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鳳珍 陳思寧 梁 彬 馮梅婷 潘善環
(桂林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鄉村振興振興工程涉及鄉村各個方面的建設,基于此,鄉村振興也為鄉村的各方面提供了建設與發展的機遇。從生活富裕這總目標上看,為實現這一目標,政府會采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科學鄉村經濟。依托于鄉村地區豐富的旅游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已逐漸成為許多鄉村實現鄉村富裕生活的一項重要渠道。在鄉村產業發展方面,國家和各地上級政府提供了政策、人力、資金、物力等全面的支持以刺激鄉村旅游的發展。這為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起步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在生態建設方面,一些鄉村黨群合力對先后對鄉村風貌、環境衛生等進行整改,鄉村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為鄉村旅游提供優美的旅游景觀和良好的旅游活動環境。在鄉風優化方面,各鄉村先后開展凈化鄉風的相關活動和培訓,摒棄不良傳統陋習,并大力發展和傳承當地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本土文化。這一定程度上利于提高旅游當地的旅游體驗感,從而提高旅客滿意度,樹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并且,通過對特色本土文化的挖掘,有利于打造特色的地方文化旅游產品。在鄉村治理方面,鄉村治理體系的逐步構建與完善,為參與鄉村旅游中的農民們的權益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進而增強了鄉村旅游發展的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在給鄉村旅游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鄉村旅游帶來了新的挑戰。就目前而言的鄉村旅游業發展層次難以滿足鄉村振興的要求。在旅游產業方面,加快鄉村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為滿足游客需求、提高居民收入以及延長鄉村旅游效益持續性,加快實現生活富裕的總目標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重大挑戰之一。在生態建設方面,在對旅游產業規劃開發的同時,要將農村生產、鄉村生態、農村生活三方,通過統籌規劃,融合三方發展,進而協調鄉村旅游發展的挑戰。既然滿足鄉村產業生產活力的健康穩步增長,又要美化、保護鄉村生態環境、保障村民生活不受到因旅游活動而帶來嚴重的干擾、損害村民生活的基本權益。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一是要突破對游客與居民之間的關系認識,二是要提高農民對當地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回歸和弘揚純樸的鄉土文明,提高待客的友好度,建立和諧友好的主客關系。在鄉村治理方面,需鄉村旅游業的治理需要多個主體參與才能聯動發展,構建主體的協同合作構建科學的治理機制。
資源縣鄉村旅游產業鏈存在孤環、斷環現象,各環節脫節。首先,旅游扶貧產業脫節,不能滿足游客的綜合性需求。以住宿業為例,資源縣建有四星級酒店1 家,另有經濟連鎖酒店、民居旅館、農家旅館近70 家,主要集中資源縣城,八角寨國家地質公園景區附近,其他鄉村旅游片區住宿缺乏,游客晚上還得回縣城住宿。其次,旅游扶貧企業數量少,缺乏競爭力,還沒有形成旅游扶貧的核心企業。核心企業能對旅游產業鏈上、中、下游的資源進行整合,帶動相關產業和企業的發展,減少成本,實現規模經濟。資源縣現有的旅游企業,經營規模小、對產業鏈的資源整合能力差,地方經濟帶動性不強。最后,鄉村旅游產品脫節。資源縣多數鄉村旅游以農家樂、田園采摘為主,停留在觀光旅游產品,娛樂體驗、休閑度假類的高層次旅游產品缺乏,旅游產品組合不完善。同時資源縣鄉村旅游產業鏈不完整,也不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以及延長鄉村旅游效益持續性。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持下桂林市資源縣鄉村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資源縣鄉村旅游的發展一方面促進了資源縣鄉村經濟的提升,但由于尚未形成完備的管理機制,讓資源縣在另一方面的鄉村環境也面臨巨大的生態環境保護壓力,突出表現在:游客量不斷增多以及部分游客不文明的旅游行為給資源縣鄉村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破壞。加上部分的鄉村旅游經營者只顧眼前經濟利益,盲目的開發鄉村旅游資源,忽視環境效益,也給資源縣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損害。通過過度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而獲得利益的行為,對資源縣旅游的發展來說往往是得不償失的,也不利于資源縣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資源縣八角寨丹霞山具備全國乃至世界獨一無二的丹霞旅游資源,不僅有典型的丹黃峰叢地貌,還與資江山環水繞,相得益彰。資源縣的丹霞地貌景觀是國內少見的典型群螺景觀。另外還有獨特的民族風情、紅色旅游、高山風光等獨特的旅游資源,這些都是十分吸引游客的旅游資源。但是由于當地旅游發展的有關部門對自身優勢特色產業認識不足,對資源縣的特色旅游產業缺乏投入和深入研究,大多是照搬別的地區的鄉村旅游模式進行發展,沒能發揮自身特色文化旅游產業的魅力,無法加大外界對資源縣旅游的關注,也導致資源縣的獨特旅游資源沒有較高的知名度,游客對于資源縣的印象除了偏遠、山區之外沒有很深刻的認識。
在生產方面,資源縣農民是自主的,擁有獲得生產領域資金收益的權利,然而這一權利的實現往往是取決于商品流通方面,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往往會受到 來自非市場手段或者市場手段的影響,使得農民的這一權利沒能完完全全地發揮應該有的作用,歸根到底這一權利無法完全實現的原因是農民的商品在被收購時會受到來自非市場手段或者市場手段的干擾甚至是控制,農民的自主性在流通過程中便遭到了破壞,生產和流通環節過度分離導致農民沒能實現利益最大化。農民是鄉村振興中的最應受益者,盡量避免來自非市場手段或者市場手段這一“無形的手”的過多干擾或控制,才能讓這一鄉村振興中的最應受益者獲得屬于他們的更多利益,實現農民在鄉村治理體系中該獲得的自主性權利。
資源縣鄉村旅游的開發、運營、管理過程與農牧業、建設、交通、水利、文化和旅游、自然資源、林業、商務、民政等許多職能部門息息相關。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資源縣各部門紛紛響應號召重視鄉村旅游建設工作,有單獨的也有聯合的出臺了一些促進鄉村旅游建設的政策以及措施。雖然各部門都有相應的鄉村旅游建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但仍存在規劃協調性不夠、政策協同度不強、政策實施步子不一致的問題,在推動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單打獨斗”的現象,導致鄉村旅游建設項目不成一體。資源縣各部門沒能正確的合理的利用政策協同優勢進行鄉村旅游建設發展,在一些旅游發展項目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邊建邊改、重復建設等現象,影響了鄉村旅游發展政策的實際執行效果,重復的建設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同時也降低了項目完成效率。政策協同程度的高低是鄉村旅游質量的優劣的關鍵,所以資源縣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提高政策協同度迫在眉睫。相信如果提高了政策協同度,資源縣鄉村旅游建設發展一定能邁上一個“新臺階”。
產業興旺不是一業興旺,而是百業興旺,這就要求在發展鄉村產業時要拉長產業鏈、提高價值鏈、完善利益鏈,實現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實現融合發展,要打造新型的產業村、新型的產業莊園。要發展創意農業,把田園、農園、果園變旅游景區,大幅度提高土地的收益。要讓農業生產勞動變得更有趣味性、讓加工生產成為體驗性樂趣的過程,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此外,資源縣政府還要重視鄉村旅游資源的整合規劃,突破以往鄉村旅游零散無序發展的現象。深化“旅游+”的產業融合,加快單一業態向綜合功能轉變。積極引導各行各業主動融入旅游元素,大力發展多種旅游新業態,構建全景、全業、全時的鄉村旅游產業鏈,推動資源縣鄉村旅游朝著更優質的方向發展。
首先,資源縣政府要發揮好引導作用做好鄉村旅游發展的統籌規劃,結合資源縣的鄉村旅游的實際情況,制定關于鄉村旅游發展的專項發展規劃。其次,資源縣政府要加大對鄉村旅游經營者的管理和培訓,引導他們樹立可持續旅游發展觀,重視對鄉村旅游資源的保護。再次,完善鄉村旅游發展的法規體系、更好的保障鄉村旅游的發展。最后,建設優化鄉村旅游服務新機制。鄉村旅游的高質量發展,不僅取決于鄉村旅游目的地優質的旅游產品,政府部門的對旅游服務質量的監管也是影響鄉村旅游高質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當今這樣一個消費多元化的時代,政府要加快速度推進鄉村旅游服務機制適應時代的發展,改變過去傳統單一的旅游服務機制,加快建設優化旅游服務機制。
鄉村旅游正是憑著獨特的鄉土文化氣息,恬靜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滿足了現代人親近自然、返璞歸真的精神文化需求。資源縣對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上要深層次、多角度,切忌簡單機械化的照搬其他地方成功經驗。深入挖掘本地的文化內涵、打造具有資源特色的鄉村旅游文化產品、提高鄉村旅游產品的質量。比如資源縣可以結合當地鄉土文化、民俗風情,自然風光等建成一批專屬資源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傳統民居的鄉村旅游新景區。大力創新鄉村旅游產品,不僅產品形式創新、更要產品內容創新,給鄉村旅游產品增加文化感、故事感,多角度、全方位地向游客展示資源的旅游產品特色。
在我國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諸如旅游利益分配矛盾、村落開發與保護的矛盾、同行競爭矛盾等多種矛盾。資源縣要積極建立健全鄉村旅游的參與和利益共享機制,兼顧多方主體的利益。資源縣可以綜合考慮鄉村旅游的發展階段、鄉村旅游經營者的經營實力、旅游中間商的資金投入等因素的基礎上設定旅游利益分配比例,從而保證各主體旅游利益分配的合理性。鄉村旅游發展的紅利不能只是被少數人獨占,關鍵還得讓鄉村旅游中的創生者—村民,也共享鄉村旅游的發展紅利,要創新完善旅游利益分配機制,讓廣大村民擁有平等參與旅游利益分配機制的權利,就地就近實現就業增收,共享旅游發展成果。
鄉村旅游開發、運營、管理過程中涉及眾多部門和組織,其間的工作協同程度是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資源縣旅游部門要充分發揮其統籌管理的職能作用,破除資源縣鄉村旅游目前存在的政策協同度不強、政策實施步子不一致的問題。
首先,要形成全縣鄉村旅游發展“一盤棋”的發展機制。其次,加大資金投入建設鄉村旅游數據信息鏈,打通鄉村旅游信息封閉堵塞的局面、實現鄉村旅游信息數據的共建共享。為旅游相關部門的旅游政策制定和旅游經營管理人員開發旅游項目提供更精確的數據參考,更好地促進鄉村旅游的協同發展。再次,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切忌在推動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單打獨斗”的現象。在制定相關旅游發展性的文件政策時要共商共建,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從而更好、更全面的制定鄉村旅游政策,促進資源縣的鄉村旅游發展。
我國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在鄉村振興振興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鄉村旅游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僅為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還解決了農村的就業問題,為實現共同富裕、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等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資源縣鄉村旅游業想要獲取競爭優勢,需要結合政府政策,合理開發旅游資源、建立公平完善的鄉村旅游利益分配機制,實現資源縣鄉村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建設延伸資源縣鄉村旅游產業鏈,打造具有資源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加強旅游產品的監督,在提升競爭優勢的同時保障產品的質量,增強客戶的粘性,從而為資源縣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出更好的決策,穩定當地農戶的經濟效益,吸引更多人才進入到農村中,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