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深
(內蒙古鄂托克旗林業和草原局,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6100)
為迅速拓展我國經濟實力,以往所采用的經濟發展方式為“粗放式”發展模式,如今我國社會經濟已經處于中上等,國家實力強大。但與此同時,經濟的迅速擴張也不免對森林資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傷,針對這些問題,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推廣綠色建設政策保護森林資源、維護自然環境。據目前統計情況可見,我國于2020 年底各地區的森林覆蓋面積相較于五年前有明顯銳減表現,森林覆蓋面積不足,導致生態環境的平衡性較差。除我國外,其他國家的綠色生態情況也相對較差,為了積極改善自然環境我國正在落實資源管理工作,基于傳統管理工作內容,對工作效果較差之處進行改進和完善。而部分地區仍舊存在限制林業生態發展的問題,如林業建設不積極、森林采伐、資源監測率低等,影響森林資源的同時,也不利于生態林業發展,故而應積極探索改進措施。
從微觀意義上講,森林資源是指在同一區域內所擁有的樹木資源,主要為喬木資源。而從宏觀意義上講,森林資源是指在林地樹木和相應空間內涵蓋的動物、森林植物、微生物等具有生命力以及依賴環境而生存的個體,組成的自然環境條件。而森林資源管理顧名思義是針對不同區域的森林資源,保護其中野生動物、植物、土壤、樹木等使其保持在健康狀態,制定科學的管理方案和保護措施。主要內容有培育幼林、保護森林樹木、合理利用林木資源等管理工作。在此作業模式下,不僅森林可免于遭受病蟲害、惡劣自然環境的損傷,也能積極建立穩定的生態系統防止出現自然災害。能順應自然發展科學性的管理工作,能在合理利用森林資源時,讓生態環境處于可持續發展狀態。
生態林業即為森林生態穩定,能支持林業發展稱為生態林業。是近些年才推出的新型經濟學原理概念,主要是指在當地不同區域的林業資源合理利用中積極推廣林產品發展,為構建人類社會和生存創造最佳環境條件的林業,屬于一種具有強大平衡功能的森林生態系統。而相關工業建設單位在現有的自然資源中能夠研發出多樣化的林業產品,為社會創造經濟收益的同時,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盡可能讓維持林業生態同時創建多樣化生產功能,與其他行業平衡發展。具體發展中方案的制定需要因地調整,充分利用當地的林業地形來進行資源產品的挑選,例如發展山區生態林業時,應該利用山區的資源產品開發不同模式到加工技術并構建獨立應用體系,在此科學體系下,應用輪流建造方法維持林業系統的可持續性發展。建設好生態林業,后提升林業的整體產物能力,由此更好地發揮森林資源的作用。合理搭配森林資源的動態性,讓林業產能更豐富。另外,致力于創建生態林業能夠基于現有森林資源,實現木材種植面積最大化擴張,盡可能彌補生產帶來的森林資源損耗。森林自身的調節是有周期性的,但相對較長,加上工業生產因素的介入,使得生產周期在原有基礎上延時,森林恢復較慢。生態林業建設后,能夠縮短恢復周期,協調經濟領域和生態系統之間相關性。
森林資源管理,有利于促進生態環境的恢復,將森林生態調節工程最大化,從而吸收溫室氣體(如CO2),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確保水土資源的平衡,預防自然災害的發生(如泥石流等),最大限度為人們生活與生產給予保障。
森林資源管理可以從科學規劃林木,實施采伐作業等方面開展,保證木材市場的供應效率,從而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處理碳排放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重點工作內容,碳排放逐漸發展為上市概念股。未來社會發展中,因為綠色植物可對CO2進行無害吸收,所以CO2吸收量成為重要經濟指標之一。
近200 年來,我們不斷的工業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不斷加大對環境的破壞,進一步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逐漸減少了動物的棲息地中人類活動的痕跡。 在任何地方,這都將面臨動植物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 據有關資料顯示,近200 年來,有200 多種動物和600 多種野生植物因人類生產和生活而滅絕。 這些數據極為驚人,許多動植物滅絕,嚴重影響了世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為此,我們科學高效地管理森林資源,在資源節約的各個層面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有效維護和改善地球現有的生態系統環境。
在擴張森林資源管理和生態林業發展時,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需要選擇綠化種植難度較低且能夠創造良好生產力樹苗類型。遵從自然生長規律,維護林木的質量,加大管理技術力量并投入資金。請專業工作人員開展前期林木撫育工作,推動地方林區經濟和林業發展的穩定擴張。而目前兩者之間的管理發展現狀問題在相關調節政策整改后,主要體現為:
我國推廣落實的森林資源林業生態發展相關維護規定,正在隨著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而補充,相關工作單位也在積極針對森林資源管理問題制定工作方案。但在其中,各項法律條規和管理制度的細節內容仍有待商定,嘗試具體落實后才能修定細節法規然后落到實處。但不免有不少不法分子借此機會利用法律條規管理細節不佳的問題在森林生態管理發展中投機倒把,獲取不法收入、謀取暴利,同時對我國森林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而且因我國不同地區對于森林資源管理的重視程度不一,相應的林業發展宣傳、普及法律條例工作相對不到位,很多森林周邊居民和林農對最新法律條規的了解缺失,造成法律意識淡薄。按照自我意愿破壞森林的事件屢見不鮮,大肆濫砍亂伐不法分子也參與其中,管理部門只能加大巡查力度,而無法落實法律條規來完全杜絕破壞資源的人出現,森林管理效率相對較低。
基于以往的林業生態管理現狀總結來看,以往管理部門或是居民對于森林資源缺乏保護意識。近些年隨著工業生產合理化以及綠色生態改革政策的開展,使得近幾年林業生產管理更嚴謹,保護了森林資源的過度開發,各地區林業培育工作正在抓緊落實,讓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和有效森林使用區域正在增加。積極控制木材砍伐情況,社會對于土木資源的需要也在控制防止濫用,設置商品林和公益林,林木資源采用的審批流程更嚴謹規范,已經獲得了理想的資源管理結果。但就我國目前森林資源覆蓋情況來看,林木茁壯成長的區域多在偏遠地區或是經濟較落后的農村地區,負責管理的部門和工作人員未能及時更新管理理念,多數情況下未能及時規范當地居民和林農的行為。甚至會以牟取暴利為目的,肆無忌憚獲取經濟收益,忘記執行林業發展和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未能及時劃分有關森林資源管理和生態林業發展的工作等級、工作內容,加上管理部門未能提前做好防洪抗災準備,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造成了水土流失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資源浪費,因此管理工作需立即推進和加強。
森林資源與其他自然資源不同之處在于,森林資源需要人力投入時間和物力,加大保護力度,積極預防水土流失和自然災害的威脅。而管理制度的落實因地區位置不同,難以管控的區域管理手段相對落后、制度不規范,很難響應中央地區對生態林業發展的計劃實現統一規劃落實,此問題是導致生態平衡發展受阻以及林業管理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相關工作人員缺少管理制度的約束,對技術人員引進意識薄弱,因此管理手段落后同時負責人缺乏責任意識,工作態度不端也缺少主動性,阻礙了創新管理手段更新又無法達到標準落實管理目標,因此對維護森林資源和創建生態立業發展道路作用不佳。具體落實的工作也缺乏規范性,部分管理指令在落實時無法順利進行。所以提高管理制度的規范和措施是目前較棘手問題。
人們對于生態林業發展存在錯誤認識,多數情況下,大多數非專業人員很難理解保護環境和維護生態林業發展之間的區別。單純認為保護環境即為發展林業,難以帶動森林資源管理工作的改進以及發揮生態林業保護工作對生態平衡的促進作用。雖然我國正在大力發展林業并平衡其生態建設之間的關系,但相應配合發展戰略而落實的機制并不完善,導致生態林業發展受到阻礙。而我國對生態林業的維護和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有些管理問題意識不到位無法前瞻性做出解決和預防方案,所以建設階段常遇到氣候、地理環境、區域栽種,撫育問題等,管理手段無法適應這些問題導致投入資金和達成效果不成正比,后續投資力量不足,因此難以維持生態林業的持續發展。
法律法規是約束人行為的標準,而負責森林資源管理和生態林業發展的管理部門便應該將其作為標尺,積極響應國家管理政策和生態倡導,認真負責的對負責管理區域做定期統計,及時發現違法犯罪事件并防止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也可通過尋求幫助來改善法律條規實施效果較差這一現狀,和政府部門積極溝通,建立聯系后對可完善的法律條規給予合理的建議,由此盡可能的完善資源管理林業生態維護制度管理內容。林業部門工作人員也要設定獎懲考核制度,年終評定和薪資待遇與考核結果掛鉤。另外,人才是林業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相關部門可以將部分重要崗位的薪資待遇提高,才能留住新人才,借此完善人力資源儲備,調整人力資源管理和培養機制。
讓居民和不法分子意識到違法的嚴重性,加大管理約束力。對周圍林農也要做好宣傳工作,林業部門負責居民和林農的法律意識培訓和知識宣傳,讓人們擁有自我維護法律意識。而不同地區盡可能利用當地資源篩選出適合當地森林資源管理的宣傳方式,可以選擇移動終端宣傳模式,比較貼合當下溝通流行趨勢,人民接受度高,例如廣播電視、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直播等,宣傳直接簡單又高效。在此基礎上,也可邀請專家在不同地區設專欄講座,或是每家每戶進行一對一宣傳,切實落實宣傳工作。資源管理和生態林業構建工作同步進行,在轉變人們固有思維的同時也能宣傳生態林業的發展概念和需求。蔬菜業、林業等相關行業都可參與其中開展多元化經營和管理方式,為滿足森林資源擴充,從現有條件上組織科學規劃,保護環境同時發展經濟。讓林業資源保護工作在和諧氛圍下開展,滿足森林資源維護,促進行業穩定發展。林業行業中的不法收益工作所帶來的不良結果,也可借宣傳工作強調此情況的嚴重性,避免人們走上此不良道路的同時,也在向不法分子敲響警鐘。
在居民理念改善的基礎上,優化管理手段、改進目前管理制度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森林資源有限,不能無限提供給工業生產,所以森林資源管理制度的完善尤為重要。基層部門和高層政府部門對于管理人員的挑選也要嚴謹,除明確自身工作職責外,也要有足夠的能力完成管理目標維護生態平衡。管理架構要完整,能積極利用創新手段做好森林資源管理,并在此基礎上衍生構建生態林業小組。上下級部門之間要及時溝通,不能出現越級匯報、管理情況,以免信息不對等,也要盡快落實責任管理制讓不同工作負責人明確自身職責,防止出現問題后互相推脫責任費時費力,森林資源管理質量也要隨著生態林業的建設構建而提高質量。另外,借用當下信息技術數據資源的便捷性,將其貫徹到森林資源管理和林業的科學生態發展使用上,隨時更新數據,掌握森林種植面積和土壤、樹木分布情況,還要創新管理系入最新管理方法找出與舊管理制度不兼容處,發現問題并調整措施,緊抓亂砍亂伐等問題嚴格處罰杜絕后續犯罪行為的出現,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
若想生態林業穩定發展,樹木種類的科學種植是提高土壤利用率、保障綠化面積壽命維持的前提。我國對于森林樹種引入種類較多,為了保證不同樹種盡可能的健康種植在不同地區土壤中,森林資源管理要大力落實撫育工作。還要重視稀有樹種的保護,提高管理力度。氣候、土壤條件和生長環境不同的區域,對樹種要求也不盡相同,林區生態管理部門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和期望發展目標,制定保護策略。側重于生態化林業發展,定期探查不同季節土壤的變化和含水量,將調查結果整合后隨時調整管理方案,配合發展戰略。從培育工作著手加強森林有效管理,保護森林資源的同時,為其他行業提供生產資源,做到多行業同步發展并加強規范環保政策,有利于維護林業生態穩定。適度開發森林資源,推動生態林業達到理想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很多科研技術也在經費充足的情況下得到提升,由此也帶動著各行各業的生產力,而社會經營建設離不開對各類資源的應用和需求。森林資源作為我國各行各業生產所必不可少的資源之一,近些年的需求量也在逐漸攀升。為保護森林資源不被過度開發,森林資源管理工作開展和生態林業發展均面臨較大壓力,相關部門積極維護綠色工業建設,其中針對法律法規不完善、生態林業構建意識缺失、管理制度不全、人才缺失等問題展開詳細調查,從保護森林資源與林業生態建設角度針對性解決問題,得出解決改進策略,加大宣傳力度讓人們擁有森林保護意識,盡快應用創新管理手段,擁簇著生態林業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