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穎 余莉蓉

癌性疼痛是癌癥患者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根據相關統計發現,大約25%的患者在癌癥初期便開始出現癌性疼痛癥狀;60%~80%的患者在癌癥晚期會出現癌性疼痛癥狀,且其中有1/3的患者表現為重度的癌性疼痛。為有效緩解癌癥患者的癌性疼痛,提升生活質量,中醫護理開始在臨床備受關注。
癌性疼痛的主要表現
癌性疼痛的主要表現包括以下幾點:
(1)全方位疼痛。癌癥晚期患者的疼痛多為全方面疼痛,包括身體疼痛、心理痛苦、精神和社會方面的痛楚等。
(2)疼痛位置難以描述。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癌性疼痛的折磨后,很多患者感覺疼痛一直籠罩在自己周圍,尤其是伴有失眠的癌癥患者,更是會隨時感受到劇烈的疼痛,但卻無法描述出具體的疼痛位置和疼痛性質。
(3)植物神經強烈異常。大多數癌性疼痛患者會出現植物神經強烈異常現象,多表現為體力減退、精神萎靡、情緒焦慮或抑郁。由于失眠感到疲乏,疲乏之后疼痛,疼痛之后繼續失眠,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4)軀體化癥狀。由于癌性疼痛會對患者的信心和情緒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出現較消極的軀體化癥狀,患者為此感到痛苦。
(5)心理異常。癌性疼痛患者大多會出現明顯的焦慮心理,因此在治療和護理中,不僅要使用鎮痛劑,還需要應用一些抗焦慮劑。
癌性疼痛的主要原因
癌性疼痛的主要原因可劃分為3大類,分別為腫瘤直接引起的疼痛、治療引起的疼痛和腫瘤間接引起的疼痛。
腫瘤直接引起的疼痛
(1)組織破壞:如果腫瘤浸潤到了神經、腹膜、胸膜,或骨髓腔、骨膜,因壓力增高導致病理性骨折,患者便會感到劇烈疼痛。
(2)腫瘤壓迫:當腫瘤壓迫到周圍神經或組織時,患者也會產生癌性疼痛,比如鼻咽癌若發生頸部轉移,壓迫到了頸部神經叢,會導致患者頸部疼痛;壓迫到了肩部神經叢,會導致患者肩部疼痛。
(3)阻塞:如果腫瘤阻塞了空腔臟器,患者會產生痙攣和不適癥狀;如果完全阻塞,會產生劇烈的絞痛。比如當乳腺癌轉移到腋窩淋巴結時,可壓迫淋巴結和血管,使患者感到手臂疼痛。
(4)腫瘤轉移生長迅速:多見于腫瘤轉移到肝臟且生長迅速的患者,由于肝包膜伸展過度而緊繃,患者的右上腹會出現劇痛。
(5)腫瘤潰爛:如果癌癥患者的腫瘤潰爛感染,也會引發劇烈疼痛。
治療引起的疼痛
(1)放療引起的放射性骨壞死、皮膚炎、口腔炎、神經炎等。
(2)放化療后如果出現了帶狀皰疹。
(3)化療所引起的中毒性周圍神經炎、栓塞性靜脈炎。
(4)乳腺癌根治手術中,如果造成了淋巴系統損傷。
(5)腫瘤手術切口的瘢痕和神經損傷也會使患者感到疼痛。
腫瘤間接引起的疼痛
(1)長期臥床的癌癥患者如果出現壓瘡,會產生疼痛癥狀。
(2)腫瘤會導致患者免疫力降低,易發局部感染,從而使患者出現疼痛。
(3)如果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出現了骨轉移,患者也會產生劇烈疼痛。
癌性疼痛的中醫護理方法
針對癌性疼痛,除了進行必要的西醫治療外,還可以通過以下幾種中醫方式進行護理。
中藥內服護理
癌癥中晚期患者大多為邪盛正虛、癌毒熾盛、痰瘀互阻、氣陰兩虛,因此可通過解毒止痛、扶正祛邪的中醫療法進行緩解。具體護理中,可通過豬苓、女貞子、太子參、黃芪等來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通過金銀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來緩解癌癥;還可以通過南星、半夏、雞血藤和當歸等來化痰活血,從而讓癌性疼痛得以緩解。
中藥外用護理
對癌性疼痛患者可以采用中藥外用的方式進行護理,包括中藥足浴、中藥硬膏貼服等。(1)中藥足浴:通過中藥煎湯足浴的方式緩解癌性疼痛。如果患者由于疼痛難以入睡,或存在惡心、嘔吐等癥狀,可采用元胡、沒藥、乳香、艾葉、紅花等煎湯足浴。(2)中藥硬膏貼服:可將冰片、薄荷、山梔子、酒大黃等提取并制成膏藥,貼敷在患者癌性疼痛的位置,每次貼敷時間控制在46 h左右。貼敷前一定要清理好疼痛位置的皮膚,在保障皮膚干凈、沒有破損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
針刺穴位護理
針刺穴位在緩解癌痛方面有不錯的效果。在護理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不同的癌癥病種和癥候進行針灸。比如,對于胃癌患者,可通過針刺胃俞、中脘等穴位來緩解癌性疼痛;對于肺癌患者,可通過針刺列缺、孔最等穴位來緩解癌性疼痛;對于肝癌患者,可通過針刺肝俞、太沖等穴位來緩解癌性疼痛。
推拿護理
在癌性疼痛患者的中醫護理中,可通過局部穴位推拿和整體推拿的方式來緩解其疼痛。推拿中,其穴位選擇和針灸護理的穴位選擇類似,穴位的按摩需要由淺入深,柔和有力,讓患者感到稍微酸脹即可,每次推拿堅持20 min,每天堅持2次,7 d為一個療程。
飲食護理
可用合歡花和炒酸棗仁泡水喝,以緩解患者失眠癥狀;不可喝濃茶、咖啡等容易興奮神經的飲品。保持健康的飲食和作息習慣,對于緩解患者癌性疼痛十分有利。
總之,癌性疼痛是很多癌癥患者的常見癥狀。為減輕癌痛帶來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患者在堅持西醫治療的同時,還可通過一些中醫方法進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