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粉花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白石江街道經濟管理服務中心,云南 曲靖 655000)
麒麟區位于云南省東北部,滇東高原中部,南盤江上游,全區土地總面積1544.02 km2,林業用地面積80114.3896hm2,占土地總面積51.89%;森林面積74119.4498hm2,生態公益林面積43940hm2,分布于東山、茨營、越州、三寶、沿江、珠街、瀟湘、西城、翠峰9 個鎮(街道)和海寨林場,其中國家級公益林面積26453.3333hm2,省級公益林面積17486.6667hm2;集體公益林面積33606.6667hm2,國有公益面積10333.3333hm2。截至目前,全區有生態公益護林林員275 人,人均管護123.1272hm2,人均每月工資523 元 ,落實管護工作以來,因為護林員管理體制不健全、不完善,管護工作日常監管困難。如何把護林員隊伍建設好、管理好,充分發揮作用,是一個新的課題。現就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員管理現狀,存在問題和對策進行探討。
護林員隊伍均為男性,40 歲以下39 人,占14.18 %;40 ~44 歲41 人,占14.91%;45 ~49 歲44 人,占16%;50 ~54 歲57 人,占20.73%;55 ~59 歲43 人,占15.64 %;60 ~64 歲35 人,占12.73%;65 ~69 歲16人,占5.82%;65 歲以上5 人,占1.82%。護林員的年齡大部分是 45 ~59 歲,60 歲以上的護林員仍占18.55%,麒麟區森林大部分都山高坡陡,工作任務繁重,年齡偏大不適宜常年巡山護林。
目前在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員隊伍建設中,整個隊伍的學歷水平普遍偏低,其中初中學歷占總人數29.36%、小學學歷占總人數70.64%,護林員的文化水平總體偏低。這意味著在進行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員隊伍建設上,未來要重視整個人才隊伍整體文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唯有實現人才隊伍整體文化水平的優化和提升,才能夠確保在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員隊伍建設方面取得更為出色的建設成績。
護林工齡10 年以上的有46 人,占16.73%;5 ~10 年的229 人,占83.27%,從護林工齡看,5 ~10 年工齡人數比例最高,占總人數的五分之四。從整個護林工齡分布情況來說,當前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員隊伍有較高的穩定性。
據統計,2020 年護林員工資在9000 元/a(750 元/月)~4200 元/a(350 元/月)之間,各鎮(街道)都存在工資差別,因為護林員工資由管護生態公益林面積決定,而公益林面積鎮(街道)、村(社區)、村組不均衡,所以造成護林員工資差別,最多的每月可以領取工資750 元,最少的每月才可以領取工資350 元。為此,通過對工資報酬情況的解讀可知,當前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員的整體收入相對較低。過低的收入不利于激發護林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致使其在工作開展上,難以全面凸顯自身的優勢。
護林員的考核由鎮(街道)或鎮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經濟管理服務中心)負責,考核次數各鎮(街道)不一,主要有半年考、年考等方式。當前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員隊伍建設過程中,所設置的考核方式相對單一,而且既有的考核方式不具備較為出色的考核價值,考核結果也難以得到科學、合理的應用。
雖然這些年我國一直十分關注護林隊伍建設,但是從當前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員隊伍建設的現狀來說,顯然在進行護林員隊伍的建設上,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和不足。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導致在護林員隊伍建設上,難以達成預期目標要求,不利于護林員隊伍建設預期目標的實現。通過對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員隊伍建設情況的綜合剖析可知,當前在護林員隊伍建設上,凸顯的主要問題是:
通過對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員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解可知,當前全區現有的護林員大部分是45 歲以上,45歲以下只有80 人,年齡最大的已經67 歲,巡山護林工作要爬山涉水,對身體素質要求高,隨著年齡增大難以適應巡山護林,年齡偏大的護林員人身安全存在隱患。所以在進行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員隊伍建設過程中,既有護林員的整體年齡偏大,難以滿足山林巡護要求是目前一個突出的問題。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對護林員隊伍建設也帶來了負面、消極的影響。
通過對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員隊伍建設的情況進行解讀可知,存在護林員普遍學歷偏低,巡山管護記錄不規范、不全,甚至有個別護林員巡山管護記錄都無法完成。管護人員絕大部分是小學畢業生,初中畢業生只占29.36%,主要原因是護林員工資低,大部分都是在家務農的農民,當前護林員的工作主要是森林防火和森林管護,對專業技術和學歷要求不高,造成護林員學歷低,素質不高。事實上,對于麒麟區生態公益林的護林工作開展來說,其要求引入更多優秀的護林員,確保在護林工作開展上,能夠盡可能取得較為出色的護林成效,盡可能提升護林工作的整體水平,確保在護林工作踐行上,能夠達成預期的工作目標和工作要求。若是護林員的整體學歷水平偏低,會導致護林員在日常工作開展上,不具備較高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護林工作的更出色開展。
護林員的工資與當前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較大差距,2020 年麒麟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728 元,而護林員的年平均工資為6276 元(523 元/月),與全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年收人存在13452 元的差距,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差距將逐漸拉大;當前護林員的工資已不適應勞動力價格的增高,麒麟區農村用工標準普遍為每人150 ~200 元/d,而護林員人均每月工資523元(最低每月350 元)。過低的工資報酬,難以充分調動護林員的工作熱情,致使很多護林員在工作開展上,工作態度較為消極,也不利于護林員創新意識的激發。
全區生態公益林管護面積33860hm2,以2020 年275名護林員計算,人均管護面積123.1273hm2,護林員每月出勤不得低于25d,勞動強度較大。麒麟區生態公益林多分布在立地條件較差的山區,距離村寨較遠,有的路程有10 ~15km,護林員需要付出額外交通成本,使一部分農民認為不值得參與森林管護工作,從而影響了護林員上崗的積極性,直接影響了森林的管護成效。
培訓主要由鎮(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經濟管理服務中心)組織進行,僅僅涉及森林資源保護和森林防火方面知識,導致護林員的法律法規政策意識欠缺。當前在培訓工作開展上,針對護林員的培訓工作形式和內容都十分單一。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對護林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前的背景下,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在護林員培訓工作開展上,依然采取的是傳統且單一的培訓方式,對先進的法律法規認知不足,這也導致在具體的培訓工作開展上,難以確保預期培訓目標的實現,不利于培訓效果的達成。
護林員按規定接受村委會(社區)、鎮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經濟管理服務中心)雙重領導,村委會(社區)管人(護林員調整聘任),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經濟管理服務中心)管錢(護林員工資發放)。即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經濟管理服務中心)沒有護林員調整解聘權,村委會(社區)沒有護林員工資發放權,在護林員的管理過程中難以達成共識,造成護林員“雙重管理”變為“疏于管理。由于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致使當前在進行護林員管理工作落地上,難以達成預期的管理目標,不利于護林員隊伍的管理價值凸顯。
要打破管理模式,改變“村(社區)聘、村(社區)管、村(社區)使用”為“鎮街道聘、中心管、村(社區)監督”。護林員從各村(社區)分散管理變為由鎮街道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經濟管理服務中心)統一管理、集中使用。同時,打破鎮街道行政界限,加大護林員管護面積,提高護林員工資,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對年齡偏大的護林員,采取分流方式,面向社會招聘年輕人,充實護林隊伍;對45 ~60 歲的護林員,采取競爭上崗,淘汰技能差、不能勝任崗位的;對45 歲以下的護林員,采取技術培訓,提高專業看護水平。通過不斷推動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員隊伍的優化建設,盡可能吸引更多年輕、優秀人才進入到護林隊伍中,提升護林隊伍建設的綜合效益,確保在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工作開展上,能夠取得更為出色的工作成果。
定期對選聘的生態護林員開展森林防火科普知識、生態護林員工作職責、巡山日志書寫、火災如何及時上報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撲救等方面進行培訓和學習,讓他們掌握林業法律法規政策、巡山護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專業知識,切實增強護林員的責任意識和業務水平,以便更好地履職盡責??茖W合理的培訓,能夠確保護林員在正式走上護林工作崗位后,通過針對性的培訓,對護林工作有全面、清晰的認知,充分了解護林工作的目的和意義,并能夠通過培訓深化自身對護林工作的認知,促使自身在目標崗位工作開展上,取得更出色的工作成績。
打破鎮街道與鎮街道、村(社區)與村(社區)行政界限,把生態公益林的管護經費實行全區統籌使用,并多渠道籌措資金,使護林員平均每月工資從523 元增加到700 元。目前由于護林員的工資待遇太低,導致很多護林員在護林工作開展上,秉承的是得過且過的工作態度。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薪酬收入過低,導致很多護林員在護林工作開展上,不具備較為出色的工作效益。
建立衛星監測信息系統,隨時監測護林員管護情況和林分狀態,一旦發現問題,能夠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在條件允許下給護林員配備摩托車、手機、防護用具,方便進山巡查,提高管護效果。在當前護林工作開展上,通過引入更多先進的技術,確保在監管工作開展上,能夠始終通過先進的技術引入,強化對護林工作的全面管控?;诠芸丶夹g的優化,能夠確保在當前在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工作的開展上,始終有較為出色的管理品質和管理效益。
制訂完善《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員管理辦法》和《麒麟區生態公益林管理辦法》,明確護林員管護區域、管護職責、管護目標,形成“林有人看、樹有人管、責有人擔”的良好局面。針對目前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工作的開展,要不斷進行相應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確保在相應工作開展上,始終有較為出色的制度保障。通過制度的落地,提升麒麟區生態公益林護林的綜合評價效益。
加強護林員管理,嚴格執行聘用合同一年一簽、履職情況半年一考核,確保履職盡責;并督促落實每月巡山任務,將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掛鉤,履職不到位、考核不合格的護林員不予續聘。通過不斷的提升履職監督工作,能夠為督促護林員管理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通過強化監督管理,能夠嚴格約束護林員的護林行為,盡可能確保在護林員的工作開展上,能夠始終有較好的激勵作用,盡可能確保在護林管理工作開展上,調動護林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強化工作綜合效益。
積極籌措資金,為護林員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和勞動防護用品,切實保障護林員的人身安全,調動護林員工作積極性,免除后顧之憂。護林工作本身有一定的危險性,為此要尤其關注護林員的勞動保障。通過全面的保障,確保護林員在護林工作開展上,能夠有較高的工作熱情,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確保護林工作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