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欣陽
摘要:基于職業導向的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要突出其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實用性、技能性和職業性,在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綜合職業技能的培養。應用型高校在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已初步形成符合自身定位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但從職業導向來看,應確立以職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構建與專業職業范圍相適應的教學體系,強化與職業教育課程的融合,以提升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職業導向;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4-002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基于職業導向的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研究”(課題編號:2022-ZZJH-342)的研究成果
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注重實用性、技能性和職業性,以職業導向視角審視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規律。思政課實踐教學是思政課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重要環節,所以“在職業導向視域下,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主要目標依舊是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還需要深度融入職業導向理念,讓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發展職業核心能力”。基于職業導向對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進行審視,能使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在發揮鑄魂育人功能的同時,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職業技能性,從而更好地發揮思政課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實踐育人效能。
從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規律來看,職業導向和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有著內在的契合性。以職業導向為視角,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要著眼于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各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為方向,通過思政課實踐教學明晰學生的職業規劃,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增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1.職業導向
“職業”是高等教育體系培養人才的直接指向,高等教育培養的高素質人才需要在社會和一定的職業崗位中才能運用自身學識和技能,充分發揮價值。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情況下,“職業導向”逐漸成為高等教育教學和改革研究的熱門理論視角。陳解放認為:“高等教育的職業導向是指高等教育追求實用性,并以受教育者個體的職業適應能力為體現特征”。占建青認為:“職業導向是指將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引導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向”。俞濤認為:“職業導向的高等教育以追求職業性為主,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綜上所述,國內學術界對“職業導向”的內涵基本達成一致觀點,即職業導向視角就是要注重人才培養的職業發展性,具體可從以下兩個角度來理解。其一,從學生角度來看,職業導向就是學生通過系統的專業學習掌握未來可能從事的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其二,從教育者角度來看,職業導向就是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結合專業未來能夠從事的主要職業范圍,著重分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學生未來走向就業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由此可見,職業導向契合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實用性指向,因此可以作為高等教育的研究視角。
2.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3.18”講話中指出: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高校通過實踐教學能夠將思政課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更好地統一起來,同時能夠更加直接和鮮明地突顯思政課的實踐性。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就是在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高校開展思政課的實踐教學環節,將思政課的實踐性和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應用性有機統一,符合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規律。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需要用實效性來衡量,可從兩個角度分析:從教育角度來看,實踐教學是否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教學,是否符合應用型高等教育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規律,是否使學生從教學中獲得綜合技能和素質的提升;從受教育角度看,能否通過思政課實踐教學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豐富自身的精神境界、提升自己的綜合技能素質,即是否學到了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知識和技能。
3.職業導向契合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規律
職業導向下的高等教育強調的是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彰顯的是高等教育的職業性和實用性特征。而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則是以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主,培養的人才具有突出的職業性、實用性和技能性。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自然也要符合這一人才培養定位,在實踐教學中促進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應用。由此可見,職業導向和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具有內在的契合性。其一,職業導向契合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職業性。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能使學生通過實踐將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其二,職業導向契合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用性。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能夠增強學生職場競爭力,彰顯鮮明的實用性。其三,職業導向契合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技能性。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可結合各專業特點設置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突顯技能性的特點。
通過對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部分成員單位相關資料的查詢,筆者發現應用型高校在多年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初步形成了符合自身定位的思政課教學體系,但是思政課實踐教學仍然是較為薄弱的環節,從職業導向視角來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思政課實踐教學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職業性關聯較弱
應用型高校以培養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為主,“應用型人才是能熟練掌握社會生產與生活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主要從事一線生產技術或專業的人才類型”,體現出鮮明的職業性。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要緊扣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規律,在教學目標設定、內容選擇、方法運用以及教學實施和教學效果的評價中突顯職業性。在具體教學中,思政課實踐教學往往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職業性關聯較弱。例如,某應用型高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踐教學設計如下:要求學生讀一本好書并寫出讀后感,觀看一部影視劇并寫出觀后感,評一個法律案例,字數均不少于1000字。在這樣的實踐教學設計中,很難發現其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職業性的關聯,無法彰顯鮮明的應用性和職業性特點。這種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設計,仍將實踐教學環節局限于理論作業范圍內,在某種程度上是流于形式的。在這種模式下,思政課實踐教學無法充分發揮提升學生應用型技能的作用,弱化了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作用。
2.思政課實踐教學與所設專業的職業范圍相脫節
應用型高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機構,其專業設置必須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推動專業設置與當地產業相銜接,同時要健全專業設置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的機制。思政課作為通識教育課程,在學生職業道德、職業選擇、職業能力等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通過講述《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這部著作,讓學生從馬克思青年時代的職業觀中選擇正確的人生職業方向;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講到理想信念時會涉及職業理想和選擇的內容,讓學生從專業知識和自身興趣角度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實踐教學作為思政課的必要環節,其應該延續理論教學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與學校所設專業的職業范圍相融合,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應用型高校忽視了這一點,思政課實踐教學仍然局限在理論課程的主題范圍之內,沒有考慮其與專業課在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方面的銜接。而一些專業課教師也認為專業課教學與思政課實踐教學沒有過多融合之處,這就使得二者各自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使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校所開設專業的職業范圍相脫節,無法形成一個相互貫通的以鍛煉職業技能為軸心的實踐育人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就無法形成并發揮思政實踐通識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的聯動效應,影響了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特色建設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效。
3.思政課實踐教學與職業教育課程的兼容性較差
應用型高校多會開設類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課程,也會定期舉辦相關的職業規劃講座、競賽和社團活動等,形成以職業教育課程為核心的專門化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使學生通過職業教育課程并結合自己的專業和興趣樹立職業理想、選擇職業方向,并努力學習和奮斗。思政課實踐教學除了發揮思想品德培養和意識形態塑造方面的作用,也要發揮其職業教育的作用。部分應用型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與學校專門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兼容性較差的問題。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一些應用型高校依托當地紅色資源開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主的實地參觀式的思政實踐教育,但未能使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很好地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職業教育理念,在應用型人才職業技能培養方面與其他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存在相脫節的問題。
1.樹立以職業為導向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
應用型高校想要提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這也符合馬克思主義意識能動性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意識能動性理論指出,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即意識能夠指導實踐將觀念的東西轉化為現實的東西。樹立職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能使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職業性理念貫穿于整個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起到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的作用,進而突顯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應用性,并有效提升其實效性。首先,管理和決策者層面,即學校或學院層面要樹立職業導向理念。學校或學院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管理者和決策者,在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案制定過程中要秉承職業導向理念,教學方案的確立要在保證立德樹人的前提下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思政課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定下方向。其次,實施者層面,即教師層面要樹立職業導向理念。教師作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者,在教學過程中要貫徹以職業為導向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職業技能。再次,受教育者層面,即學生也要樹立職業導向理念。學生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抓住機會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最后,評價者層面,即學校督導和教學質量監管者要樹立職業導向理念。要將職業導向作為評價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指標,從而以監督來反向促進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2.構建與專業職業范圍相適應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
應用型高校的專業設置具有鮮明的區域性、實用性和技能性,這些專業培養的學生面向區域經濟,有一定的職業范圍。思政課實踐教學設置與學生所學專業的職業范圍相適應的教學環節,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培養應用型人才職業能力的作用,而且能夠構建具有鮮明應用特色的思政課實踐課程,提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首先,明晰職業方向。高校應通過所設專業的職業方向劃分,使思政課實踐教學在面向不同專業時能夠據此來進行教學設計。其次,歸納專業職業方向所需要的職業能力。高校應通過對專業所需職業能力的歸納,從中分析得出核心能力因素,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有的放矢地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學生未來發揮職場核心競爭力奠定基礎。再次,整合師資力量。高校應形成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和企業導師相結合的師資體系,從而為思政課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提供重要的師資保證。最后,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管機制。高校應確保思政課實踐教學在實施過程中與學生所學專業職業范圍緊密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
3.強化思政課實踐教學與職業教育課程的融合
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校開設的職業教育課程都是應用型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內容,二者在人才培養方面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一方面,思政課實踐教學結合專業課的職業方向能夠使學生提前了解未來職業方向所需的主要能力,從而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職業課程教育需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將思政融入職業教育中。強化思政課實踐教學與職業教育課程的融合,不僅能夠提升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而且能夠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首先,思政課實踐教學要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用性和職業性,使學生通過實踐教學提前對所學專業的職業發展有所了解。從本質上來看,結合專業職業發展方向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就可以納入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從而實現二者的結合。其次,思政課實踐教學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所學專業能夠從事的職業的認識,助力專業的職業分流。最后,思政課實踐教學和學校開設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融合還需要融合機制,管理或決策層面要做好引導,實施者層面要做好具體工作,監管者層面要做好評價,各方共同努力實現思政課實踐教學與職業教育課程的融合。
總之,應用型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歸根結底是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服務的,在發揮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育人功能時,還需要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職業實用性。職業導向和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之間存在內在的契合性,應用型高校應樹立以職業為導向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構建與專業職業范圍相適應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強化思政課實踐教學與職業教育課程的融合,以充分發揮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職業能力培養作用。
參考文獻:
[1]尹文芬.職業導向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內容改革創新[J].教育現代化,2018(34).
[2]陳解放,曾令奇.職業導向: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的現實路徑選擇[J].北京教育,2006(01).
[3]占建青.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0(14).
[4]俞濤,鄒龍飛,曾令奇.職業導向的高等教育:內涵與特征[J].教育與職業,2014(06).
[5]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6]任雪浩,薛剛,鞠磊,趙蘇東.“一核六維”思政育人工作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21(03).
[7]胡建鋒.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與邏輯路徑———兼論“項目教學法”的適用性[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6).
[8]楊瑩瑩.應用技術型高校專業設置研究述評[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21(04).
[9]本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202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10]董燕,靳松.基于就業質量的應用型高校專業建設及教育改革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01).
[11]許世建,董振華,黃輝.堅持德技并修優化類型定位全面推進職業教育課程思政建設———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示范項目建設綜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3).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areer Orientation
Xia Xinyang
(School of Marxism, Huanghe Jiaotong University, Henan Province, Jiaozuo 454150, China)
Abstra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areer orientation should highlight its practicality, 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in the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skills on the basis of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initially formed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at conforms to their own positioning.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eer orientation, they should establish a career 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 build a teaching system tha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scope of professional occupations,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career orientation;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ies;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