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縣稻蝦產業發展服務中心(413200) 王敏
商品小龍蝦養殖,首先要給小龍蝦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環境條件好主要是指水深適中,透明度適中,溶氧充足,水草活力旺盛,氨氮亞硝酸鹽含量少,有益菌占主體地位,致病菌含量少。環境好了,小龍蝦生長速度快,肉質鮮美緊實,病害難發生或易控制,小龍蝦不易發生應激,不易發生夾草現象。
2月中下旬天氣晴好時加水,水深(田面上的深度)2月下旬至 3月上旬為20~30厘米,3月中下旬為30~40厘米,4月為40~50厘米,5—6月為50~60厘米。2—3月遇倒春寒天氣,盡量提前在晴好天氣加水保溫,注意每次每天加水深度以3~5厘米為宜,加水注意避開農藥水、病塘排放水。遇稻草腐爛青苔死亡產生紅黑水、水質黏稠渾濁、天氣悶熱、底層臟物上浮、小龍蝦趴草等不良情況時應及時加水換水。
養蝦先養水,水體要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質含量低,氧氣含量較高(3~7毫克/升),pH適宜(7.5~8.5),有益菌多,有害菌少,有害浮游生物少等。
1.改底解毒養水先護底,改底解毒主要是降解水體氮氨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提高水體通透性。3月起,每7~15天進行1次改底解毒。一般3月開始,4月底高溫時縮短操作間隔時間,遇水體發臭黏稠、紅水黑水、死苔倒藻等情況發生時,及時改底解毒。改底宜選用過硫氫鉀復合鹽、解毒選用復合有機酸,注意選用產品的成分、含量和純度。水體情況良好時,可只解毒不改底,注意減少投入品使用。
2.著重培菌底質和水體中的稻草、殘餌、糞便,需要各種有益菌來分解,致病菌的減少也需要有益菌大量繁殖來排擠。3月起,每7~15天進行1次培菌培藻操作。最遲4月上旬要開始培菌,完成有益菌的田塘定殖,5月要縮短培菌的間隔時間,使有益菌成為水體的主要微生物種群,盡量壓縮有害菌的生存空間。盡量搶在連續晴天且不悶熱時使用復合益生菌。培菌注意少量補充黃腐酸鉀等碳源。注意,若使用了改底解毒藥劑、中草藥制劑等產品,應間隔一兩天后進行培菌。發酵成品在運輸保管過程中極易失活,建議選用原粉發酵潑灑效果更佳。選用原粉時,盡量使用生產日期2個月以內的產品,擴培菌液時嚴格按產品要求操作,以保證效果,發酵后用pH試紙測一下發酵液的酸堿度,pH以3~4為最佳、4~5其次、5以上的效果較差。為緩解水體后期生態壓力,還可以混養少量麻鰱、白鰱。
3.注意增氧水體氧含量是水產養殖高產的基礎,整個養殖過程中要注重增氧,減少氧氣消耗。進入4月末,易出現氣壓陡然降低、溫度陡然升高、水體含氧量迅速降低、小龍蝦缺氧趴草趴邊等情況,如果此時水體環境不好,將會暴發“五月瘟”。所以進入4月下旬,就要高度關注天氣變化,在溫度高于30℃時,要及時增氧。在進行中草藥潑灑、陰雨天培菌、消毒殺蟲等操作,可能消耗氧氣、影響氧氣產生時,或操作對小龍蝦有刺激性的投入品時,都要注意增氧。
4.適時消毒冬季至次年4月上旬,結合肥水、補鈣、殺苔,建議多次使用生石灰,每667平方米每次用5千克左右,10~15天1次。二氧化氯、復合碘等,只建議早春使用1次,因為消毒劑可能影響水草生長,殺死有益菌,造成小龍蝦應激,從4月份起一般不再使用。
水草可以為小龍蝦提供維生素等營養餌料,為小龍蝦和水體補充氧氣,吸收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凈化水質,穩定水體溫度,為小龍蝦提供立體的隱蔽脫殼場所。
1.補栽補肥冬春水草成活率不高或生長不良的,3月初覆蓋比例未達20%的,要及時補種水草,株行距要進一步縮小到2米×5米。生長不良有可能是缺肥引起,可于3月初施用少量復合肥,或者補充鈣鎂鉀等促進水草生長的營養物質或專業水草草肥。栽種時壓根不到位、底泥硬實也可能引起生長過弱,可用淤泥壓根或重新栽種,并適當補肥促發新根新葉。
2.及時割草割草是維持水草活力最重要的保障措施,原則上應控制水草40%左右的覆蓋率。水草長出水面時,要割至水面10厘米以下;嚴重封行導致小龍蝦活動空間減少、起捕困難的,要割草留出操作行,方便下籠、投餌。生長過弱出現黃根、黑根、浮根,多數情況是因為生長出水面,水草下部陰蔽而生長不良,這也需要割草改善下部透光情況,促進再生。
3.防止掛臟水體黏稠,大量有機質懸浮,易附著水草掛臟,結合科學養水,可使用腐殖酸產品剝離有機質,再使用益生菌分解有機質;泥漿渾水掛臟的,可使用凈水凝絮產品,結團沉淀;水草表面形成礦物類結晶的,可使用多元有機酸產品剝離結晶。
4.防止夾草小龍蝦夾草一般發生在5月,與“五月瘟”發生時間基本同步,大部分種養戶認為是缺料引起。經驗證,在實際養殖中,大部分夾草是因為水體環境惡化,小龍蝦應激后急躁夾草,并非缺料引起。如果水體生態良好,仍出現夾草,再考慮適當補料。(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