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興亮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工程經濟學院(450000)
工程造價專業是教育部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新增設的熱門專業之一。目前,幾乎所有工程從開工到竣工都要求全程預算,包括開工預算、工程進度撥款、工程竣工結算等,不管是業主還是施工單位,或者第三方造價咨詢機構,都必須具備自己的核心預算人員,因此,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發展機會廣闊。
工程造價專業主要培養適應各類建設工程現代化管理需要,具備職業道德與國際視野,具備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相應土木工程和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培養擁有系統化管理思想和較高管理素質,掌握建設工程經濟技術評價與決策分析、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造價控制、工程合同管理、工程財務與審計、工程造價咨詢等工程建設全過程造價管理基本技能,能在建設工程領域,從事工程建設全過程造價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定量分析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我國是當今世界的工程大國,經過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杭州灣跨海大橋、青藏鐵路、京滬高鐵等一批舉世震驚的大型工程的建設,積累了豐富的建設經驗,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我國已經在水電站建設、港口建設、高鐵建設等方面開始向外輸出先進的大型工程經驗,正在向工程強國邁進。近年來,隨著建設工程的規模越來越大、技術日益復雜,工程建設對社會和人們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甚至有些建設工程已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因此,工程倫理日益成為科技哲學領域的熱門話題。大量實事證明,建設工程尤其是大工程,已不再是純粹的自然科學技術的應用,絕不是工程師和工程師團體閉門就能解決的問題,還關涉道德、人文、生態和社會等諸多維度的問題,這使得工程師面臨特別的義務或責任,工程倫理便是這種責任的批判性反思。
工程造價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業、工程造價咨詢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等單位,近年來,我國基本建設快速發展,被國際譽為“基建狂魔”,有較高超的施工技術、豐富的管理經驗、精良的施工機械設備,但工程質量事故和安全事故仍不斷發生,如2016 年11 月24 日,江西豐城發電廠三期擴建工程發生冷卻塔施工平臺坍塌特大事故,造成73 人死亡、2 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0 197.2萬元;2015 年廣東深圳光明新區渣土受納場 “12·20”特別重大滑坡事故,事故共造成73 人死亡,4人下落不明,17 人受傷。因此,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對于未來有可能成為行業主力軍的工程造價專業學生,很有必要進行職業道德和工程倫理責任的教育。
工程倫理教育在我國尚未樹立起“明確、自立、自覺”的教育理念,“不自信和不自知”引發一系列亟待解決的難題:學科定位不夠明晰,造成工程倫理教育處于被忽視或輕視的邊緣化地位;教育實踐內驅不足,導致工科學生就職業行為對社會、公眾、環境、未來應負有的社會責任、道德責任不夠重視;教育環境上的外因牽制,使得課堂在主流經濟中心話語下難以就工程的道義問責形成具有人文關懷的倫理情境和協商氛圍。
教育部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 號)中明確指出工程倫理教育的必要性。《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這一戰略舉措,影響甚至決定著接班人問題、國家長治久安以及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工程造價專業培養方案中核心課程有《工程施工技術》、《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測量》、《工程造價管理》、《工程建設法規》等課程,在授課過程中,除專業知識的講授外,還要注重結合專業知識講授國家的法律法規、職業道德與素養,培養學生的工程倫理意識和責任。
根據課程專業教育要求,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改革開放成果,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教育的內容,重點研究課程育人目標;立足學校人才培養特點,充分挖掘“課程思政”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情操、精神追求、科學思維、工匠精神等方面的德育元素,充分描述課程教學中能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專業知識技能教育內容有機融合的領域,重點查找思想政治教育在專業教育中的融入點;充分使用信息化載體;加強實踐教學,采用課堂討論、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改革考核方式,選用優質規劃教材等,重點探索教育方法和載體途徑;通過以上措施,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工程倫理責任和意識,牢固樹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百年大計、質量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社會公眾利益至上”等思想,在學生的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中充分體現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具體措施如下。
1)在課程大綱和課程教案的編制過程中,每門課均需結合課程特點體現課程思政。課程大綱是課程教學的重要資料,在課程大綱編制過程中,結合專業和課程特點,提煉思想政治教育在專業教育中的融入點;在課程教案編寫時,應重點以工程案例形式體現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2)加強實踐教學,重點做好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工作,引導學生到社會聲譽良好的單位去實習,重點參觀獲得過“魯班獎”“中州杯”的建設工程項目,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對優秀企業文化、企業社會責任、工程師倫理責任以及建設工程對環境、社會、健康等方面的影響有感性認識。
3)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結合專業和課程特點,采用課堂討論、案例教學、反轉課堂等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在課堂討論、案例教學中采用圖片、音頻、動漫等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在專業課程中的融入點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識程度。
4)改革考核方式,從單純的試卷考試拓展為試卷考試和論文、總結、報告相結合,充分體現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心得。在試卷內容設計時,應加大主觀分析題的比重,特別是以案解析的內容中,應充分體現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5)選用優質規劃教材,重點選用省部級以上的統編規劃教材,重點審查《建設工程法規》等有關意識形態和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教材。
6)推行專業導師制,由專業教師兼任專業導師,選撥黨員教師和優秀專業骨干教師作為專業導師,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培養“又紅又專”的應用型人才。
以《工程施工技術》課程為例,本課程的育德目標為:熱愛祖國、工作認真負責、誠實守信,富有團隊精神,以公眾利益至上,遵紀守法,按章作業,科學嚴謹。經過篩選與分析,本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點如下:①建設工程施工優先使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遵守地方政府有關大氣揚塵防治有關要求;體現出擁護黨對各項建設事業的領導、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遵守生態環境保護制度。②施工期間堅持質量第一、安全第一,精雕細刻;嚴格遵守職業道德,發揚大國工匠精神;③對工程質量負責,對自己的工程行為負責,嚴格按圖施工,保證工程質量;提高工程倫理責任和意識,以社會公眾利益至上。本課程授課方式上,主要是在講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增加一些近期社會上影響比較大的典型工程案例,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真實感受到工程倫理和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將來畢業后,在工作崗位上有所為、有所不為,堅守職業道德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