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遼寧省東港市新興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遼寧 東港 118300)
水稻的植物保護工作質量直接決定了水稻的品質和產量,我國的水稻種植面積很大,如果難以做好水稻生產的植物保護工作,那么水稻的正常生長受影響,就會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我國方圓遼闊,地形多變,氣候多樣,水稻的生長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不同的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會導致不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病蟲害種類,如果難以做好防治工作就會影響水稻的生長,因此要根據水稻生長所在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特點,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植物保護水平。
在我國,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為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是,在我國的水稻生產過程中植物保護工作存在著一些不理想的情況,不同的地區對植物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同,水稻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數量都有差別。傳統水稻種植區根據地形特點的不同,對植物保護工作的認識也有差異,一些偏遠地區尤其容易出現長期沿用落后生產方式、拒絕使用先進技術以提高植物保護水平的問題,不但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還破壞生態環境,不能夠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不能夠提高農民的收入,不能夠增加農業的經濟效益,甚至產生較大的損失,因此要重視植物保護工作。我國出現水稻生產過程中植物保護工作缺位的情況,與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有關,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濫用化肥、農藥的情況十分常見,不重視綠色農業生產技術的使用問題特別突出,甚至影響了水稻種植區食物鏈的穩定狀態、影響生物多樣性。
一般情況下,水稻需要先播種后移栽,才能夠完成水稻種植過程,但是在很多地區,當前進行水稻的播種時,容易采用高密度播種的方式以至于單位面積內水稻種子數量過多,因此水稻的生長質量受到影響,這類低質量的水稻秧苗移植以后也不能夠提高生長性能,生長比較緩慢,甚至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水稻育苗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按照水稻育苗技術標準進行育苗,才能夠使秧苗的生長正常,移植以后能夠立即返青,并正常生長,所以要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育苗,尤其要注意水稻棚膜的使用。如果使用藍色的水稻棚膜,那么不能夠透過較多的光線,溫度不容易上升,因此,幼苗不能出全,或者生長狀態不佳,如果使用白色的棚膜,那么生長狀況就要好得多。另外,在育苗的時候要做土壤進行調整,使水稻幼苗的生長能夠獲得良好的環境,在水稻育苗期間還要加強通風工作,這樣才能夠提升水稻秧苗的質量。
很多地區在進行水稻栽培的時候,觀念沒有更新,例如在噴灑農藥的時候還喜歡使用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沒有使用自動化水平更高的噴霧器進行農藥的噴灑,無人機自動式打藥機更是沒有受到重視。因為先進農具的應用覆蓋率太低,導致農藥的噴灑效果不佳,工作效率也不高,由于人工作業與自動化技術存在的較大的差距,因此,會影響農藥的噴灑效果,從而不能夠顯著提升水稻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現在人們已經認識到了保護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如果生態環境變差,那么水稻的生產條件也會變差,會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因此人們越發重視綠色防控技術的使用,化學藥劑的使用數量越來越少。相對于綠色防控技術,化學藥劑防控病蟲害的效果立竿見影,但是負面影響也非常大,農藥殘留問題非常突出,不但使用農藥的人容易發生危險,水稻的品質也會顯著下降,甚至會影響人的健康,另外長期使用化學農藥以后,水稻害蟲會產生抗藥性,導致防控難度越來越大,但是很多地區不重視生物防控等綠色防控技術的使用,使綠色防控技術的環保優勢難以發揮出來。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業結構不斷在改變,糧食作物的面積相對縮小,經濟作物的面積再增大,有時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在同一生態區域內種植,這個時候水稻的生長環境就變得復雜,生物多樣性導致病蟲害的產生更加容易,而病蟲害的天敵往往會受到環境的限制,這個時候很可能出現某一品種的病蟲害容易大面積發生而控制難度較大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水稻市場已經呈現顯著的多元化的特點,市場需求多樣化,水稻品種也多元化,經常出現一個水稻種植區內存在著多種水稻共同生長的情況。水稻品種結構比較復雜,這個時候就可能導致病蟲害問題,因為這個時候很難使用統一的技術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從而會影響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甚至會因為不同品種的水稻相互影響,而導致其優質的抗病蟲害性能下降。在我國某些地區已經因為出現這種情況導致頻繁發生稻瘟病、稻飛虱、白葉枯病等病蟲害。
現在有些地區出于省工省力和提高勞動效率、節省生產成本的需求,開始使用稀植、拋秧、直播、免耕等輕型栽培技術,這種技術雖然減輕了勞動強度,但是這種技術的推廣面積擴大以后,往往會導致一些病蟲害問題發生改變,例如立枯病更容易發生,螻蛄的生長更容易,從而對水稻的生長產生影響。
做好植物保護工作,離不開對水稻生長環境的控制,必須根據水稻生長習性對水稻的生長環境進行調整。種植水稻的專業戶或單位,必須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總結水稻種植經驗,對土壤、空氣、濕度以及水分和溫度等水稻生長條件進行調整,必須準確把握水稻的種植時間以及收獲季節,這樣才能夠保證水稻質量好、產量高。一般情況下,每年的4 月下旬,就可以開始對水稻進行栽培工作的開展,5 月上旬也可以進行水稻種植,當然自然環境不同、氣溫有變化的時候,要適當調整水稻的種植時間。在栽種完水稻秧苗之后,必須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發生病蟲害。在容易發生嚴重的病蟲害的春季3 月和秋季9 月份尤其要注意防控工作。不在同一地塊連年種植水稻,能夠有效地減輕蟲害對水稻生長的危害。另外,在栽培的時候要控制水稻秧苗的分布密度,確保水稻的生長能夠獲得足夠的光照條件、足夠的養分、足夠的擴展空間,這樣才是對植物真正做好保護工作。
在進行水稻的生長管理時,還要重視保護水稻的生長環境,從而確保水稻的生長習性能夠得到正常發揮,要特別注意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使用,避免因為用量不當或者品種選擇不當,導致不但沒有清除蟲害和雜草,反而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要嚴格控制好農藥的使用時間,用藥季節不對,會降低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除了利用農藥對雜草和病蟲害進行治理,還要控制好水稻的生長溫度,避免受溫度影響,從而導致水稻生長受到影響。還要合理地控制稻田內的水分,避免發生水澇或干旱的情況,如果遇到多雨的季節要加強排水工作,如果遇到大旱的季節,要加強水分的補充工作,避免水稻生長緩慢,或水稻的免疫力下降從而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在秋冬季節最容易發生干旱,而秋季往往是水稻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就要做好抗寒工作,這樣不會發生減產的情況,也不會影響水稻的生長質量。
水稻的生長需要一個漫長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很多因素都能夠影響水稻的生長情況,導致水稻的品質下降,甚至產量受到影響,因此除了加強水分的管控、溫度的調整以及種植的密度之外,還要重視水稻的肥料管理。在水稻生長的中期尤其要重視水稻生長的管理工作,保證光照充足,保證水分足夠,保證肥料的使用時機合適、數量充足,從而滿足水稻的生長需求。如果發現水稻生長密度過大的時候,可以合理地調控水稻的種植密度,避免水稻的生長受到養分不足情況的影響。使用肥料的時候要合地使用綠肥和化肥以及農家肥,避免土地發生板結的情況,也避免全面使用非化肥,導致水稻的生長過慢,影響種植戶的經濟收益。要重視綠肥的使用,因為綠肥的加工比較簡單,不污染環境,不影響土地質量,還能夠充分利用稻田秸稈以及稻田周圍的雜草資源,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水稻生長中期的時候要格外重視雜草的清除工作,從而避免水稻的養分和水分被分流。
當前無人機的生產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無人機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應用,使用無人機能夠提高作業效率,減少生產故障,能夠精準噴灑農藥,在農業生產方面有很高的應用價值。目前無人機的使用成本也不高,因此在進行水稻種植的時候,要重視無人機的使用,特別要重視植保無人機在水稻病蟲害防治方面的作用。合理安排植保無人機的作業,能確保水稻的生長狀態最佳和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最好。植保無人機進行作業,首先要規范作業流程,利用無人機的測繪控制系統,對水稻分布區域進行測繪,準確掌握稻田的面積和分布情況。再將各種信息匯聚到數據中心,合理地規劃無人機的飛行路線,從而高質量地完成病蟲害的防治等工作。由于使用無人機能夠精準地進行農藥的使用,不會產生用藥過量和農藥使用區域出現錯誤的情況,因此能夠提高農藥的使用成效。當然在使用無人機進行農藥噴灑的時候,也要疏散作業區域內和工作無關的人員,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危害。無人機是一種高端設備,因此在作業的時候必須對無人機的參數進行調整,確保作業參數符合有關規定,最大程度地提高農藥防治病蟲害的效果,為植物的生長建立良好的環境,要合理地確定植保無人機的飛行高度,避免水稻的上端葉片對無人機的飛行產生影響。當然無人機也不能飛得過高,否則藥液就會受到風力的影響,從而導致不能夠準確地噴灑到水稻的植株上,降低了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飛行速度也應該合理控制,飛行過快,不能夠均勻噴灑農藥,飛行過慢也容易導致農藥在某一部位產生聚集現象,不能夠使農藥發揮應有的防治病蟲害的效果。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的時候,用藥原則與人工噴灑方式是一致的,不同的病蟲害種類要使用不同的藥物,不能夠使用同一種藥物,否則會導致生態環境受影響,有的病蟲害得以清除,而有的病蟲害卻沒有清除,反而危害更大。
除了使用無人機開展水稻生長期間的植物保護工作以外,還可以使用其他機械進行農藥的噴灑以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病害防治效果。可以代替人工進行作業,或者與人工作業結合的農藥噴灑方式包括很多種,如超低容量噴霧技術等,能避免人的皮膚與農藥接觸。現在的農藥噴灑機器自動化水平很高,能夠通過傳感器對作業環境進行感知,然后將數據傳回中心,利用計算機來確定農藥的用量、噴藥的速度、機器的運行狀態,可以在作業中隨時調整用藥方案,確保作業效果理想化。
要想提高水稻生產過程中植物保護工作的質量,就要重視綠色防控技術的使用。可以根據水稻種植區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采用綠色防控技術,例如,選擇抗病蟲害性能比較好的品種,加強土壤管理和水肥管理,清除病蟲害的生長環境,都可以改變水稻的生長條件。應該定期或不定期對水稻田進行曬田,還可以利用生態養殖的辦法,例如在稻田飼養魚、鴨等動物來,減少病蟲害的危害,同時通過魚、鴨排放的糞便為水稻的生長增加營養。還可以在水稻的周邊種植波斯菊、芝麻、大豆等植物,這些顯花植物容易吸引蜘蛛、寄生蜂等昆蟲。這類昆蟲往往是水稻蟲害的天敵,能夠顯著地提高蟲害防治效果。除了使用害蟲天敵這種綠色技術來對水稻進行植物保護工作,還可以使用物理方法來減少害蟲的危害,確保水稻能夠正常生長,例如可以使用燈光技術,對水稻和二化螟等害蟲進行清除,另外使用蘇云金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藥劑,也可以有效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等水稻生長期間所遇到的病蟲害。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展,轉基因技術在農業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不但能夠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水平,而且能夠改良作物的品質、提高產量。對水稻生長進行植物保護工作,可以使用轉基因技術,例如可以通過轉基因技術來提高抗病蟲害品種的能力,從而減少農藥的使用,保護生態環境,還不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甚至能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的頻繁,外來的生物可能對我國的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很多蟲害和病害可能通過木材、農作物的種子或其他途徑輸入我國,一旦沒有檢測出來,就可能影響水稻的生長,甚至會引發大面積、長時間的病蟲害危害,因此要加強對輸入性水稻病蟲害的研究工作,了解其傳播規律、常見病蟲害種類以及有效的防治技術,從而提升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大米是我國的主要糧食品種之一,因此要重視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這個時候就要重視植物保護工作。要根據本地的特點、依據以往的經驗,以及當前的先進技術,采用綠色防控技術、加強植保無人機的使用、加強水稻生長的管理等措施,消除影響水稻生長的有害因素,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