套完善的養護管理制度,管理人員在管理制度的監督下,應積極落實自身的責任,為植物的健康生長創造有利的條件。
不光園林工程在施工前需要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園林后期的養護工作也需要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其中包括,對養護資金的投入、養護技術以及對養護工作的管理等等。以上的這些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上文提到在前期的建設過程中會投入大量的資金導致后期的維護工作的資金所剩無幾,工作無法進行。而如今保證了各部門之間的配合,養護資金也十分的充足。為了避免資金出現不足的情況,首先要把養護資金進行一個合理的規劃,從而將養護工作持續進行下去。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呼吁各界的支持,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綠化養護的工作中去。
園林綠化工程項目的建設單位,務必要提前組織好設計人員來完成技術交底與圖紙會審工作。需要重點強調的是,綠化施工本身是對園林綠化工程的再次創作,因此與建筑工程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必須進一步突出符合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主題的設計思想與設計理念,并不是簡單地按照施工圖紙的內容來規范操作,即可達到較高水平。為此,在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中,圖紙交底至關重要。施工單位必須全面且深刻地領會工程建設方案的基本設計理念,并與設計單位進行詳細溝通,掌握設計方案中所突出的設計意圖,避免在后續的施工環節中存在理解偏差。例如,在對樹叢進行栽植施工時,不僅需要考慮到傾斜的角度,同時還要兼顧到傾斜的方向,使得樹叢能夠與周邊的生態環境相得益彰,讓人產生顧盼生姿、靈動有趣的感受。而此種設計理念與想法是無法在施工圖紙上精準地展示出來的。此外,在對施工組織設計方案進行前期溝通時,務必要遵循園林工程項目的建設主題與建設特點,進一步判斷園林工程中包含著哪些單項工程,具體的操作步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在正式獲得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項目之后,應同步做好對施工場地、施工材料、機械設備以及施工人員的各項準備工作,按照設計方案中的要求標準來完成工程預算。(2)要根據施工工期的具體要求,合理規劃工程進度,并保證施工材料、機械設備以及施工人員可以按時進入施工場地,確保各個施工環節之間的連續性。(3)按照施工進度來判斷現有施工計劃方案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并根據施工步驟來安排好各個工程組的工作內容委派相關責任人,在這一環節中切記不要忽略養護組的重要性。
在正式開展綠化工程項目的種植施工之前,需要對苗木進行合理選擇,確保苗木具有發達的根系,且無病蟲害問題,同時根據綠化工程的設計方案來逐一判斷苗木的規格與形態。在對種植材料進行選擇時,種植人員應當遵循苗原取近的原則,根據苗木的姿態與品種,初步判斷其生長力。在對苗木進行挖掘和包裝時,應基于當前的行業標準:通常情況下,苗木的土球大小為胸徑的8~10倍,利用草繩將根部的土球包扎緊實,避免在運輸的過程中出現松散的問題;在對觀葉型的樹木進行選擇時,應判斷枝葉是否鮮艷,葉簇是否豐滿;在對草坪進行鋪栽時,應當確保草塊的規格符合設計要求,并判斷草塊的邊緣是否平整,其中的雜草數量不得占據草坪總面積的5%以上,將草塊的土層厚度維持在3~5cm之間;在播種植物種子之前,種植人員要逐一核對種子的品種、品系、生產單位、采集年份以及純凈程度,并判斷這些基本信息是否符合種植設計方案中的相關要求。如果種子需要從外地引進,則要對同批次種子進行檢疫,獲得檢疫合格證書之后,方可投入使用。
在正式進行播種和種植之前,施工人員需要對目標區域內的土壤性質進行化驗,并根據化驗結果來制定出相對應的施肥和消毒方案。在這一環節中,還要嚴格按照綠化種植方案中的相關規定來明確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層厚度。通常情況下,在種植區域內的土壤會包含一部分有害成分,比較常見的包括強酸性土壤、鹽土、鹽堿土、堿性土壤以及沙土成分等等。在種植之前,務必要根據綠化設計方案中的規定要求來合理選擇適當的土壤改良技術,提高土壤質量。此外,針對草坪、花卉和播種地而言,務必要保證土壤內的肥料含量達到應有水平,并且將土壤深度控制在25~30cm之間。將表面雜物清理干凈后,逐一核對土壤的平整度與坡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在正式進行種植穴與種植槽的挖掘作業之前,施工人員必須提前掌握目標區域內地下管線的分布與相關隱埋物的埋設情況,并按照以下要求來完成種植槽與種植穴的定點放線作業:(1)根據設計圖紙中的相關要求,保證種植穴與種植槽位置的準確性,并作出明顯標記。在進行開挖作業之前,施工人員要根據植物種類來選擇適合的定位方法。如果是骨架規格較大的喬灌木,則可以用插桿法來進行標志;如果是群直性的小灌木,則可以通過白粉畫線的方式來標注出種植面與林緣線的位置。(2)在對種植穴進行定點標注時,一定要保證中心點位置的準確性,同時明確種植槽的邊線位置,避免標線出現彎曲或傾斜的情況。(3)在制作定點標志時,要同步標明不同樹種的名稱、序號或規格信息。(4)在對行道樹進行定點時如果遇到障礙物,施工人員則需要在第一時間與設計單位取得聯系,對設計方案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在進行挖掘作業之前,種植穴與種植槽的大小調整要按照苗木的根系、土球的直徑以及土壤的具體情況來綜合判定。施工人員應按照垂直的方向來挖掘種植穴、種植槽,并保證上口與下底的直徑處于一致。如果目標區域處于相對干燥的地區,在樹木種植之前,需要在穴或槽內進行適量灌水,保證土壤的濕潤度。當完成挖掘作業后,應在穴和槽內施入有機肥料,并避免植物的根頭與肥料進行直接接觸,在肥料上面蓋上一層薄薄的土壤。
(1)需要選擇在春秋季節來進行苗木種植。在苗木種植時,應將不易腐爛的包裝物拆除,并根據周邊環境的實際情況,對樹干采取相應的保濕措施;對種植土進行分層踏實,深淺程度應當與原種植線保持一致;苗木的根系務必要呈舒展狀態;一邊填土一邊踏實,確保苗木的根部能夠與土壤緊密結合。如果園林綠化工程務必要在反季節中進行種植,則必須額外采用一些適當的技術手段,提高苗木的成活率。(2)苗木種植應當按照大喬木→中小喬木→灌木→地被植物→草皮的順序來進行。(3)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苗木的觀賞面,按照種植方案中的相關要求來突出對稱性和平衡性。(4)由于剛剛回填完成的種植土比較松散,因此要通過相應的舉措來避免樹木出現歪斜或倒伏的情況。在種植完成之后,施工人員應當在種植穴直徑的周圍加筑高度為10~15cm的灌水土堰。(5)對于高大樹木而言,必須單獨設立護樹樁。通常情況下,護樹樁的高度應當露出地面1.5~1.7m。在對行道樹設置護樹樁時,則要朝向非機動車道的方向來進行統一綁扎,避免對周邊行人以及車輛帶來影響。(6)還要根據不同植物的生長特性、植物規格以及土壤條件來進一步確定澆水頻率和澆水量。在種植完成后要澆足量的水,并根據季節的溫度和周邊環境的濕度變化及時補水。如果處于南方地區的夏季,則要適當增加澆水頻率,并盡量選擇在傍晚或清晨的時間澆水。
土壤作為植物水分、營養的主要來源,提高土壤的質量使得植物獲得更加適宜的生長空間,從而提高植物的存活率是十分必要的。要想保證土壤對植物產生養護的作用,首先要保證土壤的養料得到充分的供應,這些養分可以促使植物健康的生長,提高土壤的肥力。另外,還要對原有的土壤結構進行及時的松動,為其進行除草等工作。看似簡單的除草工作卻可以讓植物獲得更加充分的養分,可見對于植物來說進行除草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它除了能讓植物保持水分以外,還能降低植物發生病蟲害的概率,接受更加充足的陽光照射,使其生長得更加快速。
為植物補充養分最主要的辦法就是對植物進行施肥。樹木在生長的各個階段對于肥料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在對其進行施肥的過程中,需要在不同的時期選用不同的肥料。這些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來進行選擇,工作人員首先要確定植物的類型,之后根據植物的生長周期對植物各時期所需要的肥料進行選擇,在選擇的過程中需要控制肥料對于植物的效果,并對其采取科學的施肥方式,從而保證植物各個時期都能夠正常的生長。
植物吸收水分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就是灌溉,由于植物的品種不同,所需要的水量也有所不同,水量的多少會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所以為了保證所有的植物都能得到合理的灌溉,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灌溉,從而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灌溉技術中的噴灌和滴管是比較常見的兩種灌溉技術,要根據植物的特性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
植物的各個生長周期都需要對其進行修剪,且修剪對于植物的生長也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修剪的時候除了要根據植物的生長周期進行修剪,還要分季節、分時間、分方法對其進行修剪,適當的修剪有美化園林的效果,且還可以適當的延長植物的生長周期。修建的時候要剪去那些枯枝斷葉,其次就是保證修剪的有序性,不能胡亂修剪,這樣也有助于提升園林建設的觀賞性和美觀性。
影響植物存活率的“罪魁禍首”就是植物的病蟲害,對病蟲害進行防護也是保證植物存活率的重要方法。防治手段可以分為物理手段和化學手段,但是這兩種手段的效果都不如生物手段的效果明顯。生物手段是利用蟲子的克星,對其進行防治,在防治的過程中不會對環境產生傷害,同時投入的成本也較低,并且可以長時間地發揮作用,是目前防治病蟲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對植物進行病蟲害防護的時候應該提高對生物措施的使用頻率,減少對環境的傷害,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城市的發展歷程中,園林綠化工程的建設任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園林綠化工程的施工技術水平將直接關系到工程建設質量的高低。為此,國家政府需要加大對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技術的監管力度,督促相關單位按照園林工程項目的建設要求來規范操作,促進園林綠化工程生態效益的進一步發揮,為廣大人民群眾打造出更加宜居的城市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