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航 穆垣亦

從戰場上的自動巡航探測車,到家門口的腌肉風干機;從AI技術助力冬奧會,到新型LED防風路錐……一個好點子如何變成了一件好作品?在制作這些作品的過程中,又有哪些腦洞大開的奇思妙想?請看同學們玩轉創意的精彩瞬間吧!
“LED燈放在左側,比賽時會更明顯一些。”
“攝像頭的位置有點低,我們慢慢調整一下。”
“這兩個程序組合一下,速度能快許多。”
……
學校的AI人工智能社團里,充滿了調試機器與小組交流的聲音,這便是我們備賽的日常。
我們參加了2021—2022學年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AI天工造物”賽項。本屆賽事主題為“AI冬奧·共創未來”,需要我們圍繞主題靈活運用人工智能、計算機編程、電子技術等有關知識,設計一款能聽會說、能看會認的人工智能作品,讓它可以更好地服務2022年冬奧會。
我們先是分析檢錄區、休息區、比賽區中各項任務需運用的技術以及相應設備;繼而,我們開啟了創新搭建之旅:在“運動員人臉錄入”方面,我們為自己的機器加上了攝像頭,進行人臉注冊以及語音合成的程序編寫;在“播報比賽項目”方面,我們更是融合了多項AI技術——人臉識別、機器翻譯、文字識別,以此展現冬奧服務國際化……比賽中,我們沉著冷靜,緊盯比賽的各個環節,在江蘇省選拔賽中拿下4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的好成績。
在比賽過程中,我們對語音合成、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AI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加深了對傳感器、超聲波等的理解。這次比賽只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將不斷學習,繼續探索人工智能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