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同

印度南北各邦新年的時間不一樣,過年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充分反映了印度民族和文化的多樣性。
印度北方的新年叫排燈節或光明節,一般在公歷10月至11月間慶祝。這個節日源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寓意是“光明驅走黑暗,善良戰勝邪惡”。過年時,家家戶戶把房間打掃干凈并確保每個房間燈火通明,人們準備豐盛的食物,穿上嶄新的衣服,燃放煙花爆竹,迎接新年和神靈。
南方各邦的新年一般在春天,叫法也各不相同,但一般都是為了慶賀豐收或春耕。喀拉拉邦馬拉雅拉姆人的新年叫衛述節,衛述是梵文相等的意思,因為這一天的白天和黑夜正好一樣長。人們相信正是在這一天克里希納神消滅了阻止太陽升起的惡魔納拉卡蘇拉,太陽從此正常升起照耀大地。當地人有個新年習俗叫“衛述卡尼”,新年前夜各家的女主人會在一個大圓盤中放置果蔬、谷物、金子、圣書等許多東西,每個人新年早上醒來的時候不能睜眼,第一件事就是用布條蒙著眼從圓盤中摸一樣東西,然后睜開眼看抓的是啥,按照習俗新年第一眼看到之物預示一年的運勢。代表著太陽的黃色最吉祥,所以主婦們放的多是玉米、芒果、菠蘿蜜、黃瓜(印度的黃瓜確實是黃色的)等金黃色的東西,確保每個家庭成員新年可好運氣。
泰米爾人的新年叫普坦度,當地人為慶賀新年必吃一種叫“曼蓋伊帕查蒂”的特色食品,這種食品是用芒果、椰子、苦楝花等多種材料烹飪而成,能讓人同時品嘗出酸、甜、苦、辣、咸、澀六種味道,猶如在辭舊迎新之際品嘗人生百味,寓意深遠。另外,根據印度古老的醫藥經典阿育吠陀,食用應時應季的果蔬并同時品嘗六味能給人帶來健康、活力和好運。
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新年叫古蒂帕德瓦。過年的時候,當地每家都會在門口、窗戶或屋頂放一根竹竿,上面掛一塊明黃色或橙紅色綢布,一串滿是鮮花、綠葉和糖果的花環,然后上面再倒扣銅鍋。這套裝置叫古蒂,象征印度教經典《往世書》中梵天大神的旗幟,傳說正是在新年這一天梵天創造了宇宙,創始了時間。新年時人們會向古蒂行禮并往銅鍋上點朱砂祈福(如圖),有的地方人們還會舉著古蒂上街載歌載舞巡游,希望驅逐邪惡帶來好運和財富。
泰盧固的新年叫烏哨迪,旁遮普的新年叫百薩壽,阿薩姆的新年叫博哈比乎,古吉拉特的新年叫百思徒瓦拉斯……印度各地新年名稱數不勝數,過年風俗也不同。不過,各地新年也有相似之處。首先,各地新年的時間節點多與農時相關,一般在豐收過后或春播之前。其次,各地新年的風俗基本都與宗教傳說相關,都是為了驅邪、祈福,希囊新年的健康和財富。第三,喜慶氛圍的營造全國大同小異:穿新衣、吃美食、燃放煙花爆竹,在門口或庭院用花瓣和彩粉繪制“藍果麗”(印度傳統地畫藝術)。此外,有些新年的禁忌也是一致的。比如新年盡量不要打碎東西,否則會影響運氣;再有就是新年時不能哭泣,因為這會讓神靈不快。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印度各地過新年都體現出對家庭和親情的重視。不論身在何方,人們會盡量趕回老人的身邊,一大家人在1起熱熱鬧鬧地過年。印度有些地方新年連過5天,每一天都有獨特的名字和禮節,其中最后一天的名字叫“兄弟姐妹節”,這一天家里的男性要帶上禮品去出嫁的姐妹家拜訪,姐妹會盛情款待自己的兄弟并回贈禮物。
公歷元旦在印度也是法定假日,這個年印度人民也是會過的,就如記者的印度朋友所言,反正印度人已經有那么多節日了,并不在意多過一個。▲
環球時報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