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晶 王 強
(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畜牧獸醫服務中心,陜西 延安 717400)
在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當中畜牧業占據的地位相當重要,同時畜牧業也是安塞區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畜牧業持續穩步發展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步入21 世紀以來,對當地畜牧業發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提高當地畜牧業發展水平,保證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并為社會提供充足的畜禽產品,拉動農村經濟,實現鄉村振興。本文中將對安塞區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些對策進行分析探討,以供參考。
安塞區近年來將農民增收為主要工作目標,對當地民眾加強引導,大力推進畜牧業發展,并對各項措施認真落實,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畜牧業穩步發展。到目前為止全區牛存欄量在2 萬余頭以上,羊子35 萬余只、生豬8 萬頭、家禽60 萬只。出欄牛0.2 萬余頭、羊子22 萬余只、生豬7 萬余頭、家禽40 余萬只,肉類總產量11315 噸,人工種草面積在46125 畝以上,并建設了一個良種牛繁育場點,建設64 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17 個養殖小區,完成建設9 個,帶動583 戶新養殖戶,開展18 期養殖技術培訓,培訓人數在2100 人以上。而且安塞區基于十四五開局之年,區委、區政府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全區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當地畜牧業發展規模及其產值應當達到 “三年翻一番、五年翻兩番”實現肉羊存欄和家禽存欄達到“雙百萬”的目標任務,并配套推出各項扶持政策,拿出兩千萬資金,推動當地草畜產業發展。2021 年在全區累計建成275 個畜牧養殖場,其中包括23 個養豬場和247 個養羊場和5 個雞場,并建設各類規模養殖場65 個,人工種草面積在4.8 萬畝以上,甜高粱、飼草玉米達到3.2 萬畝,苜蓿與沙打旺等達到1.6 萬多畝,在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下畜牧產業各項任務指標均已完成。
安塞區近年來畜牧養殖業獲得了很大發展,各類養殖戶數量不斷增長。而且當地畜牧業發展過程當中畜牧業規模化經營已經成為重要的發展主體,尤其是肉羊養殖以及生豬養殖更是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對于安塞區畜牧業產業化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國家近年來對于畜牧業發展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而安塞區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在對國家在畜牧業發展方面的扶持資金積極爭取基礎上,對發展畜牧業的各項風險基金以及國家能繁母豬補貼資金有效落實。同時結合當地實際出臺很多優惠政策,推動安塞區畜牧業發展,使得廣大養殖戶的積極性明顯增強,提高了安塞區畜牧產業發展后勁。
安塞區雖然近年來出臺很多優惠政策,并提供大量支持金支持推動畜牧業穩步發展,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拉動地區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然而,畜牧業發展過程當中依然有很多問題存在。一是目前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還存在很大不足,相鄰國家疫情復雜,再加上國內病原廣泛污染、病毒快速變異,極大地增加了動物疫病防控難度,很難確保畜牧產品質量;二是科學調整畜牧產業發展結構依然任重道遠。目前就安塞區畜牧產業發展而已, 在投入總量方面依然不足, 畜牧產業發展過程當中貸款難,融資難,養殖用水,用電,用地等各方面的問題還尤為突出,龍頭企業缺乏有效的帶動作用;三是推廣先進的生產模式具有較大難度,由于廣大養殖戶受傳統思維模式與養殖模式的影響,不愿意接受先進的養殖技術和方法,不重視新品種的引進,極大地增加了新型養殖技術品種推廣難度;四是亟待提高畜牧養殖服務水平,伴隨當前安塞區畜牧產業快速發展,廣大養殖戶對于畜牧養殖技術需求也在快速增長,然而由于高素質的專業畜牧人才不足,對畜牧養殖和動物疫病防治服務整體水平造成很大影響;五是亟待創新管理制度和機制。雖然已經初步構建起全系統內部管理制度,然而某些基層站在工作實際依然存在拖拉推諉情況,在執行各項制度以及嚴格兌現方面還有待加強。對此,應當針對安塞區畜牧產業發展實際面臨的各種困難,對畜牧產業發展的有關舉措精心謀劃,發揮當地具有的資源優勢,并重視社會力量整合,為推動當地畜牧產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彼此有效銜接,為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很大挑戰,為此要以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為契機,重視高質量發展,并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工業化理念發展畜牧業,要按照“龍頭企業引領、規模養殖帶動、一二三產融合、綠色循環發展”的思路,壯大肉羊、提升家禽、發展生豬、開拓特色養殖,形成多元養殖格局,統籌飼草種植加工、畜產品精深加工、有機肥生產加工等,全面完善產業鏈,加快構建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和服務體系,為安塞區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立足鄉村產業振興,擴大養殖規模,增加養殖收益,延伸產業鏈條,促進養殖水平不斷提升,努力為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創建新的發展格局,確保產業布局更加科學合理,規范生產體系,并完善市場體系與防控體系。畜牧業規模及其產值應達到“三年翻一番”、“五年翻兩番”,實現“雙百萬”目標(存欄羊子100 萬只、家禽100 萬羽),力爭將安塞區打造成全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到2025年底(十四五末),安塞區肉羊、家禽、生豬存欄分別達到100 萬只、100 萬羽、20 萬頭,出欄分別達到70 萬只、80 萬羽、30 萬頭,畜牧業產值達到15 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28%。一是打造“百萬只”優質肉羊養殖基地。根據 “肉羊進、山羊退”的思路,將湖羊作為肉羊養殖的主推品種,實現肉羊產業轉型升級,并基于湖羊作為母本,杜波、薩福克等優良品種作為父本,推廣二元、三元雜交模式,以打造標準化肉羊養殖專業村、創建千只標準化肉羊養殖示范場、發展專業繁育場及專業化肉羊育肥場為重點,依托涉牧龍頭企業創建萬只以上肉羊養殖基地,用五年的時間打造“百萬只”優質肉羊養殖基地。二是打造“百萬羽”家禽養殖基地。要按照家禽養殖提檔升級的思路,鼓勵家禽養殖以標準化規模化養殖為主,實現 90%以上家禽規模養殖場配套自動化飼喂、環境控制、飼料加工、防疫和環保等設施設備,95%以上的養殖場普及配合飼料,以創建萬只以上家禽養殖示范場為單位,打造“百萬羽”家禽養殖基地。三是打造20 萬頭生豬養殖基地。要按照“企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思路,引進生豬養殖龍頭企業,積極推廣“企業+養殖場”生豬代養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新建一批現代化生豬養殖場,提升生豬產業規模化發展水平,提高產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四是打造多元化特色養殖基地。要積極鼓勵引導發展蜜蜂、梅花鹿、獺兔、鴕鳥、林下生態雞、生態豬、毛驢等特色養殖產業,形成以肉羊、家禽、生豬養殖為主,特色養殖為輔的多元養殖格局,促進畜牧產業全面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夯實基礎。五是打造10 萬畝優質牧草種植和年產萬噸飼草加工基地。鼓勵企業種養分離,推進飼草種植、加工向專業化、商品化發展。持續推進“糧改飼”,全面擴大苜蓿、青貯玉米、甜高粱等優質牧草人工種植面積,提高牧草的自給率。每年新增優質牧草種植面積2 萬畝以上,人工種草保留面積穩定在36 萬畝以上。要創建優質高產牧草示范基地、新建飼草加工廠,基本滿足肉羊產業聯盟發展飼草需求。六是打造萬噸羊肉精深加工基地。依托龍頭企業羊肉產品生產加工優勢,進一步規范羊肉產品生產加工工藝標準,推進屠宰分割精細化和產品分類、包裝、研發專業化,加大羊肉制品熟食研發力度、健全研發體系,全面延伸產業鏈條。鼓勵引導羊肉加工企業積極與大型超市、電商企業對接,構建線上線下銷售體系。推動屠宰、加工、研發、銷售、配送一體化發展,不斷健全羊肉加工生產體系,提高產品加工研發能力和水平,力爭將萬噸羊肉加工基地做大做強。
3.3.1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堅持“內聯外引、扶優扶強”原則,引進培育千萬元以上的機制新、鏈條長且能引領發展的畜牧產業龍頭企業,帶動畜牧產業提質增效。培育全產業鏈發展的名牌龍頭企業,鼓勵引導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整合資源要素,形成以大帶小、協同配套、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產業聯盟,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3.3.2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運行模式,支持畜產品加工企業與養殖場戶推行標準認定、訂單收購、保底收購合作機制,積極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合作社推動、企業負責的收益分配共享機制,推動養殖場戶與加工企業合作共贏。培育家庭牧場、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要培育多家涉牧新型經營主體。
3.3.3 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充分挖掘“安塞地椒羊肉”品牌資源優勢,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打造陜北羊肉等特色畜產品公用品牌。支持畜產品加工企業整合資源,開發高端產品,創建品牌,打造地理標志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認證食品,鼓勵在一二線城市開設安塞地椒羊肉窗口店,提升畜產品知名度和競爭力。
3.3.4 強化動物疫病防疫。健全動物防疫行政管理和技術支撐保障體系,探索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專業防疫技術服務隊伍,落實動物防疫主體責任,全面提高動物防疫服務水平和能力。
3.3.5 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依托草畜產業指揮調度中心,建立完善畜禽養殖、投入品監管、檢疫監督、畜禽屠宰、監測預警和網上培訓等信息化管理平臺,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全區規模養殖場全部納入信息化管理平臺。夯實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加強畜禽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強化畜產品銷售市場、畜牧投入品市場監管,落實檢疫檢驗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措施,嚴厲打擊私屠濫宰行為,全面杜絕未經檢疫、票證不全的肉品上市銷售,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
3.3.6 加大畜牧科技創新推廣力度。加強校地、校政、企地合作力度,構建政府、高校、企業配套技術服務體系,每年開展專業培訓。加快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支持養殖場配套建設自動化飼喂、環境控制、飼草料加工、防疫和環保等設施設備,提升畜牧業發展科技水平。
3.3.7 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規范管理、統籌兼顧,建立健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體系,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生態化和資源化處理利用。推廣“以糞制肥—以肥種果(菜)—以草(秸稈、尾菜)變飼—以飼養畜”的種養結合、多元循環的發展模式,支持有機肥廠的建設,加快構建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綠色有機農牧業發展新格局,實現糞污綜合利用率要達到90%以上。
需要制定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重點扶持專業養殖戶、規模養殖企業,養殖專業村、合作組織,飼草飼料加工廠,有機肥加工企業,電商網絡銷售,新型經營主體等,從而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嚴格落實“菜籃子”政府“一把手”負責制,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將畜牧業納入鄉村振興考核范疇,推進高質量發展。
有計劃的儲備一批養殖用地,按照畜牧業發展規劃目標,統籌支持解決畜禽養殖用地需求。加大林地對畜牧業發展的支持,依法依規辦理使用林地手續。鼓勵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發展畜牧業。
創新金融信貸產品,探索將土地經營權、養殖圈舍、草畜產業大型機械等納入抵押范圍,加大對畜牧業發展的信貸支持。落實國家生豬政策性保險,支持探索其它畜禽品種保險模式,增強企業及養殖戶抵御市場風險、疫病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采取貼息、擔保、基金等多種手段,積極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畜牧產業發展建設,建立多元化投資融資機制。
建立健全畜禽可追溯體系,完善生產信息收集、分析和發布制度,充分利用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加強畜牧業生產預測預警,指導合理安排生產,促進畜產品均衡上市。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正確引導畜產品健康消費,擴大消費需求,推動畜牧業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畜牧業是農業的基礎,是有機農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產業。畜牧業的良好發展能夠提高農民收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還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求。而且,畜牧業的發展還能夠帶動農產品加工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因此,應不斷致力于發展畜牧業,以此推動農業經濟進步與社會建設。但在加快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一定會存在著很多問題和挑戰,因此,需要制定一系列切實 可行的推動措施,全方位予以扶持和引導,從而進一步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