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雯君



摘要:目的 運動療法聯合藥物干預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跌倒風險的干預效果。方法 以我院骨科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抽簽法分為實驗組(54例)和常規組(54例)。常規組落實常規抗骨質疏松治療,實驗組落實運動療法+藥物干預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軀體能力、治療情況、肌力情況已經跌倒發生率。結果 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SOS評分、ADL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SBBP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肌力情況評分高于常規組,跌倒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結論 運動療法聯合藥物干預在老年骨質疏松患者中具有理想的應用效果,可明顯改善患者軀體能力、肌力情況,降低跌倒發生率,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運動療法;藥物干預;老年護理;骨質疏松;跌倒風險
骨質疏松是好發于老年群體,且隨著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臨床發病率不斷升高。骨質疏松主要表現為骨組織微結構破壞、骨量降低、骨骼脆性增加,可明顯增加跌倒、骨折風險,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生存質量[1]。隨著年齡的增加,尤其絕經后女性,加上生活習慣、激素水平異常、飲食結構改變、其他疾病影響、運動量降低等因素的影響,骨質疏松不可避免[2]。此外,骨質疏松患者多有關節疼痛、腰背疼痛等癥狀,經常規治療后病情可緩解,但遠期療效不佳,復發風險較高,且住院患者有跌倒風險。運動療法是一種通過治療性運動保持、重新獲得運動功能、預防繼發性功能障礙的干預方式,將其用于老年骨質疏松患者中可有效降低跌倒風險[3]。本研究以108例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運動療法聯合藥物干預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骨科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抽簽法分為實驗組(54例)和常規組(54例)。常規組:年齡61~83歲,平均(72.08±3.64)歲;男29例,女25例;體質量為20~27 kg/m2,平均(23.75±1.62)kg/m2。實驗組:年齡63~81歲,平均(72.03±3.92)歲;男28例,女26例;體質量21~26 kg/m2,平均(23.76±1.59)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滿足倫理道德要求,符合《世界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原則;患者診療資料完整,可保證研究順利實施;符合WHO對于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均可獨立行走。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腎小管酸性重度;多發性骨髓瘤;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無獨立行為能力。
1.2 方法
1.2.1 常規組采取常規抗骨質疏松治療
所用藥物為阿法骨化醇、鈣爾奇。每日服用1次阿法骨化醇,每次1片;每日服用2次鈣爾奇,每次1片。
1.2.2 實驗組實施運動療法+藥物干預
(1)病情評估。綜合性評估患者全身情況,主要包括生活自理、行走能力、認知溝通能力,確定患者可接受運動療法。注意對患者心肺功能進行評估,排除心肺功差者。評估患者關節功能,若關節功能較差,疼痛明顯,則運動方式以保護關節為主,避免上下樓梯、負重、爬山等運動,避免關節損傷加重。
(2)肌力訓練。時間為5 min,通過沙袋、啞鈴、實心球、彈性阻力裝置、等長肌力訓練裝置、滑輪系統等張力矩臂組件、等速肌力訓練裝置等進行訓練,可促進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增強。
(3)關節松動訓練。時間為5 min,通過治療師徒手以較大振幅、低速度手法,將活動受限關節運動恢復至正常的生理狀態,進而促進關節運動障礙改善。
(4)平衡訓練。時間為3 min,通過平衡板、平衡木在窄道上步行、平衡運動、身體移位運動等,可促進身體平衡功能恢復。
(5)有氧訓練。時間為3 min,指導患者騎行動感單車,保證心率<120次/min ,避免運動強度過大時造成心率加快,可增加不良事件風險。
(6)易化訓練。時間為5 min,通過多種運動方式對運動通路上神經元產生刺激,調節其興奮性,保證獲得正確的運動控制能力。
(7)步行訓練。時間為4 min,主要內容是側方輔助行走、原地邁步行走、后方輔助行走,可控制骨盆,促進行走能力提高。指導患者通過旋肩促進擺臂,使用三足、四足、單足手杖行走。
(8)移乘訓練。時間為5 min,指導患者向床、椅子、臥室、衛生間或者是樓上、樓下移動,可逐漸恢復運動功能。全部項目由康復治療師進行指導及訓練,每周進行5 d,每日2次,時間為30 min,持續治療1個月。
(9)藥物治療方式同常規組一致。
1.4 觀察指標
(1)治療效果。依據各組患者軀體能力、肌力恢復情況評價,包括無效、顯效、有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2)軀體能力。應用SPPB(簡易軀體能力測試表)評估,具體內容為平衡試驗、步態速度測試、椅子坐立試驗,評分越低表示軀體能力越好。(3)比較各組治療前后的跟骨定量超聲傳導速度(SOS)、日常生活能力(ADL)評分。(4)肌力情況。以MRC-Score評估肌力情況,分值越高表示肌力情況越好。(5)跌倒發生率。
1.5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3.0軟件分析數據,(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軀體能力評分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軀體能力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2.3 兩組SOS、ADL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SOS、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SOS、ADL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3。
2.4 兩組肌力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肌力MRC-Score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實驗組MRC-Score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4。
2.5 兩組跌倒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跌倒發生率為3.70%(2/54),明顯低于常規組的14.81%(8/54),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經濟、醫療水平均明顯提高,人口老齡化問題較為突出,導致多種疾病發生率不斷升高[4]。大部分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骨質疏松情況,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骨質疏松發生率不斷增加[5~6]。老年骨質疏松發生跌倒、骨折的風險較高,具有愈合速度慢、恢復時間長、致死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7]。
針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治療,阿法骨化醇、鈣爾奇均為常規藥物,可通過補充鈣劑改善骨質疏松程度,降低跌倒、骨折風險,但是整體療效并不佳[8]。本研究常規抗骨質疏松治療總有效率僅為81.48%,跌倒發生率為14.81%,通過對患者實施運動療法+藥物干預,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4.44%,跌倒發生率僅為3.70%,且實驗組SOS、ADL評分、肌力情況評分明顯較高,SBBP評分明顯較低。充分證實了運動療法+藥物干預的應用價值。針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運動療法,主要涉及增強肌力、恢復關節活動、增強耐力、平衡、呼吸、協調性、牽引、促進技術等方面的訓練[9]。通過對老年患者實施軀干、四肢運動、感覺與平衡功能訓練,可有效改善肌力水平及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風險,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運動療法還可改善患者肢體肌肉力量、本體感覺功能、平衡功能,干預效果更為理想。
綜上所述,運動療法聯合藥物干預在老年骨質疏松患者中具有理想的應用效果,可明顯改善患者軀體能力、肌力情況,降低跌倒發生率,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萍霞,倪艷,鄭珺,等.適度運動療法及骨折聯絡服務在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30):2335-2339.
[2] 周利敏,趙迪.疾病專項護理管理在女性內分泌失調性骨質疏松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21,38(6):54-42.
[3] 豆銀霞,王玲玲.運動療法聯合藥物干預對老年護理醫院骨質疏松患者跌倒風險的影響[J].科技風,2021(20):131-132.
[4] 陳穎.基于Kano模式的護理干預在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跌倒中的應用效果[J].慢性病學雜志,2021,22(6):885-887.
[5] 李巧玲,張慧麗,王燦.協同護理健康引導對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應對方式、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2,19(22):168-171.
[6] 張曉艷,李世仙,李玉恒等.中醫特色延續性護理在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術后的應用分析[J].云南醫藥,2022,43(4):92-94.
[7] 張嘉麗,郭莉蘭.跌倒的危險因素評估在老年骨質疏松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8):130-132.
[8] 郭玲.運動療法聯合藥物干預對老年護理醫院骨質疏松患者跌倒風險的作用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6):256-257.
[9] 王麗華,李翔.運動療法聯合藥物干預對老年護理醫院骨質疏松患者跌倒風險的影響研究[J].人人健康,2020,12(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