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然,楊樹果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000)
近年來,黑河市與俄羅斯遠東地區農業合作發展迅速,特別是在大豆產業合作方面基礎牢固。其中,黑河市對俄羅斯遠東地區大豆產業投資金額不斷增加,合作領域不斷延伸,合作區域更加廣泛,帶動了黑河市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相關政策的帶動為雙方的合作提供了保障。2018 年11 月《中俄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合作發展規劃(2018—2024 年)》經中俄雙方正式批準,引導中國企業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展農業全產業鏈合作,加大對俄羅斯遠東地區農業生產投資。2019 年6 月《中俄關于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指出,未來雙方將進一步擴大并提升農業產業合作水平,深化農業投資合作,積極開展農產品食品相互市場準入合作,擴大雙方優質農產品食品貿易,特別是支持雙方在大豆產業開展相關合作。2019 年6 月中俄簽署《關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發展規劃》,就擴大大豆貿易,深化種植、加工、物流、銷售、科研等全產業鏈合作達成重要共識,雙方在大豆全產業鏈合作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并提出力爭到2024年自俄進口大豆370萬噸的目標,推動雙方大豆貿易與合作。這些政策為黑河市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大豆產業合作注入了新動力[1-2]。
近年來,黑河市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農業合作不斷加深,特別是在大豆產業合作上,由于黑河市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大豆種植環境類似,種植品種與市場需求都以非轉基因大豆為主等,雙方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3]。
黑河市堅持開放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兩個資源、兩個市場,立足地緣優勢,積極組織企業“走出去”,發展境外農業合作,拓寬與俄羅斯農業科技合作與交流渠道,其中黑河市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的大豆產業合作發展迅速,目前投資主體主要為企業。黑河是中國進口俄羅斯大豆的最主要口岸,其中布拉戈維申斯克—黑河口岸的大豆進口數量最多,達到29.4 萬噸,預計2024—2025 年度將達到51 萬噸,黑河跨江大橋開通,促進了俄羅斯的大豆出口。
據統計,2019 年黑河市企業對俄羅斯遠東地區投資約為23 000 萬元,投資地域主要為阿穆爾州、濱海邊疆區等。2020 年黑河市共有20 多家對俄大豆產業合作企業,在俄開發土地面積185.424 萬畝(1 畝≈667 m2,下同),其中,租賃土地面積122.9 萬畝、購買土地面積62.524 萬畝。2020 年實際種植面積169.9 萬畝,其中,大豆種植面積152.65 萬畝,占在俄開發土地面積比重82.4%。并且許多產業園區在黑河市與俄羅斯遠東地區陸續建成,形成了包括大豆種植、倉儲、物流等在內的一套完整產業鏈體系,合作領域從單一的大豆種植延伸到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科技研發等全產業鏈合作。其中,黑河北豐公司在阿穆爾州建立了中俄阿穆爾農業(畜牧)產業園區,金色豐收有限公司在其產業園區中建成日處理烘干500噸糧食烘干加工中心,每年可加工糧、豆7 萬噸。同時,北豐公司在黑河市建有俄羅斯進口有機大豆深加工基地,占地面積3 萬平方米,其中已建成倉儲設施、豆制品加工廠,設計加工能力達到5 萬噸,倉儲能力達到5 萬噸,產業合作規模逐漸擴大。雙方的技術研發合作也明顯加強,多個中國大豆品種在俄羅斯遠東地區試種成功,并且雙方經常舉辦專家學術交流會、大豆貿易研討會等,在育種、種植、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多次交流。
境外大豆回運困難是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無論是自產大豆還是進口大豆在回運環節上都會受到一定影響,其主要原因包括關稅、地方政策等。2021年2 月俄羅斯將大豆出口關稅提高到30%,同時阿穆爾州由于關稅上漲的影響,優先向本國企業提供原材料,并且大豆的定點加工企業、倉儲企業少,嚴重阻礙了大豆的回運。過高的關稅增加了大豆的回運成本,造成相關企業的虧損,在考慮成本與利潤的前提下,如果關稅久高不下會嚴重影響大豆的回運。同時,俄羅斯遠東地區各省的地方政策也有不同,例如阿穆爾州限制外資企業進行土地開發,嚴格控制勞務輸出指標,支持雇傭俄羅斯人進行大豆生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豆生產的難度,對大豆生產規模與產量造成了不利影響。并且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下勞務派遣十分困難,相關的工作人員出行與工作極為不便,因此,一些企業經營者不得不終止或暫緩相關業務來往,大豆回運十分困難[4]。
在黑河對俄羅斯遠東地區大豆產業的合作中,相關企業在境外土地開發、倉儲物流體系建設、生產要素投入等過程中,都要投入大量資金,短期內難以獲取較多的經濟效益,限制了相關企業對俄大豆產業合作生產規模的擴大。在境外土地開發中,受地方政策的影響,相關企業可能面臨限制開發、價格上漲等風險,境外土地開發的成本也會隨之上漲。在倉儲物流體系建設中,由于前期投入成本高,建設周期長,十分考驗相關企業的融資能力與資金鏈,為其帶來了很大壓力[5]。在生產要素投入中,配套的機械設備運往俄羅斯遠東地區成本很高,同時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機械設備比較落后,難以用于大豆生產活動中,相關企業成本進一步增加。勞動力要素投入成本也呈上升狀態,受疫情與政策的雙重影響,勞務派遣不僅手續煩瑣,而且在人員數量上也被嚴格限制,而雇傭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勞動力成本較高,大大增加了投入成本[6]。
目前,俄羅斯遠東地區相關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在大豆種植的過程中,缺少相應的水利設施,對大豆灌溉與田間排水產生了影響,在水利設施缺失情況下,大豆種植的成本會增加,生產效率也會有所下滑。在大豆運輸過程中,由于高寒凍土與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鐵路與公路十分破舊,不但增加了運輸時間,而且增加了成本。同時,黑河口岸基礎設施建設也不夠完善,貨物出入境通關效率低,成本高,跨境橋梁、鐵路與港口還需要進一步建設。并且大豆產業園區建設還比較滯后,缺少示范帶動性。因此,目前的基礎設施建設難以為雙方在大豆產業合作發展上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務,這也是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7]。
黑河市相關企業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種植的大豆大多數以直接回運為主,銷售市場也以固定生產加工企業為主,只有少部分大豆在回運后進行深加工,制成豆油、豆粉等深加工產品,并且受制于高額的關稅與運輸費用,在價格上也缺乏市場競爭力。同時,大豆產品并不符合俄羅斯遠東地區當地居民的飲食習慣,即使進行大豆深加工也難以拓展當地市場,當地也缺乏可以進行合作的大豆加工企業,進行大豆深加工困難重重。如今在國內市場,大豆產品備受歡迎,特別是豆油在我國北方市場份額很高,因此,如何在大豆深加工領域進行合作,提高大豆產品附加值是一個關鍵問題。
加強政府間溝通交流能夠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一方面有利于為黑河市相關企業提供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建設與發展大豆產業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有利于擴大雙方的合作規模。首先,在境外土地開發上要積極進行溝通與談判,目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土地大部分沒有被開發使用,將這些閑置的土地進行開發用于大豆種植中,有利于雙方大豆產業合作的發展。通過大豆種植面積的增加帶動相關企業的產業鏈建設,這樣不僅能夠擴大雙方的合作規模,還能提高當地的經濟效益。其次,要在勞務派遣上加強溝通與談判,為黑河市的勞務派遣爭取更有利的條件,一是要突破勞務派遣的人員限制,二是要優化勞務派遣的手續與標準,出臺規范化、標準化的政策,努力解決勞務派遣困難這一關鍵難題[8-9]。
中小企業是黑河市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大豆產業合作的主力軍,目前,以黑河北豐公司為代表的20 余家中小企業發展態勢較好,對俄羅斯遠東地區投資額陸續增加,產業合作規模不斷擴大。但受到關稅增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等因素的制約,增加了大豆回運、勞務派遣等方面的壓力,特別是在資金籌措上問題顯著。因此,政府要加大對相關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一方面,黑河市政府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補貼對象選擇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補貼,根據相關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更為適宜的補貼方式。例如相關企業在大豆回運、要素投入等環節資金壓力較大,政府可以投入專項補貼資金,例如交通運輸補貼資金、農機農具補貼資金等,緩解其生產經營壓力。同時,在大豆回運、農機農具的購買與租賃等費用方面可以進行優惠補貼,降低其生產經營成本,增強企業活力。另一方面,黑河市政府可以出臺有關招商投資政策,并為相關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與人才幫助[10]。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能夠高效銜接各個交通樞紐,提高大豆生產加工與運輸的效率,降低有關部門與企業的成本,推動雙方合作的發展。由于之前黑河市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大豆產業合作規模較小,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不夠完善,如今雙方大豆產業合作發展迅速,因此必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是俄羅斯遠東地區大豆運輸的主要方式,但運輸里程長、費用高等原因影響著大豆運輸的效率。為了推動雙方合作的發展,中方應與俄方積極磋商,加強俄羅斯遠東地區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建設水利設施保障大豆種植,加快修復破損的公路與鐵路。同時推動互通橋梁與口岸的建設,為相關企業的高效通關提供保障。同時,在關鍵的交通樞紐附近可以建立完善倉儲系統,方便大豆的存儲與運輸。
發展大豆深加工合作有利于提高大豆產品附加值,保障相關企業提質增收。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種植的大豆與在黑河市種植的大豆在品種與質量上類似,符合國內市場豆油、豆粉等產品生產的標準與要求。因此,可以考慮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進行大豆深加工合作,通過相關政策的支持與投資等方式,在當地建立豆油加工廠,并且與當地的豆油加工企業合作,以生產外包等方式進行大豆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延伸大豆合作產業鏈,促進企業增收。同時在內地市場可以與大型的油脂加工企業合作,通過完善的配套設施、標準化的生產流程、便利的產品運輸條件對回運的大豆進行深加工,依托廣大的市場需求進行市場拓展,提高相關企業的經濟效益。
黑河市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豆產業合作有著廣闊空間,在境外土地開發、大豆生產加工、技術研發等方面有很大的合作潛力。但同時境外大豆回運困難、大豆產業鏈建設成本高、相關企業籌措資金困難、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大豆產品附加值不高等問題限制了雙方的合作發展。因此,必須加強政府間溝通與談判,為相關企業的境外土地開發與勞務派遣提供保障。加大對相關企業的扶持力度,緩解相關企業在資金投入和產品運輸費用等方面的壓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配套的基礎設施服務體系,以此提高雙方在大豆種植、運輸等方面合作的效率。拓展大豆深加工合作,以此提高大豆產品附加值,擴大雙方在大豆生產加工方面的合作規模,促進相關企業提質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