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剛 謝曉霞 趙 霖
(杭州利安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300)
在新形勢背景下,生態文明建設被黨和政府以及社會的高度重視。垃圾分類處理作為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夠將垃圾處理量有效的減少,也能夠將處理成本以及土地資源消耗等有效的降低,從而獲得更多方面的多重效益,并促進我國碳減排戰略的具體實施。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鄉鎮是最基層單元,而在垃圾分類處理中,鄉鎮是其中相對薄弱的一個環節。為了有效的改善鄉鎮環境污染問題,就一定要積極完善并推廣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將碳減排戰略有效的落實,進而推動鄉鎮生態文明建設。
我國的碳排放量居于全球首位,并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在2013 年的碳排放總量比美國與歐盟的碳排量總和還要高很多,這對于我國生態環境而言并不是好事,為了能夠將碳排放量有效的降低,就需要將垃圾處理效率不斷的提高,這是我國實現碳減排的一種重要途徑。但我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卻是,垃圾回收再利用率非常低,而且也沒有先進的垃圾管理方式,多數情況下都是通過焚燒、填埋等方式進行垃圾處理,這樣不僅導致了很多可以回收的資源都被大量的浪費,并且在進行垃圾處理時大量的碳排放量就會隨之產生。根據相關的研究表明,填埋垃圾會生成大量的溫室氣體,焚燒垃圾不僅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還會釋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質,對于大氣和環境所造成的污染極大。所以,在進行垃圾處理時采用填埋和焚燒的方式非常低效、不可取的。為了能夠將新形勢背景下所提倡的“節能減排”新要求達成,就需要創新垃圾管理的新路徑,將源頭垃圾分類進一步加強,使得末端處置垃圾有效的減少。
根據相關的數據檢測發現,我國每天所產生的垃圾都是以指數級增長的,使得有一部分的城市中對垃圾處理的能力已經趨于飽和狀態了,據悉,陷入到被垃圾的城市已經接近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過于陳舊的垃圾處理方式,有一部分垃圾并沒有及時的進行處理或者是已經處理過,但是不符合相應的標準,使得大氣中被直接排放了大量的有毒氣體,造成了嚴重的大氣污染,不僅如此,還會對水資源帶來嚴重的污染。相比于一些發達國家的經濟和科技發展以及垃圾處理技術,我國都相對落后,要想將環境污染問題積極有效的解決,就一定要借鑒其他國家的垃圾處理經驗和先進的垃圾處理技術,讓我國的垃圾處理更高效。畢竟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們生存與發展中必不可少的,對于我國在國際的形象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一定要探索和創新有效的垃圾處理方式,減少各種污染,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創作良好的基礎條件。鄉鎮生活垃圾處理過程中所帶來的污染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衛生填埋是現階段很多鄉鎮處理生活垃圾所使用的常見方式,這樣的垃圾處理方式會導致大量的碳排放量,這對于大氣以及水資源都會帶來不同程度上的污染。在填埋生活垃圾時,一定要經過預處理,而在預處理過程中就會導致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產生,在將生活垃圾填埋完成之后,二氧化碳和甲烷極為可能繼續進行分解,一些影質也就會隨之產生并直接滲透到土壤之中,使得土壤被嚴重污染。除此之外,填埋生活垃圾時通常都會用大型的機械,這些機械在使用過程中也會將燃料大量的消耗,導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劇增加。
碳排放是堆肥處理生活垃圾的本質,這樣的垃圾處理方式非常有效,能夠實現最大化的廢物資源利用,但在使用這種處理垃圾的方式時,既要高效率的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又要嚴格的按照選址標準選擇廠址。鄉鎮生活垃圾各種各樣,雜亂無序,使得將其混合之后,有一部分的垃圾會相互發生作用進而產生有毒氣體或者是致病有機物,所以,在進行生活垃圾堆肥處理時,一定要先將其進行合理的分類,并要進行降解處理。如果不能選擇適宜的場地,那么一旦產生有害氣體或有毒物質就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在對鄉鎮生活垃圾進行處理時經常使用的另一種處理方式就是焚燒法,將生活垃圾進行焚燒時,可以將一部分的熱量進行回收,這樣不僅將生活垃圾的數量有效的減少,而且還能獲取部分的熱能。但是鄉鎮中的生活垃圾有著各種各樣的混合物,這些混合物大多數都是不可燃物, 當可燃垃圾被焚燒后,這些不可焚燒的混合物就變得尤為突出。此外,在焚燒生活垃圾的過程中,會造成大量的黑色濃煙產生,為了能夠防止這些濃煙對空氣帶來二次污染,垃圾處理廠就應該配備一些特殊的環保裝置。在焚燒生活垃圾時會導致污染問題出現的情況包括三種,首先,就是在焚燒垃圾時沒有將生活垃圾充分的燃燒,為了能夠提高燃燒率就需要加入大量的可燃物,使得二氧化碳氣體大量產生,將溫室效應加劇;其次,在焚燒生活垃圾時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有毒氣體;最后,生活垃圾焚燒方式的選擇存在一定的問題,不能根據具體的垃圾類型采用相應的焚燒方式,或者是垃圾儲備量達不到可燃燒的閾值,使得在儲備垃圾時,可能會由于滲液的出現導致厭氧反應,并產生甲烷,遇火就非常造成爆炸事故。
人們潛意識中會認為在處理生活垃圾時會導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產生,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的。生活垃圾的種類頗多,有一些有機物就存在某些生活垃圾中,如果在處理這些垃圾之前就將有害氣體釋放出來,那么就會帶來不同程度上的污染。比如,廚余殘渣、廢舊電池等都是比較常見的生活垃圾。這些生活垃圾如果長時期不進行及時的清理,那么就會導致二氧化碳氣體大量的釋放。所以很多鄉鎮都會選擇用填埋的方式進行生活垃圾的處理,使得有害氣體的排放能夠減少,不過在進行填埋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使得環境遭受二次污染,同時也會污染土壤環境,從而造成更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在鄉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宣傳教育過程中,并沒有將深層的生活垃圾處理相關問題進行普及,使得鄉鎮居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對于這一問題也沒有重點關注,所以對于深層的問題并不了解,也不想了解,比如垃圾分類的原因、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具體能夠解決哪些問題等,都沒有成為鄉鎮居民熱點關注的問題。培養鄉鎮居民形成較強的環保意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的進行,在這個過程時間會比較長,也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如果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將宣傳教育工作有所松懈,那么鄉鎮居民也就會因此而產生懈怠、疲軟狀態。因為鄉鎮居民對環境保護與垃圾分類并沒有樹立起自覺意識,這樣就會導致垃圾源頭分類達不到預期效果。根據對鄉鎮不同種類來及的回收率進行調查研究發現,鄉鎮居民并沒有對濕垃圾進行充分的分類處理,而其他生活垃圾中,食品垃圾所占比例非常大,這些垃圾在處理過程中往往都會在沼氣池與堆肥中應用,回收率非常低,剩下的其他垃圾則是全部都在填埋場中消除。
在大多數鄉鎮的街道上,公共垃圾桶的數量并不多,一條街上垃圾桶的數量屈指可數,長一點的街道有三個公共垃圾桶都是罕見的,多數情況下都是只有一兩個公共垃圾桶,其他的垃圾桶都是沿街商鋪中的商戶自己準備存放垃圾的垃圾筐。而且鄉鎮中對有毒、有害垃圾,比如廢舊電池、過期藥品等,都沒有設置專門的回收點。有些鄉鎮中會設置兩個臨時的垃圾存放點,街道新區以及菜市場是臨時垃圾存放點的主要選址位置。不過臨時垃圾堆放點都是比較簡陋的,只是將一個地段進行簡單的劃分,使得垃圾都要被堆放其中,處理措施幾乎是沒有設置的。鄉鎮匯總的配套設施不到位,從某種角度進行分析,不難發現這與鄉鎮垃圾分類處理項目的實施中資金緊缺有著極大的關系,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就很難將垃圾分類處理更高效、順利的落實。
垃圾分類處理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而是在處理過程中要實現系統化的處理,將生活垃圾分類的標準、方法、設施以及回收的時間、具體地點、回收頻率等都涵括在內,并且要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監督管理與分類效果評估進一步的加強和落實,再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促進鄉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高效實施。但實際的鄉鎮生活垃圾處理中并不能將這些都變為現實,主要原因就是,鄉鎮中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機制,使得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過程中沒有標準化的流程,也沒有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管理辦法或者是章程科學合理的制定出來,從而導致了各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實際問題。比如生活垃圾收運并不能確保準時性,沒有及時的將生活垃圾處理掉;沒有制定明確的垃圾處理費收費標準;垃生活垃圾分類到處理的整個流程出現了脫節問題等。
在鄉鎮中進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初期階段,需要相關部門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好處以及重要性為鄉鎮居民大力宣傳和教育,比如利用鄉鎮中的展板、海報、宣傳冊等對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內容和措施進行宣傳,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方式進行宣傳,使得鄉鎮居民能夠對垃圾分類有著初步的了解。為了能夠將鄉鎮居民的環保意識培養進一步的加強,不僅要將宣傳教育力度加大,而且還需要將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進一步加強,使得居民對垃圾分類有著一定的認知,并不斷豐富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因此,可以將與公益環保組織的合作不斷加強,開展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關主題的專業活動,并將“綠色賬戶”建立起來,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為鄉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提供保障。
政府補貼、社區伙伴資助以及村民清潔費自籌等都是現階段鄉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主要資金來源,不過這些資金來源并不是固定的,也缺乏規范性,這對垃圾分類處理的相關配套設施的優化與完善有著很大程度上的阻礙作用。因此,需要將垃圾分類收費標準盡快的制定出來,并加強與更多社會主體的進一步合作,使得在鄉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事業中能夠將集聚更多社會力量,從而能夠獲得多元化的支持,比如技術支持、資金支持、設備支持等。除此之外,在多元化強有力的經費支持下,要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的加強,各類垃圾收集桶、中轉站等都需要適當的增加,并根據需要收集的垃圾種類和相關特點改造生活垃圾運輸車輛,使得垃圾分類處理的效率能夠有效的提高。
鄉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策略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會逐漸被暴露出來,這樣會將鄉鎮治理能力的欠缺充分的反應出來。因此,要將垃圾分類處理機制建設逐漸的完善,并將生活垃圾分類治理能力全方位的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管理系統的建立一定要逐漸完善,使得生活垃圾的源頭分類到處理的各個流程能夠實現專業化的管理。并要將垃圾分類標準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定,使得生活垃圾的分類和處理方式能夠在選擇時也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并根據生活垃圾收集點的實際分布情況,車輛調度以及收運路線等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定。并將垃圾分類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和機制建立的更加完善,科學合理的制定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管理辦法,將激勵機制、監督評價機制等也制定的更加完善,這樣碳減排效果才能夠更加理想。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日益深入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所發揮出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使其地位不斷的提高。鄉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有利于促進節能減排,獲得極大的碳減排效益。根據對已經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鄉鎮生態環境進行調查和研究可以表明,垃圾分類處理能夠極大化的將每年的碳排放量都減少,并且在執行垃圾分類處理之一工作時,也會不斷的優化處理防范,將濕垃圾與廢舊物資的循環利用率逐漸提高,這樣碳排放量也就變得更少,進一步的促進了我國鄉鎮生態文明建設,并為我國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帶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