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剛

2021年5月8日,北流城區航拍(劉軍/ 攝)
連續8年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連續5年上榜廣西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及西部百強縣市……近年來,廣西北流市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目前各類工業企業數量超2100家,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北流區域面積2457平方千米,區域常住人口120多萬。如今在北流,以陶瓷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協同發力,電子信息、服裝鞋帽、金屬智造等三大主導產業不斷壯大。
北流市委書記劉啟說,北流是廣西“東融”對接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是承東啟西、對接溝通粵港澳大灣區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關鍵節點城市,北流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培育實體產業,完善產業鏈配套,實現高質量發展。
咖啡機、打蛋器、破壁機……在廣西華銳電器有限公司的廠房內,近百名工人正在組裝出口的家庭廚具設備。公司負責人李江介紹,2019年公司將生產基地從深圳轉至北流市,如今已建成從研發設計到生產制造、市場銷售“一條龍”產業鏈。
北流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一站式政務服務,創建“零工市場”網絡平臺和返鄉回流人員數據庫,實現勞動力資源與企業崗位“ 云上”配對。
近年來,北流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東部沿海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契機,全面加快“東融”步伐,重點圍繞電子信息、服裝鞋帽、金屬智造三大產業招商鏈引進60多家相關企業,項目總投資超57億元。2022年1月至9月,全市新簽約項目178個,簽約項目總投資額407億元,同比增長199.9%。
走進北流的工業園區,《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看到不少企業開足馬力忙生產。在廣西瑞捷金富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忙碌著生產各式汽車配件。“公司從深圳到北流設廠,主要配套比亞迪、廣汽、大眾等汽車配件,目前訂單已經排到三年后。”公司總經理羅世昭說。
北流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滕夏說,北流按照“引進一個、招來一批、帶動一片”思路,以大灣區437個專業鎮以及江浙地區為招商主攻方向,依托現有龍頭企業,定向招引配套上下游企業,長效開展各種招商,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產業項目。
“我們大力發展產業,以實體經濟作為重點,通過‘筑巢引鳳’,大力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同時以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為抓手,破解城鄉發展的要素瓶頸,加快城鄉建設一體化。”北流市長華海德說,北流打好兩灣融合開放平臺建設攻堅戰,在加快“東融”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北流營商環境好,政府辦事效率高。”廣西北流泰宏達電子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陳良平說,得益于當地良好的服務和政策,他們已在北流市開設3個廠區,目前正開展機器設備更新升級和車間裝修擴容。
近年來,北流不斷加快營商環境“東融”,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動對標粵港澳大灣區標準,推進政務服務提質增效。“我們持續及時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用地、融資、用工等難題,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北流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小鳳說,目前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9.64%,98%的行政審批事項、97%的公共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
“商品出口退稅從申報到落款,3天至5天就完成。截至今年9月,公司已享受150多萬元的稅收優惠。”廣西三環陶瓷小鎮發展有限公司行政中心總監鄭翔宇說,公司發展35年來,在企業用工、稅收優惠、用地等多個方面享受政府服務,如今公司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走出了一條融合日用陶瓷、先進陶瓷和陶瓷文化產業發展之路。
近年來,北流持續優化服務,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一站式政務服務。當地還創建“零工市場”網絡平臺和返鄉回流人員數據庫,實現勞動力資源與企業崗位“云上”配對,累計為企業招工2.73萬人。廣西三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誠說,政府針對不同的企業提供不同的扶持政策,三環集團在用工、稅收、用地等多個方面都享受到優惠。
“我們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政府服務水平,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讓更多企業在北流落地并安心發展。”滕夏說。
初冬向晚,悠悠圭江水穿城而過,北流市新圩鎮河村逐漸熱鬧起來。古樸民居、石板小路、露天美術館……
“露天美術館吸引不少游客參觀,我們后期將把它作為一個固定的旅游項目,希望進一步帶旺河村的鄉村文化旅游,促進鄉村振興。”河村黨委書記陳家平說。
近年來,北流市堅持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城鄉面貌實現大提升。隨著鄉村振興深入推進,北流市不少鄉村因地制宜,不斷挖掘鄉村特色。
在位于北流市民安鎮豐村的廣西銅石嶺國際旅游度假區,不少游客前來參觀“打卡”。豐村黨總支書記曾廣南說,通過農地入市發展旅游,激發了農村土地資源活力,“隨著產業日益豐富,很多村民返回北流工作。如今,鄉親們的腰包鼓起來了,鄉村美起來了,生活越來越幸福”。
“我們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堅持以城帶鄉,做優做強中心城區,做好做強縣域經濟,讓北流成為宜居之城、幸福之城。”劉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