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



摘要:目的 探討系統化護理對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效果。方法 研究時間為2020年1月~2022年6月,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50例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闌尾炎患者,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系統化護理,每組各25例,比較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心理狀態、并發癥和護理服務水平。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腸鳴音恢復、肛門自主排氣、自主排便以及住院時間明顯較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前的心理狀態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闌尾炎腹腔鏡手術患者實施系統化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胃腸功能快速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心理狀態,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系統化護理;闌尾炎;腹腔鏡術;胃腸功能恢復
闌尾炎在臨床中的發病率較高,是外科常見的急腹癥。闌尾炎起病急,病情進展快,主要表現為腹部劇烈疼痛,若不及時發現、確診,并采取有效手段盡早治療,還會引發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針對急性發作的闌尾炎多主張行手術治療,通過腹腔鏡微創技術能快速解除痛苦癥狀,消除闌尾炎癥,但手術治療存在一定的應激刺激,術后并發癥多,而且會影響其消化功能。因此,在腹腔鏡術后還需配合科學的護理干預,保障手術效果[1]。本研究旨在探討系統化護理在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干預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于我院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闌尾炎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不同分組。對照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齡20~68歲、平均(44.11±4.25)歲,單純性闌尾炎8例、化膿性闌尾炎11例、穿孔性闌尾炎6例,BMI為18~29 kg/m2,平均(24.01±1.22)kg/m2;觀察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齡22~68歲、平均(46.07±4.33)歲,單純性闌尾炎9例、化膿性闌尾炎11例、穿孔性闌尾炎5例,BMI為19~29 kg/m2,平均(24.14±1.26)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在圍術期中對患者進行常規術前飲食指導,術前3日以清淡為主,術前禁食12 h,禁飲6 h,向患者及家屬交代手術相關事項并簽署同意書,做好手術準備工作,完成基本的術前檢查;術中按照腹腔鏡治療流程配合完成手術操作,及時清理手術臺廢棄物,傳遞手術工具,密切監測體征,術畢遵照醫囑合理使用鎮靜止痛劑緩解疼痛,并合理安排進食,根據患者的意愿選擇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期間提供基本的病房照顧和查房護理。
1.2.2 觀察組實施系統化護理干預
(1)術前系統護理操作。①心理教育:闌尾炎是一種急腹癥,在任何年齡段、任何時間均可發病,因此起病后出現腹痛難耐等癥狀,患者術前易產生焦慮、緊張、害怕等不良情緒,甚至擔心手術效果和今后的身體狀況,故護理人員應盡早展開心理疏導,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深入了解其內心想法,及時解答其疑問,消除其顧慮,并選擇恰當時機通過語言鼓勵和肢體接觸給予其安全感和信任感,多進行貼心問候,勸導患者不要過度焦躁,學會自我情緒調節,應保持放松狀態,以樂觀的心情勇敢迎接手術[2]。②術前護理準備:待患者情緒得到緩解并安心配合時,選擇恰當時機進行知識教育,向患者說明闌尾炎的誘因、危害、癥狀以及腹腔鏡手術流程、優勢和術后注意事項,解答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的疑問,糾正其錯誤認知,并展示我院成功治療病例來激發其治療信心、自信,交代手術事項,并協助患者完成術前準備,準備并清點相關手術器械、藥品等。要求患者術前8 h禁食,6 h禁飲,提前練習床上大小便和呼吸訓練,確保患者術后能安心康復治療[3]。
(2)術中系統化護理。①麻醉護理:一切準備就緒后,提前對手術室的環境、空氣等進行消毒、清掃,調整手術室溫度25℃、濕度55%,檢查各儀器的運行情況和準備清單,進入手術室后由巡回護士與患者主動溝通,分散其注意力,并予以安慰和鼓勵,讓患者不要緊張和害怕。協助患者保持舒適體位,腹腔鏡手術采取全身麻醉,術中需建立二氧化碳氣腹,故協助麻醉師安撫患者的心情,叮囑其不要隨意挪動身體,麻醉實施后持續、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觀察其呼吸、心率、體溫等變化,若有異常需立即告知醫生處理,若無異常需加強保暖護理,以免患者體溫下降引起生理反應[4]。②手術護理:器械護士需整齊擺放每個手術器械,術中默契配合主治醫生傳遞手術工具,對于已被血液等污染的器械應及時取回并清洗干凈,放回器械包中,同時要注意檢查器械的完整性和細小零部件,以免遺落在患者體腔內;術中禁止談論與手術無關的話題,禁止接打電話,及時清理手術臺上的醫用廢棄物,幫助患者擦拭血跡,清洗腹腔[5]。
(3)術后系統護理。①疼痛護理:術畢疼痛是直觀感受,故護理人員應正確評估患者的疼痛原因和程度,鼓勵患者正確表達疼痛感受,對于可耐受者可通過心理安撫、音樂療法、注意力轉移、熱敷、按摩等方式緩解;對于不耐受者需盡早予以自控鎮痛泵緩解或服用止痛藥,臥床期間勤更換體位,按摩受壓皮膚,不要用力牽拉患者的身體,以免傷口撕裂。②飲食調整:術后持續、密切關注患者的體征變化,若持續2 h未出現嘔吐、惡心等癥狀,可指導患者嚼口香糖,并在術后6 h少量飲用溫開水,后期可慢慢少量進食流食,或軟食來刺激腸胃收縮。術后24 h應鼓勵患者進食低脂、低鹽、低糖食物,不要暴飲暴食,合理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多補充高蛋白、高熱量和高維生素食物,禁食辛辣、生冷及油膩性食物,以免刺激腸胃,影響消化功能的恢復。多飲水,多吃新鮮果蔬有利于預防便秘。③運動鍛煉:患者術后臥床期間,需每間隔2 h協助其翻身一次,適當按摩其四肢和受壓皮膚,促進血液循環。盡早鼓勵患者進行床上運動,活動四肢和關節,術后24 h可鼓勵患者下床活動,借助拐杖或攙扶床邊來練習站立、走路,通過增加運動量能刺激腸胃道反應,同時每天定時進行腹部按摩來促進胃腸蠕動,以臍孔為中心進行順時針按摩,有助于盡早排氣、排便。
1.3 觀察指標
(1)胃腸功能恢復情況:記錄患者護理期間胃腸鳴音恢復、肛門自主排氣、自主排便和住院時間。(2)心理狀態:以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心態變化,50分為臨界值,分值越高患者心理狀態越差。(3)并發癥。(4)護理服務質量:采用自制護理問卷對護理工作的服務態度、專業技能、溝通技巧和手術配合進行測評,每項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理水平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軟件SPSS 23.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率(%),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各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SAS、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腹腔鏡手術在外科領域中已取得了顯著成效,此技術具備微創優勢,是治療闌尾炎的最佳選擇,不僅安全性高,而且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相比傳統開腹術而言,能獲得較高的認可度和歡迎。但微創腹腔鏡仍屬于侵入操作,術中腹腔操作會影響患者胃腸功能,增加其對手術的恐懼、焦慮感,為了克服手術困難,降低手術危險,圍術期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非常關鍵。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心理狀態和護理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說明系統化護理的整體性和全面性,有利于穩定病情,促進患者康健。系統化護理能主動、全面、系統的為患者提供連續性護理服務,實現以人為本的護理目標,在不同階段提供個體化服務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個體化需求,解決臨床問題和個體差異化,拉近護患關系,及時提供貼心關懷和照顧,預防性處理可能存在的并發癥,促使患者術后保持愉悅、舒心的狀態,安心配合醫治,促進其胃腸功能盡快恢復。
綜合上述,闌尾炎患者腹腔鏡手術治療后接受系統化護理干預,有利胃腸功能較快恢復,改善心理狀態,且護理質量較高,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羅佳,王新蘭,宋瑞梅,等.系統化護理干預在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應用效果[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9,8(A2):2708-2708.
[2] 黃曉敏.系統化護理干預對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作用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4):134-135.
[3] 張筱婷.系統化護理干預對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當代臨床醫刊,2021,34(4):95-95.
[4] 田國素.分析系統化護理干預對闌尾炎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當代臨床醫刊,2020,33(4):312-313.
[5] 麥麗心,黃艷君,周泳恩.系統化護理模式在闌尾炎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2):34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