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華
眾所周知,加強熱量的控制,合理的膳食結構,減少食鹽、糖攝入量等都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但很多人缺乏對脂肪的深入了解,尤其不知道哪些食物含有“好”脂肪,哪些食物含有“壞”脂肪,以至于走入飲食誤區,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因此,我們需要探討脂肪的好與壞,并且對食物類型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保持正確的飲食方式。
脂肪及類脂是人體細胞、組織生存所必需的物質,對于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有著重要的作用。正常情況下,每日攝入25 g脂肪就能達到人體的生理需要。如果脂肪攝入量超過總熱量的35%,會對生命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而脂肪攝入過少,極易造成人體的維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攝入量不夠,也會導致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下降。因此,我國發布的膳食指南中規定,脂肪攝入為總熱量的20%-~30%為宜,一般成年人攝入量在30~50 g/d,以滿足人體所需。
脂肪中包含甘油與脂肪酸。其中,甘油的穩定性較強,而脂肪酸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我們所說的“壞”脂肪主要含有飽和脂肪酸,而“好”脂肪則主要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有研究顯示,飽和脂肪酸的分子結構比較穩定,可以給人類的活動提供充足的能量,但也會造成身體內的膽固醇含量升高,引發高血壓、腦血栓、心臟病,所以要加強控制。單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有差異,可以將人體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清理掉;多不飽和脂肪酸也是對人體有益的,可有效預防高血壓、冠心病、腦血栓等疾病。
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動物脂肪與乳脂中,同時含有比較多的膽固醇。某些植物產品中,如椰子油、棉籽油等也含有比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有研究中顯示,如果人體攝入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容易造成血液內的膽固醇、三酰甘油升高,這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國外研究數據發現,在每日的膳食中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一般人將其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下(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控制在7%以下),可改善身體狀況。
人體不會自動生成不飽和脂肪酸,需要通過外部攝入的方式獲取。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比較多,比如茶油、橄欖油、魚肉等。有研究發現,每周吃魚次數在2~4次的人群,其卒中發生的風險要低于每周吃魚少于1次的人群。因此,在人們的飲食結構中,應適當增加魚類食物的比例。此外,堅果類食物含有比較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研究表明,每日攝入30 g堅果,能夠將冠心病發生的風險降低30%,但攝入量不能過多,否則增加總熱量,對健康不利。
雖然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對健康會產生危害,但如果只是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并沒有直接影響。而攝入脂肪酸的類型比脂肪酸的總量更加重要,尤其是要將不飽和脂肪酸取代飽和脂肪酸,這是保持健康的重要舉措之一。
雜志《求醫問藥·女人健康》在2010年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由于飽和脂肪酸的分子穩定性強,故可以不斷地為人體供應熱量;同時,也含有人體所需的膽固醇,但膽固醇攝入一旦超標,便可能誘發高血壓、心臟病及腦血栓等疾病。
相比于飽和脂肪酸,營養專家極力推薦單不飽和脂肪酸,原因是其能有效降低血壓、膽固醇水平。此外,多不飽和脂肪酸則能夠對心臟起到較大的保護作用,能有效維護心血管免受冠心病、腦血栓、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等疾病的困擾。
有醫學專家經研究后發現,長期生活在北冰洋格陵蘭島上的愛斯基摩人以及日本北海道的居民,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要比其他地方的人群低。究其原因,主要是這兩個地區的居民長期以食用深海魚為主,而這些深海魚本身就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
在了解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的特性后,還要在食物選擇時要做好區分,下面講解一些小技巧。
飽和脂肪酸的主要來源是各種動物油脂、全脂乳制品,以及一些植物油等,常見的是豬油、羊油、牛油、椰子油等。從健康的角度出發,對含有飽和脂肪酸比較高的肥肉等食物,應控制攝入量。對于“無肉不歡”的人群,可以選擇食用雞肉、鴨肉等飽和脂肪酸相對較少的食物。在“好”脂肪方面,單不飽和脂肪酸在多種食物中存在,比如橄欖油、菜籽油、堅果等。經有關的研究與分析顯示,橄欖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74%以上,這在目前探明的食用油中含量最高。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不得不在外就餐,無法選擇食用油的類型,在平常就可多備一些杏仁、核桃、腰果等含有單不飽和脂肪酸比較多的零食。玉米油、葵花籽油、深海魚等則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對于孕婦來說,盡量選擇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這對胎兒的大腦、神經系統發育有益。
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花生油、橄欖油、菜籽油和堅果等。其中,橄欖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可以達到74%,屬于食用油品類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一種。另外,假如你是長期工作在辦公室里的白領一族,沒有辦法選擇食用油種類,可以經常在身邊準備一些核桃、腰果、杏仁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的堅果類小零食,也可以選擇在飯后食用鱷梨,可以很有效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水平。日常飲食中,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葵花籽油、深海魚、玉米油中等,且以像亞麻籽油、金槍魚、南瓜籽、三文魚等食物中的ω-3脂肪酸含量最豐富。通常建議孕婦多食用此類食物,能夠起到促進胎兒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的作用。
總之,脂肪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樣不好,關鍵是區分好與壞。雖然脂肪在我們體內會使我們變得肥胖、高脂肪含量還會誘發各種疾病,但人體需要的脂肪含量也必須要達標,除了起到御寒作用以外,還為了維持我們身體健康,有助于體內能量均衡。因此,我們在選擇食物時,對于其脂肪種類、含量要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