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珍
隨著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醫療以及護理質量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進一步提高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必須要學會在護理工作中抓重點,關注各類細節。相比普通病房的護理,ICU護理由于其特殊性,需要承擔的風險因素比較高。在這一科室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技術,因為患者的病情往往嚴重、復雜,可能還有多種疾病共存的情況,使得整體護理過程難度很大;并且在后續護理時,還要預防各類潛在的安全隱患,從而確保患者能獲得更安全、更有效的護理服務。所以,在ICU護理工作當中,需要醫護人員把握好重點,具備強大的風險防范及安全意識,通過細節管理降低護理差錯與各類事故的發生概率。
明確影響ICU護理安全的隱患
環境因素
ICU需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這就需要該科室醫護人員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以及專業水平。由于ICU所收入的主要為各類危重患者,對環境方面有著較為特殊的要求,通常情況下不允許家屬進去進行陪護,這樣就會加大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如果不能很好地應對,可能會因搶救某位患者忽略對其他患者的照顧。
疾病因素
ICU收入的主要為危重癥或術后患者,其病情還不夠穩定,在心理以及生理方面都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問題,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精神障礙,加大墜床、拔管等問題的發生率;還有一些患者受疾病影響,很難自由活動四肢,只得被動臥床,如果無法及時翻身,就會產生壓瘡。
技術因素
一般情況下,ICU病房配備了各類較為先進的急救設備以及監護儀器,并且24 h都要求有人管理。這就需要ICU的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各類設備的操作。
家屬因素
家屬通過對不同醫護人員進行咨詢,很容易得到不同的醫療信息,從而對醫護人員產生較為嚴重的不信任感,嚴重影響護理質量與護理效率。而在醫療文書的書寫過程中,由于醫護的記錄時間與內容存在差異,使得醫護記錄的醫囑時間對不上;護理記錄在書寫方面也缺少完整性與及時性,甚至產生漏記的情況,這都會對后續的護理埋下較為嚴重的隱患。
ICU護理工作的重點
做好細節管理
要針對護理制度進行完善優化
結合ICU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對應的工作職責以及管理制度。定期對ICU護士進行護理制度培訓,確保其能夠認真履行各類規章制度,同時充分落實好管理工作,加大巡查力度,確保醫療糾紛與護理缺陷的發生率大幅度降低。
完善崗位培訓制度
由于ICU技術的更新速度比較快,整體業務范圍比較廣,涉及較多的監測項目,這就需要對ICU護士展開全面的繼續教育與培訓,新入職的護士也要在經過嚴格培訓過后才可以正式上崗;引導科室人員對業務內容進行總結與學習,確保整體業務水平不斷提升。同時,還要進一步強化細節教育,注意溝通與交流,嚴格執行醫囑內容;在下班前,要檢查自己的工作是否出現了遺漏;在閑暇時,要與醫生主動交流,發現問題在第一時間加以改正。
此外,要對ICU的各種管道做好必要的細節護理。如對意外拔管的危險因素展開正確評估,選擇正確的約束患者及導管固定方式。
把握好重點護理內容
口腔護理
屬于ICU優質護理的基礎工作內容。護理人員應當結合患者的全身情況以及口腔環境,選擇對應的漱口液。尤其是氣管插管患者,在對其展開口腔護理的過程中,應當優先吸出氣管導管當中存在的痰液,而后吸取鼻腔與口腔中的分泌物,最后采用生理鹽水對口腔進行沖洗。氣管插管的膠布應當每天更換1~2次。對于口腔分泌物比較多的患者,口腔護理的次數以及氣管插管膠帶的更換次數也要適當增加。對于牙關緊閉昏迷的患者,則要利用開口器來打開其口腔,之后再進行口腔護理。
功能鍛煉的護理
ICU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導致治療十分復雜,往往涉及了呼吸機、引流管、尿管等設備。而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很容易引發肌肉萎縮、關節僵直以及肢體癱瘓等問題,對后續的康復產生不良影響。采取功能鍛煉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促進各大運動器官的恢復,比如肌肉鍛煉、協調鍛煉以及平衡鍛煉等。護士要對患者的肢體進行被動運動;而對于清醒的患者,護士則要鼓勵其主動運動。一般來說,功能鍛煉的最佳時間就是在不影響病情的前提下,越早越好。此外,還可以適當采用溫水浸泡四肢。
舒適護理
一個良好的住院環境對患者后續的康復十分重要,這就需要控制好濕度與溫度,防止內部出現大聲喧嘩的情況。護士要禁止直接在患者面前討論病情,針對各類報警聲音應及時處理,集中化安排護理操作;在確保物品擺放整齊后,保證個人空間不受影響,這樣也能夠保證患者自身的隱私。對那些多汗或是臥床的患者,要在其頭部鋪好棉質毛巾;每日應當梳頭一次,如頭發結團,可采取3%的乙醇濕潤后加以處理,從而起到清潔以及除味的作用;結合患者病情,每周可以洗頭一次。對出現昏迷的患者,要做好眼部護理工作,可采用氯霉素滴雙眼;對眼瞼無法閉合的患者,可以適當涂抹紅霉素軟膏或采用油紗布進行覆蓋,確保眼角膜能夠與空氣隔絕,防止對視力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