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亮
(藍田縣農村人居環境服務中心,陜西 西安 710500)
毋庸置疑,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和快速發展,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助推了農業生產機械化。但是,在農業機械的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致使農機效能和使用期限不斷降低,對農業機械化的生產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農機培訓中,綜合網絡技術提供遠程培訓和信息支撐,可以確保農民的農機技術得到提高,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合理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農機培訓機構作為開展農村工作的重要組織,組織農民參與集體培訓和專項教育,以提高農民使用農機的效果,促使農民應用農機進行高效生產。現階段的農機培訓主要是通過農機推廣部門與基層農機院校以及科研部門進行配合實施,培訓方式包括現場指導、農機實踐、安全教育等,通過對當地農機的使用狀況進行分析,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應用多樣化的農業機械,提升農民使用農業機械的水平,顯著提高農民對農業機械的維修能力。農業機械的整體工作狀態會對農機化的生產實施產生重要影響,通過對農業機械的使用狀態進行改善,可以為農機市場的發展創造優質條件[1]。
由于農機推廣人員的知識面比較窄,難以實現信息化的推廣工作,同時農機培訓的領域十分受限。因為現階段從事農機培訓的工作人員大多數是農機專業的畢業生,這些工作人員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學習,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但只依靠工作經驗難以滿足基層農機培訓的實際需求。現在基層農機培訓需要多元化的培訓方式,大部分基層農機培訓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崗前培訓,具有的知識比較淺顯,難以適應現階段基層農機培訓工作的多種要求。
基層農機培訓機構建立的時間比較早,教學設備比較老舊,加上相關部門對于基層農機培訓機構投入的資金比較少,沒有對其進行及時更新,致使教學設備比較落后,難以滿足現代的技術培訓需求,并導致農機培訓設備存在安全隱患。不同地區因為經濟水平的不同,培訓效果存在差異性。
近年來,參加基層農機培訓的工作人員習慣采用敷衍了事的工作態度,缺少責任心,培訓人數不斷減少。引發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以下幾種:部分農民認為參加農機培訓十分浪費時間,沒有任何作用;個別農機人員沒有多余的資金參加培訓;甚至部分農機人員認為自身的水平比較差,培訓后很難通過考試,因此不愿意參加[2]。
傳統農機培訓工作主要是對集中培訓和現場培訓進行掌握,受到培訓教師的數量和培訓范圍等多種因素的限制,難以擴大農機培訓的推廣范圍,接受培訓的農機操作人員難以獲得預期效果,且農機培訓工作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難以找到合適的時間對農民進行集中培訓。加上在應用農業機械時,需要較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農民參加農機培訓時因為自身的知識儲備量較少,難以對理論知識進行全面了解,培訓老師難以解決全員實踐的應用問題,且由于數量較少,不能對所有學員開展一對一的培訓,培訓效果十分不理想。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難題不能得到有效解答,致使農機應用存在問題,同時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現階段的農機化培訓工作提出了改進要求[3]。
當前互聯網技術不斷進步,使得城鄉區域發展實現了互聯網的基本涵蓋,農民通過手機、電腦等可以了解國際前沿的農機信息。因此,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為農機培訓工作創造條件,對實際的農機培訓難題進行有效解決,例如對于培訓技術差、人員組織較困難、不能確定培訓場地、培訓所獲得經費較少等問題,通過開展信息化的農機培訓,可以進行有效解決。通過互聯網平臺開展農機培訓,采取錄制視頻、直播教學等形式,把一對多的集體授課方式轉變為新型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直觀性比較強,可以對場地和資金進行有效節約,還可以解決農民參加集中培訓的時間和空間矛盾問題。農民可以依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從網絡上選取自己所需的培訓課程進行學習,還可以反復觀看視頻課程,記錄相關的知識要點,提升農民對農機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農機技術的提升具有推動作用。通過開展互聯網農機培訓,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雙重限制,促使農民對農機知識進行高效的學習,在比較繁忙的農業實踐中,可以對閑暇時間進行利用,從而高效完成培訓課程。農民自身對于學習時間進行合理安排,有助于提高農機培訓成效,還可以避免農民為了學習不必要的知識浪費時間。利用互聯網等相關技術進行實際學習與發展,把農民當作農機教學培訓的重心,進而為農民的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
當下農機培訓的過程中,存在缺少師資力量和培訓設備等因素,對農機培訓工作實施造成了嚴重限制。為了把傳統的農機培訓模式轉變為互聯網的培訓模式,相關部門需要構建農機培訓平臺,在培訓平臺中把國內優質的師資力量和農業機械生產設備等資源進行科學整合,突破教師培訓工作的地域限制和時間矛盾,促使農民可以獲得優質的農機培訓教學。農機企業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上傳農業機械的注意事項和使用說明,對農業機械產品的種類、使用功能、保養性能等進行詳細講解,且可以在平臺下方進行交流溝通,像是在線解答疑問、分享正確的使用方法等,構建農機培訓服務平臺,并對農機培訓的資源不斷進行豐富。針對農機培訓的技術種類進行詳細劃分,包括農機法規、農機政策、安全教育、農機選購等內容,為農民構建系統化、科學的網絡培訓機制[4]。
要將農機培訓發展作為實際的教育培訓平臺,對每個區域進行劃分,主要分為二級、三級的培訓平臺,各地區在構建相應平臺的情況下,必須依據當地的實際發展,對農機平臺的教學內容進行完善與發展,主要涵蓋了農機區域性工作要求、農機優惠政策、農機技術的實際融入等。相關區域平臺的培訓人員要對國家平臺的具體內容進行實際借鑒,不斷為農民推送相關區域的知識,使他們可以依照當地的生產條件尋找到適合當地生產的農業機械。
當前,基層農機培訓的相關人員主要是借助相應平臺進行政策的落實,進而對網絡推廣服務進行構建,讓農民學會使用智能手機以及電腦等網絡設備進行培訓,使農機培訓可以與鄉村、農場等進行實際的交流與溝通。例如,本地區農民建立微信群等,這樣可以通過微信群發布相關培訓的信息以及地點范圍,還可以將相關視頻課程與農機鏈接資料發送到微信群里,向群內的農民進行培訓和信息推廣。農民可以借助群眾的信息資源開展學習活動,把應用農業機械設備進行生產過程中遭遇的各種難題,及時發送到群內進行咨詢,進而有效提高農民對農機設備的使用成效。
農機使用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機械設備的維修與駕駛,以前守舊的培訓方法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不能使得教學培訓實現直觀、系統的體驗,也無法讓農民對農機操作與維修策略進行現場學習。當前,通過網絡培訓的實現,使得相關的專業技術獲得了發展,農民能通過網絡的直播來對農機教學活動進行學習。此外,還可以通過錄制相關視頻,來介紹農機的駕駛技術、維修策略、具體的安裝與拆開步驟等,最終使得農民對維修技能進行精準的學習。對現代化直播平臺進行應用,農民可以通過視頻教學的形式快速吸收相關的知識點,而且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人們的注意力,網絡化的農機培訓效果要超過原有的教學培訓效果[5]。
農機部門在大力推廣農機網絡化培訓工作的同時,需要注重提高培訓人員的專業素養,使其可以熟練應用互聯網的技能,提高農民對農業機械設備的應用能力。開展網絡技術的培訓活動,提高傳統的農機培訓人員對于網絡設備的應用能力,保證農機培訓師可以通過互聯網開展相關的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出信息網絡的便捷性,把傳統的培訓經驗融入到網絡培訓中,全面提高網絡培訓的效果[6]。
為了進一步提升基層農機培訓人員對于農機培訓工作的認識程度,需要對其開展系統化的職業培訓,增強其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使其具備大局觀念,同時需要對以往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不斷進行創新和改善,繼而創造出一種新型的基層農機培訓局面。綜上所述,需要對基層農機培訓工作的現狀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然后對農機培訓的問題和即將面對的挑戰進行有效解決,緊緊地抓住相關機遇,對農機從業人員開展針對性技能和相關技能的培訓,從根源上大幅度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最終培養出一批可以自主創業,開展合理的經營活動,還可以進行高效管理的新時代農民[7]。
基層農機培訓部門需要對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工作高度關注。基層農機培訓機構的組建需要滿足相應的技術條件,首先,需要配備3名及以上具備相關農業知識和專業技巧的理論教學人員;其次,農機培訓機構需要配備多種不同車型的教練車;再次,還需要配備多元化的電子教學設備和教學課件,以及實習車間等,將實踐技巧和理論內容進行高效融合;最后,基層農機培訓機構需要對組織中的師資團隊綜合素質能力進行大幅度提高。農機培訓院校需要盡量挖掘相關的專業技能,促使其通過拖拉機駕駛培訓機構等學習相關的實踐技巧,充分利用不同種類的培訓資源,在工作過程堅持“把實際和實用以及實效性進行有機結合”的原則。根據農民的平均文化素養水平,編制出適合農民進行學習的農機實用技術培訓教材,促使其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理解,同時借助農業機械教學光盤和多媒體課件,加強農民對于農業機械化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繼而促使基層農機培訓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8]。
相關部門需要對計算機網絡資源進行高效建設,促使基層農機培訓的渠道可以得到拓寬。其中現代化基層農機培訓工作主要針對的培訓對象就是農機操作人員,但是一般情況下,農機的操作人員并不集中在同一區域,而是分布在不同區域。在設置農機培訓點時,需要對所有鄉村的分布范圍進行全面考量,以免影響偏遠地區的農機操作人員參加基層農機培訓工作的積極性。基層農機培訓機構應有效利用計算機技術,強化互聯網等方面的建設力度,通過開展信息化的農機培訓工作,對偏遠地區農機操作人員參加基層農機培訓的地域限制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可通過開展網絡化的農機培訓工作,使培訓工作突破傳統化的時間和地點方面的雙重限制,繼而對基層農機培訓的范圍進行有效拓寬[9-10]。
綜上所述,通過把農機培訓工作和互聯網技術進行高效融合,促使農民充分熟練掌控農機設備。在實施網絡化培訓工作的過程中,農機推廣人員可以擴大農機技術的推廣范圍,開展網絡化的農機培訓工作,確保農民可以參與到其中,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