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在臨床中,部分神經系統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確,但多數神經退行性疾病因存在遺傳背景,在一定條件下基因突變所致,常見的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癥、亨廷頓氏癥、盧伽雷氏癥等。
神經系統疾病是因腦功能失調導致的多種軀體功能障礙或神經不適感,原因包括遺傳因素、生化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其中,例如兒童神經癥往往有神經癥以及精神病家族史,主要表現為情緒不穩、性格內向等,且父母同樣存在上述特征;同時,家庭氣氛緊張、學習壓力過大、教育方法錯誤等方式,均會給兒童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社會因素包括了親人去世、父母離異、家庭破裂等,尤其是精神或行為障礙,導致兒童失去保護以及正確的教育,均會導致神經疾病的發生。
神經系統疾病類型
周期性麻痹
患者具有周期性麻痹、骨骼肌麻痹的特點,如果不及時治療,還會引起心動過速、心律失常。臨床常用氯化鉀溶液和葡萄糖注射液進行治療。
腦血管疾病
疾病早期癥狀不明顯,但通過心電圖檢查能夠發現異常。腦血管病的發作機制與自主神經中樞功能障礙有很大關系。根據患者病情不同,其治療方法也不同。
肌營養不良
肌營養不良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為心動過速、房顫等。治療的主要原則是對癥治療、加強營養和控制并發癥。
共濟失調
共濟失調是一種骨髓遺傳性疾病,男性比女性發病率更高。通過檢查,可發現心電圖異常。治療共濟失調的最佳方法是針刺治療和小刀治療。
神經系統疾病基本治療
對于神經系統疾病患者來說,在住院期間必須保證病房具有良好的環境,做到整潔、安靜、舒適,溫濕度適宜,做好通風工作,每天都應該給予適當的光照。同時,對患者生活起居進行指導,保證其作息規律、飲食結構合理。避免患者在睡前喝咖啡、濃茶,盡早戒煙戒酒。飲食以清淡溫和為主,可適當食用一些甜品、水果和蔬菜。
神經系統疾病的中醫辨證治療
中醫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有諸多優勢,辨證施治方式體現在:
膳食指導
利用四診法了解患者病情,并依據病情進展與變化,利用“八綱辨證”給予分析。其中,對于肝郁氣滯型患者,在飲食上應該保持清淡,多進食一些疏肝、安神、行氣的食物;對于陰虛火旺型患者,可以多進食滋陰降火、通心腎的食物;對于心脾兩虛型患者,必須保證具有足夠的營養攝入,多進食一些益氣生血、安神的食物。
中藥足浴
足浴藥方劑組成為:20 g酸棗仁、30 g丹參、16 g肉桂、15 g夜交藤、15 g茯神、15 g合歡皮、10 g香附、6 g黃連。加入適量水進行煎熬,煎至200 ml的濃縮藥液。在睡前用藥液進行泡腳,每次15~30 min,10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中醫療法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隨著祖國醫學的發展,中醫療法在神經內科中的應用逐漸加強。通過中醫中藥,能夠直達患者病灶,尤其是在偏頭痛、多發性硬化、阿爾茨海默癥等神經系統疾病中效果良好。通過“溫膽湯”“益氣聰明湯”等中藥,能夠起到補益中氣、清陽上升的作用。從西醫角度來說,中藥方劑的合理使用,可以對患者體內膠原蛋白合成過程產生抑制作用,對人體結締組織增生性有很強的改善效果。大量臨床實踐證明,通過中藥沖劑加減,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能改善睡眠不足、頭痛頭暈、記憶力減弱等癥狀。
臨床中,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包括帕金森病、腦炎、腦膜炎、神經系統病變、腦血管疾病。在治療神經系統疾病上,盡管西醫也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癥狀,但容易出現一些并發癥,往往給患者帶來痛苦,不利于預后。很多神經系統疾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知曉,也沒有一種一針見效的根治方式,且這類疾病發病機制復雜,有時候無法確診疾病類型。對于急性期的神經系統疾病,通常采用西醫治療,能夠及時穩定病情;同時還需要借助于中醫手段,緩解病情,幫助患者根治。例如,腦出血患者在急性發作階段病情發展快,可以通過西醫手段,如保持酸堿平衡、止血等方式,快速穩定病情;在此基礎上,利用中醫輔助治療,如讓患者服用安宮牛黃丸,或進行中醫推拿、針灸等。
對于阿爾茨海默癥、偏頭疼等神經系統疾病來說,中醫中藥療法也具有顯著效果,能夠疏通脈絡。比如阿爾茨海默癥,是一種錐體外系疾病,患者往往會伴有胃腸功能紊亂。有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出現便秘的概率要比正常人高50%。通過“通腑法”,可以治療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功能性便秘情況,改善生活質量。
癲癇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表現為慢性反復發作性腦功能失調,發病率較高。“化痰通腑法”在治療癲癇發作方面有顯著效果。常見的化痰通腑藥物包括山楂、雞內金、萊菔子、大黃等,需要根據中醫辨證施治,食癇、熱癇更適用于這種方式。
近年來,我國醫療衛生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中,人們對于健康的追求更加迫切。根據國家衛健委的相關調查顯示,神經系統疾病發病率處于逐年上升趨勢,且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存在多元化的影響因素。帕金森病、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病變、腦炎、腦膜炎等都屬于神經系統疾病范疇,患者發病后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治療,容易造成嚴重的并發癥,如呼吸衰竭、休克等,對生命健康造成威脅。以往臨床習慣采用單純的西醫西藥進行治療,盡管能及時緩解患者癥狀,但往往存在明顯的副作用,且預后不佳。在祖國醫學不斷復興與發展中,中醫藥廣泛應用于神經系統疾病治療中。中藥方劑的使用能夠直達病灶,有效提升整體治療效果。從現代藥理學層面來說,中藥作用于神經系統疾病,能夠抑制患者體內膠原蛋白的合成,改善結締組織增生情況。另外,采用中藥方劑加減,能夠根據患者具體癥狀添加藥物,從而改善記憶力減弱、頭暈、失眠等癥狀,具有良好的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神經系統疾病作為一種常見病類型,不僅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而且會對生命健康造成威脅。采用中醫療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癥狀,且能夠直達患處,減少毒副作用,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