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珍
糖尿病在中醫中稱為“消渴”。人體處于長時間的高血糖狀態時,會引起多種靶臟器的損傷,嚴重的會導致心肌梗死、截肢或致盲。五運六氣是中醫的重要內容,可以更好地體現出人體的氣血和對疾病的敏感程度。本研究從五運六氣學說出發,對消渴辨證診斷與治療進行論述。
消渴簡介
中醫認為,消渴主要病因是肺、胃、腎陰津虛損,濕熱重生。如果長期消渴,陰氣和津液受損,導致氣陰兩傷、陽虛證、血瘀、經絡不通、血氣不暢,引發癤、癰、眩暈、胸痹、耳聾、目盲、肢體麻疼、下肢壞疽、腎衰水腫、中風昏迷等。
何為五運六氣
五運,由春秋戰國時期的鄒衍提出,即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氣的運動演變為例,說明宇宙天體、自然氣候、物候與人的病機關系。六氣,即以風、寒、暑、濕、燥、火六種不同的天氣變化特征演化的自然現象,源于《素問·天元紀大論》。
五運六氣理論是一種以陰陽、五行、干支、紀年為基礎的醫學體系,對人體的病理、物候、氣象、歷法、天文規律等進行了系統的探討。天地之氣、寒暑、陰晴圓缺都遵循某種法則,以保持大自然的穩定性和恒久,陰陽交替、人體營衛、臟腑的盛衰、經脈循環都是以時間為軸,以一種有規律的方式發生著?!端貑枴の宄U笳摗分杏醒裕何鍤庵畾庵兓?,皆有其周而復始之理?!端貑枴毭握摗分姓f:“人受天地之力而生,四時之道”,是指人受天地之力而生,一出生就具備四時之力的特性。這一特性會一直存在下去,并在“天地之動,五臟變遷”的作用下互相制約。
從五運六氣探討消渴之診斷治療
太陽寒水司天
趙養葵《醫貫》提出的消渴,蓋公元一千五百七十三年至一千六百四十四年隆慶、崇禎間也。而一千五百六十四年至一千六百二十有四歲為太陽寒水上天,故其年冬化也。因此治消渴,強命門之火,為人寶之,立命之本??纫湃酥稳7ㄔ疲骸吧舷?,舌上赤裂,大渴引飲。《素問·氣厥論》提出:“心移熱于肺,傳為膈消者是也,以白虎湯加人參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下消者,煩躁引飲,耳輪焦干,小便如膏。葵以消渴為本,水火得其平,何消之有?平消之法,無上中下,先治腎為急,唯六味及加減八味丸,隨病而服,降其心火,滋其腎水,渴自止矣。白虎、承氣、皆非所治也?!睍r則寒水司天,故人消渴,不可與白虎、承氣寒涼而瀉之也。諸醫所用,包含木瓜、烏梅、紫蘇、茯苓、人參、百藥,治之愈渴,茫無功效。
陽明燥金司天
劉完素《三消論》提出的消渴,公元一千一百四十四年至一千二百五年,是為陽明燥金司天,故河間終其一生,皆燥橫化也。故所治諸病,皆從火化;其于消渴之論治,亦然。《三消論》論述消渴,上實而下虛,煩渴而多飲,下寒而小便。消渴法,燥熱太甚,三焦腸胃之腠理,郁而不行,水液不泄,浸潤其外,榮養百骸,故腸心之表,燥甚。雖多飲于中,終不能浸,故渴而不止。小便利者,不可以泄于腸胃之外,故數溲也。針對上消、中消者,使用豬肚丸(主要成分為豬肚、瓜蔞、麥冬、黃連、知母)治療;下消者,使用葛根丸治療(主要成分為葛根、瓜蔞、鉛丹)。若消渴久病,身熱頭痛,或黃瘦,或熱惡寒,及畜熱寒戰,若膈痰嘔。煩熱消渴,燥渴泄利,目疾十五瘡,咽腫痛,風火昏眩,蒸熱虛汗,肺痿勞嗽。一切熱變,虛損糖溺。腎病者,視網膜為病,及大小便不利,諸病并發,使用河間皆散治之(主要成分為人參、寒水石、滑石、甘草、石膏),方中所用,皆滋陰清燥熱藥也。
少陽相火司天
吳鞠通生乾隆二十三年,其書《醫醫病書》以一千八百三十一年成。而一千八百四十四年至一千九百三十五年,是為少陽相火司天。故知作《醫病書》之時,已值相火之運,故此時所見者消渴也,即少陽司天之消渴病也。少陽相火所病,少陰也。少陽邪中,自相火出入樞紐,寒熱,樞機不利。得病理在消渴,自非飲多溺之外,必有少陽之病。故吳鞠通首論時人以涼藥療消渴,或以豬苓湯治渴。病在臟,瀉其府,故以豬苓、澤瀉、滑石瀉膀胱,使火從水中也。獨以一味阿膠補其本液,渴必多溺少也?!秱摗吩疲骸瓣柮鞑?,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至若吳鞠通所遇之消渴,少陽氣郁,水飲格,拒于心火。蓋飲居心下,格拒心火,不得下通于腎,反來上爍咽喉,又格拒腎中真水,不得上潮于喉,故引外水求救之。水不得行者,陽氣郁遏。知少陽司天所見之消渴,辛以潤之也。
厥陰風木司天
公元一千六百五十二年,潘楫著《醫燈續焰》。而公元一千六百二十四年至一千八百八十年,是為厥陰司天?!度}證第五十五》論消渴曰:一曰,燥甚,三焦腸胃之腠理,致壅。復多飲于中,終不能浸,榮養百骸,故渴不止。虛則克木,實則消渴。渴則勝金,楫結而為燥也。實則沖逆,厥陰氣上撞心,心中熱,饑不欲食。故楫論厥陽消渴曰:三焦腸。腎之腠理,積于腎,以致密壅。蓋氣不條則升降失樞,結而為逆。歸結消渴,生于風木。故楫觀其消渴,甚之則為肌肉之消。下甚不已,則消及肝也。外甚不已,即消除筋骨。故方藥者,清肝膽之熱也,大黃黃連瀉心湯,與子和加減三黃丸。
太陰濕土司天
黃元御生于公元一千七百零五年,著《四圣心源》,成于乾隆十八年,乃太陰之所消渴也。論消渴之病曰,“瀉濕而燥土,清風而疏木也”。以腎氣丸、豬苓湯、桂附苓烏湯治療。
結論
總而言之,五運六氣與消渴的關聯分析,是根據五運六氣學說,利用中醫的方法探索病因,辨證論治尋找新思路。五運六氣與消渴有關理論依據的建立是一個復雜的體系,而五運六氣理論則是一個較大的研究空間、時間跨度,多周期疊加動態演化,研究對象必須要具體到消渴患者自身。所以,從五運六氣探討消渴之診斷治療中,需要更多的醫學支持,未來仍需要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