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營(利津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山東 東營 257400)
化工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之一?;ぎa業是利津縣傳統主導產業,是該縣財政稅收主要來源。近年來,利津縣通過實施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行動,堅持“布局優化、發展集約、高端高質”的原則,推動以利華益為龍頭的高端化工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產業競爭優勢初步形成。當前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步入“五年取得突破”的新階段,但是利津縣化工產業在高端高質發展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依舊制約著該縣化工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舊動能依然占比很大,新動能尚未形成規模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對策研究對“十四五”時期加快利津縣新舊動能轉換、促進化工經濟轉型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利津縣現有化工生產企業5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0家,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491.4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85.3%。由此來看,利津縣化工產業在整個工業中占據了支配地位。經過近年來的努力,高端化工企業的營業收入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實現了大幅躍升。
(1)化工產業加快升級,高質量發展成效初顯。一是開展化工企業“四評級一評價”,評出“優”“中”“差”等企業,分類施策,優先支持“優”等企業發展壯大,高標準編制發展規劃,超前謀劃優秀項目帶動化工產業的高端化發展;二是產業集聚化發展邁出新步伐,2018—2019年先后通過1家省認定化工園區(2019年1月起園區由東營港代管)和2家省認定重點監控點,確立了以重點監控點為核心的高端化工產業布局;三是加大高端化工項目服務力度,行政審批部門高效精準服務,保障了一批高端化工項目落地實施,多個項目列入了省重點項目,1家企業獲得高端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最高獎勵資金。
(2)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明顯,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利津縣按照化工產業“建鏈補鏈強鏈”的發展思路,積極布局以高性能ABS樹脂、聚丙烯改性樹脂、PMMA、PC改性樹脂合金為終端產品的多條全產業鏈條,以高端化工、高端專用化學品為主體的高端產業鏈不斷完善,縣內龍頭企業利華益集團逐步成長為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丙烯產業鏈主企業。依托利華益集團產業優勢和原料優勢,已帶動周邊益美得化工、益盛化工等精細化工企業以及龍翔實業等機械制造類化工配套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聚集,初步實現了產業鏈上下游間的協同發展。
(3)創新驅動成效顯著,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利津縣堅持把技術創新作為引領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支持化工企業提升科技研發能力,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經過多年努力,利津縣化工企業擁有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省級院士工作站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瞄準產業高端,與美國GE、陶氏化學、KBR、UOP、日本旭化成等國際知名企業開展技術合作,不斷開發了一批發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重點項目;邀請錢逸泰院士,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圍繞有機高分子材料及其催化劑材料的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應用方面開展研發。
經統計數據了解到,利津縣2020年高端化工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18.3%,占比仍舊較低,化工經濟轉型發展依然任務艱巨。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政策方面。一是發展空間受限。根據《山東省化工投資項目管理規定》,化工投資項目原則上應在省政府認定的化工園區和重點監控點內實施。利津縣唯一的一家省認定化工園區已由東營港代管,化工投資項目在空間上受到限制,化工產業發展只有依托省化工重點監控點,但從長遠來看,其后續產業鏈條延伸和進一步發展壯大將受到空間不足的制約;二是要素指標受到約束。目前山東省能耗、排放等指標實行等量替代和倍量替代政策,利津縣高端化工項目在能耗、排放、土地等要素指標上受到制約,“十四五”期間能耗增量指標、污染物排放指標已面臨一定量缺口;三是產業發展的推進機制尚未建立。目前利津縣沒有制定全縣高端化工產業的發展規劃,缺乏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來推進高端化工產業發展,沒有針對高端化工產業出臺專門的扶持政策。
(2)科技創新方面。一是科技研發能力偏低。近年來利津縣龍頭企業利華益集團快速發展壯大,但相比于營業收入的快速增長研發投入仍然偏低,自主研發能力不足,“卡脖子”問題難以解決,核心競爭力不強。其他小化工企業在研發上重視程度更是較低,甚至研發投入為零。相對于同行業中的萬華化學、魯西集團等研發實力較強的企業,研發能力普遍存在較大差距;二是人才引進和培養的力度不夠。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巨頭華為公司高度重視人才,不吝惜給出200萬年薪引進優秀博士畢業生。目前利津縣企業缺乏從事高分子新材料領域研究的高層次人才,而相比各地“搶人大戰”的大形勢,利津縣人才引進的政策吸引力顯然不夠。
(3)產業發展方面。一是產業鏈延伸程度不夠。重點監控點是高端化工產業鏈延伸的主戰場,但是其他化工企業體量較小,難以形成規模。利華益的產業鏈延伸程度還不高,產品附加值較低,還沒涉及功能性纖維、特種橡膠、功能高分子材料等領域,縣內沒有形成由“化工”向“終端產品加工”的轉變,尚未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受市場影響較大。隨著國內一批煉化一體化項目的上馬,利津縣面臨的市場壓力將越來越大;二是未形成產業集群。利津縣化工企業分布零散,集中在利華益集團自我延伸拓展上,上下游企業之間缺乏合作聯動,沒有形成“1+X”產業集群,形成集群效應,致使區域整體產業競爭力不強。
(4)企業管理方面。一是企業信息化程度不高。當前已經進入工業互聯網時代,而利津縣化工企業信息化、智慧化程度普遍不高,生產經營效率偏低,企業安全環保等方面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未建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利津縣化工企業都是民營企業,企業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水平不高,有的企業仍然采用行政式、家族式管理模式,企業負責人普遍存在學歷層次不高、專業知識缺乏等問題,與現代市場經濟發展還不相適應。
(5)對企服務方面。利津縣政府各級部門在服務水平上同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差距。2020年浙江省發改委制定了《浙江省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暫行辦法》,在政策制定時充分參考企業的意見,這樣從源頭上解決了助企惠企難題。部分職能部門對企業的服務還不夠耐心細致,一次告知、只跑一次等服務承諾制度未能完全落實到位。部分部門工作人員缺乏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在學習上級政策上缺乏主動性,不能做到換位思考,一味強調不好辦、事事求穩,在優化經濟環境方面缺乏積極性。
當前利津縣高端化工產業發展恰逢諸多機遇,“十四五”時期,石油和化工產業面臨戰略新興產業、行業綠色發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升級等方面的發展新機遇[1],山東省“十強”產業明確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為未來重點發展的產業,東營市“5+2+2”產業體系支持石化、新材料產業作為優勢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下面重點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論述,為利津縣推動化工經濟進一步轉型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1)在產業政策爭取上實現突破。根據《東營市墾利區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研究》中的SWOT分析和專家評分,引導創新的產業政策對于推動化工產業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2]。一是優先保障重點項目生產要素。以打造全國高端化工產業基地為目標,支持高端化工重點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重點推進利華益集團千億級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保障重點項目生產要素;二是搭建發展載體,以現有監控點為基礎,在編制空間規劃時預留好空間,同時高標準規劃建設高端化工產業園,形成高端化工項目集聚區;三是實施高水平技術改造。加快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充分利用技術改造專項資金,鼓勵陳莊鎮、鹽窩鎮的化工企業通過實施技術改造向高端化工方向轉型,選取部分經營效益好、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積極推薦其申報省化工重點監控點。
(2)在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上實現突破。一是推進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優先選擇高端裝備制造業緊缺的、國內尚未實現產業化的產品品種作為重點發展方向[3],依托利華益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就PC、ABS、PMMA、PS(聚苯乙烯)等高分子樹脂材料開展相關的改性、優化材料性能等方面的研究;二是支持企業創新平臺創建和核心技術研發,設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對新創建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分檔給予重金獎勵;三是加強與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業機構等戰略合作。針對企業對高分子新材料等領域的人才需求,積極組織企業參加“產學研”對接活動,鼓勵企業大力引進急需的人才。
(3)在產業集群打造上實現突破。一是高起點編制高端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圍繞2家化工監控點企業,全力打造“非光氣法聚碳酸酯”“高性能ABS樹脂”“光學級PMMA樹脂、聚丙烯改性樹脂”等多條全產業鏈條,推進高端化工項目建設,實現全產業鏈條的協同互補,積極引導企業向終端產品加工方向延伸;二是依托利津新材料產業園,做好上下游企業聯動、化工裝備制造等配套服務,對省認定的產業集群,在土地供應、資金安排、能耗指標、重大項目等方面給予支持;三是開展高端化工產業鏈精準招商,圍繞石化重點企業重點招引阻燃ABS塑料、耐候PP塑料、PC/ABS合金。拓展共混改性材料加工等下游關聯企業,重點招引聚苯硫醚(PPS)/聚酰亞胺(PI)等特種工程塑料,打造全國領先的高分子材料基地。
(4)在企業管理水平提升上實現突破。一是引導企業引進先進的現代公司管理制度,實行委托代理制,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實行科學民主的決策制度。在煉化一體化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堅持集約化管理與精益化管理,確?!鞍卜€長滿優”生產[4];二是大力實施企業家培養工程,通過系統的法律法規、現代經濟、安全環保和管理創新等知識培訓,提升企業負責人思想境界和能力素質,參與市場競爭能力、企業經營管理能力、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三是加快推進化工企業的生產、經營、安全、環保、應急、視頻等數據構建,上線運行,實現政府數據、公共數據互聯共享,提高化工行業智慧化管理水平。
(5)在政務服務優化上實現突破。一是組織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實施“一次辦好”機制流程再造,加快多規合一、“清單制+告知承諾制”等制度落地落實,不斷提高服務的水平和效率。完善容錯糾錯、正向激勵等政策措施,樹立引導干部擔當作為的良好用人導向,進一步鼓勵干部為化工經濟轉型發展做好服務保障;二是秉承“親商、重商、愛商、護商”理念,教育引導廣大干部職工牢固樹立責任意識、擔當意識,設身處地、積極主動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做好化工企業產業鏈延伸、錯峰檢修等方面的服務指導,編制化工產業相關政策匯編,為企業提供政策指導,聘請化工領域高端專家幫助企業“會診把脈”,繪制改造提升路線圖,提升企業創新鏈、價值鏈。
化工產業邁向高端化是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本文以利津縣為例,深入分析了利津縣化工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推動高端化工產業發展的對策。各地區的化工經濟要實現轉型發展,就要緊緊抓住化工產業發展新機遇,加快實施化工產業轉型升級行動,不斷推進化工產業向著高端化工、新材料方向發展,實現舊動能到新動能的躍升。