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曉昀

9月2日,在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海爾展區,工作人員演示一款烹飪設備(任鵬飛/攝)
日前,以“創新引領 智饗世界”為主題的卡薩帝高端廚電生活方式發布暨2023爆品場景全球峰會在成都召開。
據海爾智家方面透露,海爾廚電在2022年保持雙位數增長。其中,美國市場以35.1%的份額位居美洲第一,澳洲市場達到27%的最快增速,歐洲高端市場也實現109%的增長。
在全球經濟整體持續動蕩的環境下,海爾智家廚電產業如何保持快速增長?就此,《瞭望東方周刊》專訪了海爾智家副總裁、海爾智家廚電產業總經理吳勇,以探求海爾增長的核心動力和密碼。
2022年,全球廚電行業發展呈現分層趨勢:高端市場需求保持旺盛,工業設計更簡約,用戶更關注烹飪結果,對廚電產品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大眾市場銷量則表現出萎縮態勢,用戶在消費方面更加理性,實用性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雖然疫情和戰爭對全球大多數行業都有負面影響,有些頭部企業還是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2022年前3季度,海爾家電尤其是廚電產業表現優異,在全球各地基本上都實現了高于當地行業的增長速度。
吳勇說:“用戶需要的是一個烤箱,還是一個烤好的牛排? 最終需求肯定是后者,設備只是手段或者工具。”
“在美國,我們以35%以上的份額持續保持著增長態勢;在澳洲,增速在當地也是最快的。海爾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尤其突出,特別是卡薩帝品牌,在行業整體負增長的環境下,仍然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吳勇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在全球,近年來中國家電行業發展迅速。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家電力量”,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從家電品類分析,冰箱、洗衣機品類表現非常突出。
但短板依然存在,廚電行業中的“中國力量”表現并不突出。在吳勇看來,這里面有深層次的原因,中西餐烹飪習慣、中西生活方式的內在差異造成了品類間發展的差異。
近年來,海爾集團在全球積極布局發展,海爾廚電作為其非常重要的板塊,也加速了全球投入和布局。經過六七年的努力,如今海爾系廚電在全球范圍內也走在了行業前列。
“全球化協同發展,實行當地人用當地品牌為當地消費者提供解決方案的廚電發展路徑,讓海爾廚電作為‘中國力量’代表走向全球。”吳勇說。
在全球不明朗的整體經濟態勢下,海爾依然能保持增速發展,基于其全球化運作、以用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這讓海爾更善于適應復雜環境。
2022年,海爾廚電在美國推出“專業烹飪”套系產品,表現突出。其創新優勢在于“連灶烤箱”,用不同的技術要求實現專業烹飪,同時它還實現了智慧性的自動烹飪。其中,1.2米雙風機、專業油煙機銷售表現優異,因為其適用于美國人大廚房的需求。
在澳洲,鑒于當地市場用戶非常喜歡用電磁灶烹飪,海爾創新推出可以獨立控制6個溫區的全嵌式電磁灶。
無論是在美國、歐洲、澳洲,還是在南亞、東南亞,海爾廚電基本都建立了本地化品牌。基于全球的研發資源,全球技術以開放式創新方式,完成開放性整合,再經由融合創新,反哺不同市場,滿足不同地區需求。
以2022年11月30日發布的全新蒸烤箱為例:海爾聯合意大利Candy品牌開發了搪瓷粉,解決了傳統蒸烤箱高溫極限問題;聯合美國GE家電品牌解決了精準控溫的痛點。因此,該產品成為蒸烤都非常專業的一體機。
據悉,目前海爾廚電已實現產品體驗和場景服務這“兩個差異化”引領。
依托場景品牌“三翼鳥”提供的1+N服務,用戶得以體驗一站式、全流程定制智慧家庭服務,全程只需與一個項目經理對接;同時,海爾智家提供涵蓋衣、食、住、娛、行的全場景解決方案,依托食聯網生態,用戶“吃、買、存、做、洗”全流程的美食生活需求也得到一站式解決。
在吳勇看來,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而創新,首先立足于本土需求。
例如,針對中國市場用戶的排煙環境差異性,海爾廚電推出了“恒風量”油煙機。該產品的創新優勢在于,其能夠智慧地應對環境,既保證排煙效果,又降低噪音。
“中國市場正在發生一些變化。消費人群在變,對于更年輕的消費者來說,制作美食是復雜的體力活、技術活;生活方式在變,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多種多樣的烹飪方法和美食,融合趨勢非常明顯;社交環境在變,人際交往中廚房私密社交屬性在增強。”吳勇說。
這些需求端的變化,會對廚房電器產生新要求:顏值要美觀,專業要多能,環境要優質等。技術的創新,根本在于解決用戶的痛點。
海爾廚電搭建的全球協同研發體系,將全球技術整合后運用到中國市場,進行二次開發、創新,滿足用戶需求:整合全球,賦能中國。
2019年10月29日,“全球美食烹飪研究院”在海爾成立。目前,該研究院下設全球四大美食分院,以及營養健康和烹飪技術研究所,共有星級中廚16人、西廚40人,滿足不同地區用戶的美食需求研究。
吳勇說:“用戶需要的是一個烤箱,還是一個烤好的牛排?最終需求肯定是后者,設備只是手段或者工具。”
一塊4公分厚的牛排,如何控制成熟度?五分還是七分?如何做到外酥里嫩?如何讓消費者在家里體驗到高級西餐廳的美食享受?
全球美食烹飪研究院正是解決了以上問題。牛排進入烤箱后,在63℃精控下慢慢變熟,消費者用餐前,只需要15分鐘,進行表面高溫焦化即可。
烤箱已成為廚房常見的新興品類,但整體使用率較低。全球美食烹飪研究院很好地為消費者解決了這類問題,所以其設立對于海爾有著不尋常的意義。
如今,消費者對廚房和美食的認知、對家庭生活方式和親情的認知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廚房成為一個很好的載體和空間——凝聚家人。
手藝很難傳承,但是科技可以被量化、被迭代。將烹飪手藝和設備相融合,是海爾希望創造的美好廚房生活。
據不完全統計,海爾系廚電已主導參與了1項國際標準、23項國家標準、30項行業標準,擁有6000余項專利。海爾廚電主導了《恒風量吸油煙機油煙逃逸評價技術規范》《家用和類似用途電蒸箱新鮮蒸要求及實驗方法》等諸多標準,引領廚電行業在烹飪體驗、智慧便捷和低碳環保等方面實現技術創新。

海爾智家副總裁,海爾智家廚電產業總經理吳勇在卡薩帝廚電2023全球峰會上
新標準也助推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在新標準下,高品質產品為市場帶來了新增量、新空間。以廚電行業為例,2022年前10個月,海爾在中國市場線下零售份額躍居行業前三位;卡薩帝品牌凈收入同比增長30%。
“近幾年,在全球范圍內,海爾廚電的創新技術在不斷突破,所以梳理的標準會比以前更多。我們始終認為用戶體驗最重要。在一個商品極大豐富的時代,體驗為王,體驗經濟成為新增長支撐。”吳勇說。
為提升在全球各市場的本土產品力,海爾始終在洞察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別。
對于企業如何具備這種洞察力,吳勇認為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一個企業究竟是以用戶為中心,還是以自己為中心?這是截然相反的兩個理念。”
吳勇認為,海爾產品迭代的驅動力就是用戶。只有以用戶為中心,才可能推動產品、技術不斷創新進步。
但知易行難。用戶是誰?洞察用戶的途徑在哪里?用戶如何與企業長期交互,推動產品迭代?這是海爾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求索的問題。
吳勇說,從初期的“大錘砸冰箱”(滿足用戶對質量的追求)到服務口碑(滿足那個年代用戶對空調類產品的服務需求),再到如今不斷地實現技術創新,海爾的決策都是從解決用戶痛點出發。
“我們有幾億老用戶,在海爾開放式創新的HOPE平臺上,用戶可以吐槽,可以提出需求。我們會公開用戶調研和第三方數據,在多維度上讓品牌更快、更近地感知用戶。”吳勇說。
“未來,海爾廚電在國內的品牌矩陣將由斐雪派克、卡薩帝、海爾和年輕的個性化品牌領袖組成,服務于不同的細分市場。”吳勇說。
卓越的綜合性能力是中國企業征戰全球各地本土市場抓手。全球型、國際化的品牌和企業,必然擁有世界級的產品和對全球市場用戶的洞察力,再因需求定制解決方案,從而讓市場折服。海爾廚電憑借全球研發、制造、銷售,三位一體的團隊級能力培養路徑,已為中國企業打造世界級品牌提供樣本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